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 在INCLUSION·外灘大會的“金融科技 - 綠色金融的創新時代”論壇上,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馬駿表示,綠色金融有很多內容,歸類為“五大支柱”,界定標準、環境信息披露要求、激勵機制、產品體系、要在地方搞試點。
以下為演講全文
馬駿:在座大部分還是搞科技的,綠色金融可能對你們來講相對是比較新的概念,我得花點時間,其實非常簡短的給大家介紹一下綠色金融。講講金融科技和綠色金融融合方面的一些案例。
綠色金融有很多內容,歸類為“五大支柱”。
第一,界定標準。要明確哪些是綠色金融可以支持的項目,哪些可以叫做綠色信貸,哪些可以叫做綠色債券,哪些可以叫做綠色項目,這是標準的問題,主要解決的挑戰就是要防止洗綠。如果沒有標準的話,有一些機構和有些人可能拿著綠的錢干不綠的事。我們要防止這種情況出現。
第二,環境信息披露要求。因為綠色項目最重要的一個特色,跟其他項目相比的話就是有環境效益,能減碳、降二氧化硫、減少污水排放等等,你到底降了多少要報出來。
第三,有一定的激勵機制,不是永久性的,大部分領域當中有階段的、有幾年的政策激勵機制,把他們扶上馬送一程,未來靠科技包括數字技術把成本降下來,就做成財務科持續了。
第四,產品體系。什么叫體系?光靠一個產品不夠,過去在2014年之前也有綠色金融,那個概念比較窄。后來發現各種各樣綠色項目所需要綠色金融服務不一樣,有的需要短期資金,有的需要長期資金,有的需要風險管理工具等等,我們需要一個系統的綠色金融產品。
第五,要在地方搞試點。中國這么大,各個情況不一樣,他們的重點、方法、資源各有特色,所以要搞地方的綠色創新。
下面給大家舉幾個例子,剛才講的五大支柱是什么意思,看看它什么樣。
這是中國2013年搞的第一個關于《綠色信貸統計標準》,歸類了12類,如果符合的話就叫綠色信貸。這是2015年綠金委發布的《綠色債券項目支持目錄》,現在已經有一個新的版本的《征求意見稿》還沒有正式通過,目前絕大部分綠色債券是用咱們這個標準。
第三,2019年由發改委牽頭關于《綠色產業目錄》,這是非常詳細的,總共211類產業列入這個目錄。當時是全世界最為詳盡,最有可操作性的一個目錄,其他國家也在追趕,包括歐盟搞了一個,比我們還要詳細。
關于環境信息披露,有很多要求,因為時間關系不展開,但是提醒大家一下,我預計到今年年底,監管部門會出臺對所有上市公司和發債企業的強制性的環境信息披露要求,如果作為上市公司沒有準備好的話,要趕緊。
到底披露點什么?舉一個例子,若干年前浦發銀行發的綠債,支持的項目能減多少,比如二氧化碳,減少其他各種各樣的排放物能夠報出來,這是典型的信息披露的模板。
什么叫激勵機制?比如說,2017年的時候央行推出了綠色債貸款,對小微、三農都有債貸款,通過銀行向小微、三農提供比較便宜、低成本的資金,現在也有一個機制,對于綠色的,可以通過銀行提供比較低成本的資金。除了這個以外,還有地方政府,尤其是地方的金融試驗區,他們提供了很多關于貼息、擔保等等這方面的激勵機制,讓這些項目的成本可以降下來,讓他們的回報率提高。
產品體系,我在開場里面已經講了,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現在初具規模,同時在創新很多其他的產品,綠色的ABS、綠色的ETF各種各樣綠色保險的產品,過會而王總會介紹,我講不清楚有多少產品,還有Carbon Fintech,剛才聽井賢棟講的時候有一個想法,現在碳市場覆蓋這么多企業,以這么多以億為單位計算的個人碳排放沒有納入進去,能不能在螞蟻森林基礎上逐步改造為個人之間進行碳交易的平臺,也是非常有意義的,未來的一項創新。
關于地方試驗我不詳細講了。
