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王先知
豬周期的形成原因有多種因素,豬肉的暴漲暴跌和超強豬周期出現的背后,正是我國生豬產業快速轉型升級過程中的陣痛。
今年“超強豬周期”的出現,引發了社會各界的關注。
進入7月份以來,養豬行業上市公司的業務不是大幅下滑就是虧損。其中,溫氏股份凈利潤同比去年下降47.52%;牧原股份上半年預計虧損7500萬元至8500萬元,第二季度則預計虧損2.11億至2.21億元之巨;正邦科技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大幅虧損1.6億元至2億元。
來自國家發改委的數據顯示,從2014年4月豬肉價格開始上漲,至2016年5月達到最高點,上漲期長達25個月,超過此前三輪豬周期的上漲期至少3個月;2016年5月開始的下降期,至今已經超過25個月。
到2016年高點時,生豬收購價高達每斤10元到11元,一頭豬盈利近千元。此后至2017年中,豬肉價格雖有小幅下跌,但依舊處于高位。今年上半年國內生豬價格持續下探,五六月份已經降至8年來最低點。
而按照此前幾輪豬周期的規律,下降期會比上漲期普遍多3個月以上,這意味著本輪豬周期時間或將超過50個月,所以又被業內人士稱為“超強豬周期”。
所謂豬周期,是指“價高傷民,價賤傷農”的周期性豬肉價格變化。本輪豬周期因豬價上漲下跌的時間以及價格波動的程度均超過以往,又被業內人士稱為“超強豬周期”。
從市場規律來看,“豬周期”是一種經濟現象,是指“價高傷民,價賤傷農”的周期性豬肉價格變化怪圈?!柏i周期”的循環軌跡一般是:肉價上漲--母豬存欄量大增--生豬供應增加--肉價下跌--大量淘汰母豬--生豬供應減少--肉價上漲。
豬周期的形成原因有多種因素,豬肉的暴漲暴跌和超強豬周期出現的背后,正是我國生豬產業快速轉型升級過程中的陣痛。
正如金鑼集團黨委書記鄭培清所說的那樣,“豬周期對于養殖戶和養殖企業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作為屠宰加工企業也不愿看到豬肉價格的劇烈波動,這些波動增加了企業的風險管理成本,企業還是希望市場保持相對穩定?!?/p>
業內人士認為,雖然近期豬價有所回暖,但目前仍處于下跌周期中,生豬價格依然低于養殖成本,許多中小養殖戶或將面臨虧損;與此同時,行業虧損將成為大型生豬養殖企業逆勢擴產的機會。
風險與機遇并存,這就是豬周期帶給養殖業的啟示。
客觀的說,當前生豬市場上尚未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價格信號傳導機制,養殖戶特別是中小散戶對供給和價格變化不能提前應對,只能被動承擔豬肉價格波動帶來的市場風險,而民間由于受限于組織實力、地域間信息溝通不暢等因素,無法充分起到及時發布預警信息、科學指導生豬生產的作用。
據筆者從發改委價格司了解,生豬價格波動既有季節性,又有周期性,豬肉消費具有較強的季節性特征,我國生豬價格在一年中會出現季節性變化,呈“兩頭高、中間低”的價格走勢。
雖然說農產品周期性波動是必然的,這是由農產品的生產特性決定的,大部分農產品是季節性收獲,所以波動比較平緩。但目前豬肉呈現的狀況是異常波動,這中間就存在著一些問題。
在筆者看來,豬價暴漲暴跌和超強豬周期的出現,背后是我國生豬產業快速轉型升級過程中的陣痛,這一輪價格波動的主要原因是生豬養殖規?;潭鹊汀?/p>
有數據顯示,2003年,我國年出欄生豬500頭以上的豬場出欄量僅占全部出欄量的10.6%,2013年占比為40.8%,2016年占比攀升至44.9%,仍然不過半。而美國等農業發達國家,生豬養殖的規?;潭确浅8?,2009年美國年出欄500頭以上豬場出欄占比就高達96.8%。
豬肉價格周期性的暴漲暴跌不僅讓行業為之苦惱,同時也影響著國民生活質量。那么,如何才能破局呢?
豬周期的形成原因有多種因素,豬肉的暴漲暴跌和“超強豬周期”的出現,是我國生豬養殖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陣痛。在這種背景下,有些大型肉制品企業開始積極探索應對之策。
2012年8月份,在山東省臨沂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山東金鑼集團按照臨沂市物價局工作部署和要求,編制了“金鑼價格指數”,2014年已經完成了發布。
在筆者看來,編制金鑼價格指數,對于生豬養殖戶、加工企業、行業市場都有重要意義。首先,有利于解決生豬、豬肉市場價格信息不對稱問題;其次,能夠為政府和企業決策提供有效數據支持;第三,有利于提高企業自身的競爭力,通過編制金鑼價格指數,有利于金鑼樹立行業價格風向標。
當然,剛剛起步的金鑼價格指數也需要不斷完善。
一方面,由于金鑼價格指數發展歷史較短,經歷的周期數較少,其數據標本量少,且目前并沒有覆蓋存欄量和能繁母豬數量,可供分析的數據有限。
另一方面,金鑼價格指數目前僅覆蓋金鑼一家企業,競品企業由于競爭關系,恐泄漏商業機密等顧慮,進入金鑼價格體系還有一定的難度,這就制約了數據的廣泛性。
面對現實情況,除了積極探索價格指數的建設之外,金鑼集團也在探索如何同養殖戶聯手形成命運共同體,開展“訂單式農業”的養殖模式,幫助中小養殖戶抵御豬周期風險。
在筆者看來,破局豬周期,不是一個部門、一個企業就能完成的事情,它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利益相關方一起推動建立科學的預警體系,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這樣才能更大限度減少豬周期對于生豬養殖行業的損害。
破局豬周期問題需要社會共治,一起發力。政府有關部門應該提倡社會共治,明確社會主體責任,建立一套現代化的市場調控決策機制;協會應該增強自身在行業內的權威性,重點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充分發揮協會對行業的指導作用;生豬養殖和肉制品加工企業應該保持理智,不要盲目地追求做大做強,急功近利,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也危害了行業的健康發展。
當然,破局“豬周期”的問題,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綜合施策,社會共治,精準發力,久久為功。
(本文作者介紹:食品產業研究員。)
責任編輯:張文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