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周宇
全球主要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仍維持著穩定增長。但如果我們的預期正確,實體通脹壓力在明年將逐漸開始顯現。央行們將面臨加速收緊貨幣政策防止經濟過熱與避免戳破金融資產價格的兩難境地。
當代貨幣政策框架愈發荒謬可笑。中央銀行家們拘泥于過時的經濟理論,沉醉于精巧卻脫離現實的模型中不能自拔,對技術進步、全球化與貧富分化這些導致低通脹的深層原因視而不見。出于對實體通脹目標的執著,央行們致力于維持低利率以推升金融資產價格,但事實上,所有金融資產價格都不計入央行的目標通脹中,但央行們對此不以為意。
作為央行直接操縱金融資產價格的始作俑者,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在其任上施行了三輪量化寬松(QE),第一輪QE在危機時力挽狂瀾,避免了金融系統崩潰;2010年末的第二輪,有所爭議但確保了美國經濟不被歐債危機再度拖入谷底;而2012年底推出的第三輪量化寬松,明確希望通過推升資產價格,使富人們的“涓滴效應”能夠帶動大眾階級的收入增長并推升經濟。
伯南克做到了。各類金融資產價格持續上漲,資產估值無視地心引力屢創新高。美聯儲的成功引發了其他各國央行爭相效仿,在極端寬松的全球貨幣環境下,各國經濟終于開始逐步走出金融危機的泥潭。伯南克自是功成身退。其回憶錄《行動的勇氣》全球熱賣,他也成為華爾街投行與對沖基金們爭相邀請的對象,旋轉門進的輕松,過得愜意。
毫無疑問,對于富人而言,量化寬松是救世主。但對普通大眾而言,這是一場夢魘。勤勤懇懇的普通工薪族,辛苦數年的收入趕不上富人資產升值的零頭。數十年來,美國工薪族的平均收入增速首次持續的跑輸房租增速。盡管美國家庭財富凈值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剛剛創下了歷史新高,但富人與普通階級對金融資產的配置能力的差別是不言而喻的。
當然,真實的資本主義世界數十年來就是如此運轉的。正如以前流行的一句話:“小孩子才分對錯,成年人只看利弊。”精英們大可繼續若無其事的裝傻,將悶聲發大財的游戲延續下去。而在技術進步加速的情況下,富裕階級也憧憬著人工智能取代勞動力的利潤前景,期盼著硅谷黑科技帶來永生不死的福音。然而隨著英國退歐公投與特朗普的當選,底層人民選票的力量令精英們措手不及。而利率水平已經低無可低時,精英們終于開始思考“脫虛向實”的必要性。
各國央行們開始更多的討論退出措施。即使今年美國通脹依然低于預期,但美聯儲還是實現了三次加息的計劃。無獨有偶,前不久中國發布了資管新規征求意見稿,并在美聯儲加息后跟隨上調了金融市場利率。在最近兩個月,英國央行、韓國央行、墨西哥央行也紛紛加息,甚至在最為鴿派的日本央行中,黑田總裁也開始提及過低利率可能帶來的危害。
不過從2013年的削減恐慌開始,關于貨幣政策收緊引發金融資產價格暴跌的預測就不絕于耳,但悲觀看空與陰謀論者屢屢淪為笑談。去年此時,在稅改與加息預期的推動下,擔憂流動性緊縮再度成為分析師們一致預期,但今年全球市場高歌猛進,波動率更是創下數十年來的新低。
究其原因,美聯儲雖然開始加息,但利率水平仍然低于根據通脹與失業率對應的泰勒法則的均衡水平,更不用說歐洲與日本仍保持著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而隨著經濟改善下風險偏好提升,流動性實際上不減反增。從微觀層面上,今年全球流動性可能是前所未有的寬裕:達芬奇的畫作拍出4.5億美元天價、香港樓市屢創新高、而作為大眾對抗精英們紙幣霸權的工具-比特幣今年漲幅超過18倍。
從目前而言,尚不能斷言流動性已緊縮。全球主要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仍維持著穩定增長。但如果我們的預期正確,實體通脹壓力在明年將逐漸開始顯現。央行們將面臨加速收緊貨幣政策防止經濟過熱與避免戳破金融資產價格的兩難境地。而各國政府出于政治目標的考量對央行與日俱增的干預將會成為明年政策不確定性的主要來源。
從這個角度看,耶倫無疑是幸運的。盡管她是近40年來美聯儲任期最短的主席,但她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將未來棘手的問題留給了接班人鮑威爾。而作為同樣近四十年來首位沒有正規經濟學學歷的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被挑選的最大原因就是易于操控。如果出于中期選舉的需要,特朗普政府繼續推動一個鴿派的聯儲,也許市場對流動性緊縮預期又將落空。但若聯儲依然延續傳統的政策框架,則在明年的某一時刻流動性的收緊將會真正開始發生。
(本文作者介紹:易方達基金環球策略師、基金經理。)
責任編輯:賈韻航 SF174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