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沈建光
預計2018年中國經濟將整體保持下行態勢,或將從2017年的6.9%回落至2018年的6.3%。
2017年經濟數據超出預期,結束了2010年以來的逐年下滑態勢,GDP增速反彈上升至6.9%,并罕見的實現了三駕馬車同時發力。樂觀聲音隨之而出,相當多觀點認為,中國經濟反彈趨勢有望持續,2018年中國GDP有望回升至7%甚至更高。
然而,對待如此樂觀判斷,筆者則相對謹慎。在筆者看來,2017年中國經濟企穩回升,除了消費穩健以外,更多的是得益于外貿環境轉好帶動的凈出口貢獻增加,投資在去年年底已經由于去杠桿壓力,出現下滑態勢。考慮到十九大后,去杠桿與地方債務風險嚴控并行,房地產調控仍然偏緊,預計2018年中國經濟將整體保持下行態勢,或將從2017年的6.9%回落至2018年的6.3%。
整體來看,在去杠桿、環保力度加大的背景下,2017年投資已經出現了緩慢下滑態勢。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7.2%,比去年同期回落了0.9個百分點,預計2018年,固定資產投資放緩態勢仍將持續。主要體現在:
一是房地產投資方面,考慮到房地產調控政策的逐步加碼,房地產銷售與新開工等先行指標已出現下降,預計2018年房地產投資將面臨更大的下行壓力;二是基建投資方面,在影子銀行不斷收緊、地方財政約束增強以及整體發債利率高企的環境下,融資難度加大、融資成本提高,或將導致全年基建增速顯著放緩;三是制造業投資方面,預計高科技制造業仍將保持強勁增長,但重工業和傳統工業受到更加嚴格的防污染舉措控制,增速或繼續放緩。
當然,盡管投資增速或有所下行,但消費與凈出口兩方面或為2018年中國經濟提供支撐。其中,外貿方面,2017年得益于全球經濟的同步復蘇,外貿形勢明顯好轉,全年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14.2%,扭轉了連續兩年下降的局面。其中,出口和進口增速分別達到10.8%和18.7%。凈出口對GDP的貢獻由負轉正,顯示危機后凈出口拖累增長的局面得到了改變,而展望未來,預計這種全球經濟向好與貿易復蘇態勢也有望持續。
消費對增長的帶動是基本穩定的,2017年全年社會零售總額增速同比增長10.2%。其中,12月單月同比雖然下降至9.4%,但在筆者看來,并非消費動能減弱,其原因在于:一是“雙十一”活動的吸引能力逐年增強,使得部分消費被提前。如12月通訊零售增速比11月增速下降20%,主要與手機等產品“雙十一”活動促銷力度大,提前消費有關;二是政策因素的作用。2016年底乘用車購置稅減半政策即將結束,使得年底汽車集中消費,因此,在高基數背景下,2017年12月汽車銷售增速顯著回落至2%。同時,消費轉型仍在進行,這從欣欣向榮的網絡消費、旅游消費、娛樂消費等便可看出。
基于中國經濟的超預期表現,筆者預計,2018年中國的政策重心將立足于結構轉型與供給側改革。實際上,十九大已為2018年之后的中國經濟發展奠定了主基調,強調了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是當前中國面臨的突出問題,政策重點應由強調高速增長向高質量增長轉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明確提出,推動高質量發展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未來重點將集中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防治污染與扶貧等方面。
結合十九大以來的政策操作來看,去杠桿、嚴控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等政策已頻出,凸顯了政策的寒意。例如,金融市場強監管風暴來襲,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成立并布置工作,資產管理業務新規推出、現金貸、P2P等互聯網金融業務加強監管;房地產市場調控仍然從嚴,房地產貸款利率逐步攀升,房產稅有加速信號。地方政府債務開啟嚴控模式,財政部連續發文對PPP、產業基金、政府購買服務多種渠道進行規范管理,而從2018年伊始,云南省級投資公司未能足額償還本息打破剛性兌付,包頭地鐵停工等情況來看,去杠桿與防風險并非虛言,政策收緊或將短期犧牲部分增長速度,以為改革騰挪空間換取長期來看更高質量的增長。
(本文作者介紹:瑞穗證券亞洲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客座教授。)
責任編輯:賈韻航 SF174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