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在于通過設立無形的銀行“特別賬戶”,堅守裝一線徹底放開、二線有效管制”的原則。在自貿區內,金融機構的準入、金融產品的創新、匯率利率和本外幣的兌換及去境外市場的籌資投資,一切按市場規則或國際慣例辦。唯有如此,才是真正的放開。
上海自貿區戰略不僅是國內新一輪改革的迫切要求,也是后金融危機時代新一輪全球化的倒逼使然。未來十年全球競爭將是價值鏈的競爭,價值鏈競爭決定中國經濟未來的命運。面對美國等發達國家“再工業化”浪潮,以及國內傳統比較優勢流失等多種挑戰,中國必須建立起新的競爭...
很多人說,中國的股市就是整個一個政策市,我說對也不對,如果說對,因為政策是大的方向,說不對,如果你對政策唯命是從,那最后吃虧的一定是你自己,沒準對政策偏聽偏信的人反而被政策革了命。
上海自貿區包含貿易、投資、金融、行政管理四個領域,其核心在于重新定義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在筆者看來,中國政府大力推進上海自貿區設立的意義絕不僅僅在于推行金融、貿易改革試點,其對法律、行政管理模式的探索,與改革開放之初設立深圳特區有異曲同工之處,且二者均是破舊出新的嘗試,推行之初也都面臨重大壓力與質疑。【原文載自FT中文網】
鄧小平1992年南巡時曾說,“我的一個大失誤就是搞四個經濟特區時沒有加上上海。”此次,上海自貿區獲批,多項金融改革步子應該邁大一點,政策應該有大的突破,決不能像鄧小平批評的那樣“像小腳女人邁不開步伐”。
繼優先發展戰略新興產業后,自貿區建設其實是中央打出的第二張牌。這一塊增量會反過來促進新經濟的發展,帶動信息、文化消費以及環境治理,還能帶動金融改革、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國際化。新經濟的股票會好上加好,而自貿區的概念股會帶動主板逐步恢復元氣。
成立上海自由貿易區,從一定程度上講,就恰恰是一種平衡改革紅利和把握改革風險的一項重要的制度創新。以試驗區的方式,把風險控制在可控范圍內,控制在自由貿易區內,以避免對整體經濟產生不必要的沖擊和影響。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于9月底正式掛牌成立。雖然自貿區具體細則尚未公布,但是從批準之日起,上海自貿區就被視為更高層級的開放,也被視為新政府下一步改革的風向標。自貿區將給中國帶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