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皮海洲
從IPO審核的角度來說,根本就沒有對那些沒有上報上會材料的公司進行現場檢查,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監管資源的一種浪費。監管者根本就沒有必要在IPO公司上會的問題上這樣拖泥帶水,愛上不上,隨便!
多年來,IPO堰塞湖一直困擾著A股市場,給股市帶來巨大的IPO壓力。不過,在今年管理層加大新股發行力度以及發審委從嚴審核IPO上會公司的雙拳出擊下,IPO堰塞湖去庫存超過500多家,從而使得IPO堰塞湖逐步縮小。到今年11月下旬,證監會主席助理宣昌能宣布,IPO堰塞湖現象基本消除。
而證監會發行部近日召開的發行工作會議也證實了宣昌能助理所言非虛。根據這次會議上透露出來的信息,目前在審企業460—470家,但真正的老大難只有近200家。而這200家形成積壓的原因有三,一是政策性問題:比如中概股、三類股東等;二是根據原規定申請處于中止狀態的,這種影響了審核秩序;三是已通知報上會材料但拖延不報的有40-50家。而這三條原因表明,IPO堰塞湖不僅基本消除,而且還有IPO公司患上了“拖延癥”,有企業在想著辦法暫緩IPO。
居然還有企業想方設法暫緩IPO,這對于作為局外人的大多數投資者來說,確實感到有些驚訝甚至是震驚。IPO排隊都等得“花兒謝了”,好不容易要輪到自己的公司上會了,不料居然有人掉鏈子,甚至要想著法子來暫緩IPO,這該不是哪根神經燒壞了吧?
但實事并非如此。一些IPO公司患上了“拖延癥”并非是腦子燒壞了,而是他們的腦子靈光著呢。因為一些公司本身就是帶著問題來排隊的,希望能在排隊的過程中解決問題,但結果由于IPO進程太快,輪到自己的公司該出場了,問題還沒有解決。還有的公司是在排隊的過程中又出現了新問題。甚至有的公司看到IPO上會從嚴審核,一時之間被嚇住了,所以想再等等看,希望選擇一個合適的上會時機。于是IPO“拖延癥”因此而產生。
該上會卻故意拖延,甚至耍小聰明希望能躲過發審委的從嚴審核,從而造成IPO通道的堵塞,影響到正常的IPO上會程序,因此,對這種主動延緩IPO的行為必須予以制止,絕不姑息養奸。
為此證監會發行部采取的措施是,從本周一起的10個工作日內,由相關公司盡快報送上會材料,否則將啟動現場檢查。目前上交所目前組建了20人左右(編制為80人)的隊伍、深交所組建了40-50人(編制為100人)的隊伍,將完全有能力迅速展開現場檢查。如果檢查完后還不報送,會直接終止并可能對中介機構進行提醒或采取監管措施。該項措施被證監會發行部列為是過渡措施。
從過渡措施的安排來看,確實體現了證監會推動IPO進程的誠意。但從監管的角度來說,這種安排有些多余。因為從IPO的角度來說,中國股市沒有必要求著哪家公司來上市。中國股市也許缺這缺那,但唯一不缺的就是上市資源。對于IPO公司來說,愛上不上隨它去,你不上市自然還會有更多的公司想著上市。所以,從IPO審核的角度來說,根本就沒有對那些沒有上報上會材料的公司進行現場檢查,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監管資源的一種浪費。監管者根本就沒有必要在IPO公司上會的問題上這樣拖泥帶水,愛上不上,隨便!
其實對待IPO公司拖延上會時間的做法,證監會完全可以采取強硬措施,對這些公司出重拳。既然按照規定允許的準備時間只有30個工作日,如果不能報送,是可以直接終止審核的。那么證監會只需要照章辦事就是,即直接終止這些公司的IPO進程,讓這些公司半年后或者一年后再來重新IPO。而對于在拖延上會進程上負有責任的中介機構,在采取相應的監管措施同時,在未來半年的時間內暫緩接受其保薦的IPO項目,以示對該保薦機構(或中介機構)的懲戒。
(本文作者介紹:財經評論員,二十年的股市磨練,練就了對股市獨到的眼光與見解,著有《輕輕松松炒股票》一書。)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