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陳錫文:現代化進程不能忽視“三農”

2018年01月26日10:20    作者:陳錫文  (0)+1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陳錫文

  由于中國的特殊國情,由于中國在未來二三十年發展中的階段性特征,在我國的現代化進程中絕不能忽視農業、忽視農村、忽視農民。

陳錫文:現代化進程不能忽視“三農”陳錫文:現代化進程不能忽視“三農”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也是一個農民大國,黨中央在建國之初就提出要實現中國從農業國向工業國的轉變。隨著這一過程的持續推進,中國“三農”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產生了很多意義深遠的影響。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為黨和國家事業全面開創新局面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此基礎上,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這是在對中國國情和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做了深入分析后做出的重大判斷,也是今后的重大發展戰略。

  當前,中國發展正處在一個重要的歷史交匯點:再過3年,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在當下,仍可以非常明顯地感受到,農業在四化同步發展中還是一條短腿、農村在全面小康建設中還是一塊短板。

  在實現現代化強國的目標過程中,始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是非常必要的,這正是中央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背景。

  現代化進程不能忽視“三農”

  經過近四十年的改革開放,如果不是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推進,讓大量農民轉移到二、三產業、轉移到城鎮就業,農民的收入、農村的建設、農民的生活狀況都不可能得到如此大改善。所以在現代化進程中,城鎮化是非常重要的動力。

  截至2016年底,我國大陸總人口為13.8億,城鎮常住人口的有7.9億多人,其中包括2.2億戶口在農村,但在城鎮工作生活超過半年的人口。如按這個口徑計算,2016年底常住農村的人口還有接近5.9億人。這正是中國的一個基本國情——人口眾多,而且農業人口的比重比較高。

  很多預測認為,2030年前后中國的總人口會達到15億人,城鎮化率達到70%,這意味著屆時農村還有約4.5億人口。可以設想,如果不把一個有著4.5億人生活的地域建設好、不讓他們能夠獲得像城里人一樣的幸福生活,中國的現代化就不可能穩步地、有根基地向前推進。

  一個人口超過10億的大國,在現代化進程中以及實現現代化以后,城鄉呈現什么樣的格局?人口在城鄉間的分布到底會是怎樣?世界上還沒有總結出這個規律,只能靠中國自己去探索和總結。但無論如何,在這么大數量農村人口的背景下,中國絕不能讓農村衰敗,否則國家發展將面臨巨大壓力。

  所以,中央在這個時候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際上是在提醒我們:由于中國的特殊國情,由于中國在未來二三十年發展中的階段性特征,在我國的現代化進程中絕不能忽視農業、忽視農村、忽視農民。

  從三方面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中國要解決的是“三農”問題,不僅僅是要解決農業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解決數量如此龐大的農民福祉問題。

  從這個意義上講,農業現代化雖然一定要逐步減少在這個產業中就業的人口,但是如果這部分被減少的農業人口進不到城市的非農產業中,那么農民的就業問題就會成為巨大的社會問題,全面建成小康、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現代化強國,可能都是不夠格的。

  因此,對未來二三十年中國的農村發展予以更加高度的重視,就是要同時實現農業農村的現代化,這樣才能給生活在農村的幾億農民帶來更大的福祉。這至少包含了三方面大的要求。

  1.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

  產業體系講的是結構問題和資源的有效利用問題,至少包括兩方面內容:

  一是如何充分地、科學地、合理地利用好農業資源,使其各得其所,產生最大效率。

  二是如此眾多的農產品被生產出來之后,如何適應社會需求的變化,進入加工、流通等領域,同時這些領域也必須要發展。

  所以發展農業的產業體系,第一講產業結構的優化,第二講產業鏈的延長和價值鏈的增值。

  生產體系講的是運用什么樣的手段去從事生產。著重在于農業的科技進步,包括從良種培育到栽培、養殖技術的創新,到使用各種先進的農業技術裝備,一直到加工營銷的技術等,以此實現傳統農業加快向現代農業的轉型。

  經營體系講的是如何讓資源、資金、技術、勞動力等要素實現優化組合,形成強大的生產能力,投入到農業生產、經營和運行中。

  2.健全農業支持保護體系

  入世之后,我國逐步取消了農業稅,實行了對農業各種各樣的支持和保護政策,農業支持保護體系才逐步建立起來。

  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國農業支持保護體系真正建立的時間不足20年,仍然缺乏經驗,但是已經取得了非常明顯的成效,比如我國糧食生產連續十幾年豐收就和國家的支持保護政策分不開。

  如果有心支持但方法不對,可能也會帶來負面效應,所以十九大報告特別強調要“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在此過程中,要認真學習發達國家的補貼方式,因為要符合WTO規則中對農業支持保護的規則。

  正在進行的東北玉米定價機制和收儲制度改革,提出“市場定價、價補分離”,既要讓市場發揮作用,又不能虧待農民。在這樣的背景下怎么完善各種大宗農產品的定價機制、補貼政策、收儲制度,這是未來農業發展非常重要的方面。

  3.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

  在農業現代化進程中,必然會發生土地流轉、集中、規模經營的現象,但是中國的國情是很難在短期內讓大量的農民退出農業來實現土地的大規模經營,這需要條件和時間。

  第一,城鎮化的不斷推進,只有在農業人口大規模轉移之后才能水到渠成地實現土地規模經營。

  第二,農業科技要有明顯進步,更少的人種更多的地,要避免粗放經營就必須要有科技進步作基礎。

  第三,一家一戶辦不了的事,要由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去幫著辦。

  實現土地規模經營,應當先創造這三個條件,要把改變中國農業分散的、粗放的經營方式這個過程放在大的歷史背景下去審視,對此要有足夠的歷史耐心。

  農村現代化不可缺位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這五句話作為鄉村振興的總要求,體現的是“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任何一方面都不可偏廢。這其中,產業興旺和治理有效,是下一步實現農村現代化的關鍵所在。

  針對產業興旺,就是要給農民的創業就業開拓更大的空間,讓他們有更多的收入渠道。回顧近四十年來的改革開放,農民就業的第一空間就是耕地,這可以解決溫飽,但很難實現富裕。于是第二就業空間被開辟出來,即向非農產業、向城鎮轉移。

  一開始鄉鎮企業異軍突起,隨后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民工潮興起,現在有將近2.8億的農民工。但從近期看,民工潮已很難帶動大幅度的農民就業增長。

  這不是說以后城市不會增加新的就業,事實上,在城鎮經濟發展轉型到位之后還必然會給農民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但至少在當前一段時間,需要開辟農民的第三就業空間,就是通過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通過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的發展,在農村創造不主要依賴于耕地、但同時又不必進城務工經商而增加的就業機會。

  (本文作者介紹: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原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

責任編輯:賈韻航 SF174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

意見領袖官方微信
文章關鍵詞: 農民 農業 農村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
馬云談小學生沉迷《王者榮耀》:作為父母 我不高興 去年全球9.5萬富人移民 澳大利亞最具吸引力 李嘉誠為何在重慶賣地?幾乎什么都沒干十年賺近十倍 知名80后創業者茅侃侃離世 家中開煤氣自殺未留遺書 東風本田機油門大面積爆發 廠家將問題歸咎于天太冷 買房不如買茅臺? 有人買了8箱兩年竟賺了200萬元 iPhoneX或于今秋停產 都是齊劉海惹的禍 獨家專訪保利集團董事長徐念沙:央企沒有造成不公平 中國離市場經濟越走越遠?商務部:罔顧事實顛倒黑白 IPO審核最冷冬季:兩天內12家公司上會僅兩家獲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