下面講講在中國Fintech已經在綠色金融領域當中有什么樣的運用和實踐。其實這個概念的起源來自于國際合作,我在開場白當中講到,2016-2018年由中國和英國共同主持的G20綠色金融小組,在3年過程當中推出一系列對綠色金融發展倡議。在2018年的時候,有一項倡議《Applications of digital technologies to sustainable finance》,對全世界金融界提出了要運用數字技術推動可持續金融發展的一些具體項目。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起點。
在這個背景之下,中國的各個層面,包括監管部門、金融機構,包括企業項目都在開始運用數字技術。舉幾個例子,人民銀行通過像湖州這樣的平臺,能夠直接用數字技術監測到銀行所發放的各種各樣的綠色貸款和背后支撐的數據,而且可以做到基本實時。另外監管部門可以通過數字平臺,為綠色項目、綠色企業提供激勵。就湖州案例講的話,它的貼息就是通過這個電子平臺提供的,想進來就有貼息,不進來就沒有貼息,這個平臺本身是GDG(音)捆綁在一起的。
金融機構可以做很多事情,像銀行、保險公司、基金公司等等,必須要對綠色資產進行認定,到底是不是綠的,綠的話要給你貼各種各樣的標簽,深綠、綠、淺綠,根據不同綠的成分要做定價,到底便宜一點還是貴一點,一定程度上取決于綠色的程度,此外要統計各種各樣的金融活動,向監管部門匯報,向市場公布等等都可以利用數字化。
在企業層面,必須向金融機構提供信息,向監管部門提供信息,向全世界、社會提供信息,必須要長期的監測自己的環境和氣候表現,各種各樣的排放,必須是真實的,如果自己不真實的話,第三方要想辦法搞出一些真實的,包括用衛星的辦法,用物聯網的辦法進行監測,這些是一個鏈條,從監管到機構到企業,全都有大量可以運用數字技術的場景,都在進行。
舉兩個例子,是地方試點出來的。湖州人民銀行已經搞了一個平臺監測商業銀行綠色金融的情況。這是湖州金融辦搞的平臺,對接了當地幾乎所有綠色項目和綠色融資的來源。
從具體的技術上來講,有數據庫的、有AI的,有Blockchain,有Cloud的,有IoT等等,各種技術在場景上了具體應用。
這是中國綠色金融用到綠色科技的具體公司,大家可以看一下,已經有不少。
前一段跟保爾森基金會搞了一項調研,大概為了90多家機構在這些領域當中的應用場景,最后發現有這么多運用好像是接近100個應用,應用比較多的領域,ESG的數據庫、環境效益測算、綠色信貸和環境風險管理,這些占到大概一半左右,數字技術在綠色金融當中的應用。
展望未來,在這些領域當中,數字技術應用有更大的前景,一個是綠色數據庫基礎設施建設。現在好像無數個機構都在建數據庫,能不能有一個比較大、通用的,類似于公共產品的平臺,讓整個業界共享,我覺得這是一個挑戰,需要研究。
另外,綠色標準不盡統一,國內有幾套標準在統一過程當中,國際上據說有200套標準都不統一,未來要走向整合,怎么推動共同標準的落地,數字技術是重要的載體。
然后是全面賦能金融機構,金融機構傳統的做法成本很高、效率很低,怎么把數字技術納入到金融機構當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此外,跨境資產交易,里面涉及很多數字技術可以應用的場景,跨境特別關注怎么防范洗綠的問題,怎么讓標準透明化的問題,怎么讓數據穿透到底層的問題,這些問題可以用數字技術加以解決,此外就是項目識別的問題。這個里面細分領域非常多,今天早上簡單提到了農業、消費、小微幾類,這里面又分很多,光是建筑這一類有大量跟排放相關的數據,可以去進行采集和識別。
最后是能源管理和環境效益的測算,也需要精細化,需要用到數據本身和各種各樣的算法。這些都是未來Fintech公司可以在綠色金融當中運用的場景,前景非常大,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把資源能夠整合起來,讓這些運用更加有效。
我的演講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郭建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