難禁的銀行不良貸款騰挪術
來源:北京商報
“銀行真實不良率或高于賬面”的質疑聲近年從未間斷過,在嚴監管的形勢下,一些數額巨大的案件最先浮出水面。近期浦發銀行成都分行因為借“向空殼公司授信”之名,行“掩蓋不良貸款”之實,受到銀監會重罰。業內人士指出,銀行業為追求規模激進放貸、出現壞賬后再花式騰挪不良的做法其實較為普遍。在銀行業亂象整治工作持續推進的環境下,銀行信貸投放將會更透明,資產質量也會趨好。
騰挪術之一:“時間換空間”
浦發銀行成都分行此次被監管坐實的騰挪不良方式,可以看做是“時間換空間”。根據銀監會公告,浦發銀行成都分行為掩蓋不良貸款,通過編造虛假用途、分拆授信等手法,違規辦理信貸、同業等業務,向1493家空殼企業授信775億元,換取相關企業出資承擔浦發銀行成都分行不良貸款。
聯訊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研究員李奇霖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這種掩蓋不良的做法其實十分簡單,就是授信給空殼公司,由空殼公司收購出現壞賬的企業,然后借授信資金償還壞賬,以達到掩蓋不良的目的。
業內采取這種做法的銀行并不在少數。一家銀行總行風控部門人士安琪(化名)介紹,空殼公司沒有生意經營,一般材料都很少,肯定是不符合銀行授信要求的,這樣做風險很大。
之所以稱這種方式為“時間換空間”,是因為出現壞賬的企業還有“起死回生”的機會,如果行業環境等條件轉好,企業恢復經營,就有可能還上貸款。
也是因為看到有這樣的希望存在,有的銀行直接給壞賬企業續貸。安琪透露,續貸也就相當于展期,讓客戶可以延后償還貸款本金,在展期期間只要能按月償還利息就可以了。再退一步講,客戶實在沒有資金周轉,還可以通過上下游企業“分擔”,尤其是下游企業,比如客戶供貨給下游,下游不支付貨款,直接替客戶還貸。
騰挪術之二:“拆東墻補西墻”
比起“時間換空間”的騰挪方式,有的銀行更為大膽。2017年初,某農商行上市前夕,該行一位對公客戶向北京商報記者反映,該農商行一支行以“拆東墻補西墻”的方式,把該公司賬戶上的錢借給不相識的公司代償貸款或進行擔保,但之后對方公司還不上錢,該農商行也推翻了此前的協議。
該客戶被“借用”的資金共計1100萬元,被銀行劃給了多個他不認識的賬戶。據他的描述,其中既有他“不知情情況下被銀行轉走的”,也有“受制于自己企業在該銀行貸款而不得不點頭應允”的劃轉操作。逾千萬元的資金,由于在數次劃轉時都沒有簽署書面憑證,故而在后期遭到反轉。該客戶“被動擔保”的一家企業經營不善,發生逾期,銀行將賬算在了該客戶頭上,甚至還將該客戶告上法庭。
多位業內人士也都指出,銀行充當“中間人”協調客戶資金的情況真實存在,不是在明面上,這種代償可能是給了相應的好處,如一定的利息。
這種僅“你知我知”的做法,和“抽屜協議”的模式頗為相近。一位律師業人士介紹,“抽屜協議”,顧名思義就是只有簽約人知悉,未被曝光的協議。有的時候明面協議不能消除交易各方的利益矛盾,因此交易各方會在明面協議之外簽訂“抽屜協議”,以達到利益平衡。“抽屜協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交易各方的爭端,滿足各方的利益訴求。
騰挪術之三:“假出表”
有一種已不算神秘的“抽屜協議”,也是銀行騰挪不良貸款的手段。2017年12月下旬,銀監會下發《關于規范銀信類業務的通知》(55號文),強調銀信不能通過“抽屜協議”或回購等“假出表”形式規避監管。
“假出表”再次受到關注。據了解,銀行不良資產從表內騰挪至表外,一種做法就是銀行將不良資產通過信托渠道出表,再對這類資產回購。中誠信集團創始人毛振華曾在公開演講中揭露稱,信托幫銀行倒騰報表,銀行把自己的不良資產打包,通過信托公司發行資產管理計劃,再由銀行的資產池進行回購這筆資產。
有銀行內部人士進一步介紹,銀行與信托公司合作將表內資產轉移到表外,實際上企業獲得表外融資來源于銀行的理財資金,以此實現表內資產的出表。這類業務掩蓋了很多銀行的不良資產,而且是表內資產與表外資產互相掩護。假設某客戶通過銀行正常渠道獲得表內貸款1億元,出現不良問題,銀行通過借助信托公司通道,在理財資金池通過表外向該客戶發放貸款3億元,表外貸款利率一般在10%以上,該客戶將獲得的表外3億元中的1億元償還表內貸款,剩下2億元資金自用。
通過上述渠道,銀行將所發放的表外貸款接回表內,用于償還表內的不良資產,實現了表內不良貸款騰挪出表的目的。
■ 根源
追逐利潤下的鋌而走險
追溯銀行花式掩蓋不良的源頭,還要說到花式放貸。安琪透露,為了沖貸款規模,銀行甚至幫企業“偽造”申請材料,審批過程更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在李奇霖看來,銀行現有激勵制度可能也存在一定問題,各家分行為在總行排名中獲得優勢地位,過于片面追求規模與表面形式上的資產質量,而忽視了內在合規等問題。
風險暴露后,為了讓報表看起來漂亮,粉飾數據便成為不少銀行的選擇。事實上,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之一的中國東方資產股份有限公司,在近年多份報告中都提出對銀行官方不良率真實性的質疑,并指出“相當部分地區的銀行實際不良率或是官方數據的2-3倍”。前農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也曾在2016年的一次公開講話中表示,銀行的不良貸款被大大低估。
對于不少銀行在回應不良率下降時提到的加大核銷,安琪認為,核銷確實占了一部分,掩蓋和轉移的規模仍不在少數。她解釋稱,因為核銷對銀行來說是直接虧損的,要用利潤直接覆蓋核銷的貸款額,對銀行來說肯定是不愿意的。
不過,業內人士也普遍認為,在銀行業亂象整治工作持續推進的環境下,銀行存在的這些掩蓋風險的問題預計還會相繼暴露出來。李奇霖表示,由于整治工作的推進,部分違規掩蓋不良或利用抽屜協議、回購約定等方式做不良“假出表”等行為會被查處禁止,銀行的不良資產可能會有所增加。
“從長期來看,前期的整治處罰給銀行樹立了反面的典型,銀行的資產質量會更加透明,壞賬問題也會更加直接地反映在相關指標上,銀行為了應對考核壓力,必然會更加謹慎地進行信貸審批,從而使整個銀行系統的信貸質量提升。”李奇霖表示。
在北京科技大學金融管理學院金融系主任劉澄看來,在穿透式監管下,銀行的底線意識將會更強,進一步加強貸款主體審查,同時加強發展方式創新,改變單一的盈利模式結構,對銀行而言具有向好的推動作用。
北京商報記者 程維妙
騰挪不良貸款的三種方式
“時間換空間”
直接給企業續貸或給相關企業授信,企業再以授信資金還貸
“拆東墻補西墻”
銀行協調或直接利用客戶資金補自己的壞賬
“假出表”
通過信托等通道,以“抽屜協議”或回購形式將不良資產挪至表外
責任編輯:李堅 SF163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