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鄧學平
簡單地把滴滴和不安全劃等號不符合實際。讓這樣一種不理性的輿情蔓延,會制造虛假的安全恐慌,最終損害的不僅是滴滴公司的經濟利益,還有我們每個人的出行便利。
至今,我仍然記得有一年的春運高峰,我在上海虹橋火車站為搭乘一輛出租車等候數小時的經歷。當時的上海虹橋高鐵站沒有網約車,回家要么地鐵,要么公交,要么出租車。可一旦時間晚了,公共交通停運,只能搭乘出租車。
那一次,火車到達上海已經接近凌晨一點。等待乘坐出租車的人排成長龍,一眼望不到盡頭。在長龍邊上,是一直吆喝不停的“黑車黃牛”。不時的,也有人禁不住等待,跟著黃牛走了去。那一夜,我挨過了漫長的等待,到家時天都快亮了。
我一直在想,為什么會有滴滴網約車?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便利?除了能明顯感受到的網約車比出租車更干凈,司機服務態度更好之外,兩者最大的不同是:以滴滴為代表的網約車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將需求端和供給端更直接、更高效的連接在了一起。運營車輛的人和需要車輛的人從此能夠克服信息阻隔,便捷地進行信息溝通。不論我們在什么時間或什么地點,我們只要通過網約車軟件,總可以讓周圍的車過來搭載我們。可是如果沒有了這樣一款軟件,那么搭乘傳統的出租車就只能是坐在原地消極等待。在特定的時刻、特定的地點,等待出租車會像等待戈多一樣讓人絕望。
網約車是互聯網經濟下的產物。它之所以能夠驟然興起并蓬勃發展,關鍵就在于它通過互聯網這樣一個工具,便利了大眾的出行和交通,便利了大家的生活。
但是眾所周知的原因,這一兩年來陸陸續續發生了一些網約車安全事故,導致一些輿論將滴滴和犯罪劃上了等號。其實對于這樣一種輿論,我一直持一種保留態度。總體來看,就像滴滴公司前幾天發布的統計數據所顯示的那樣,傳統出租車并不比網約車更安全。只不過網約車是新鮮事物,吸引了更多的目光聚焦,產生了放大效應。
毫無疑問,任何企業都應當將安全置于首位。無論是鄭州空姐遇害事件,還是樂清女孩遇害事件,滴滴公司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也都暴露出了嚴重的安全漏洞。滴滴公司應當從中汲取深刻教訓,進一步完善其安全保障措施。但我們也應該理性的看到:任何社會,任何企業都無法完全避免極端事件,無法徹底杜絕犯罪事件的發生。一些刑事案件發生在網約車上,并不意味著網約車是犯罪的元兇,更不能簡單的認為是網約車誘發或者導致了犯罪。
我早就提醒過,簡單地把滴滴和不安全劃等號不符合實際。讓這樣一種不理性的輿情蔓延,會制造虛假的安全恐慌,最終損害的不僅是滴滴公司的經濟利益,還有我們每個人的出行便利。我們對安全的追求是沒有止境的,但任何企業的安全防范一定是有邊界的。這個邊界就是它的成本收益邊界。如果一個企業的安全成本大于它的收益的話,那這個企業是不會再從事這個行業的。
我們現在終于看到了滴滴放棄了深夜服務,從深夜11點到凌晨5點停止運營。其實,這是一個早就可以預期得到的決策。因為從深夜11點到凌晨5點這個時間區間內,滴滴的收益是有限的,但面臨的安全風險是比較大的。在這樣一種成本收益權衡之下,放棄這段時間的運營,是完全符合經濟人的理性的。
滴滴停止夜間服務,很顯然,消費者是沒法得利的。消費者要么減少出行需求,要么改換其他交通工具。如果存在客觀的交通出行需求,那么誰來填補這個空白?傳統的出租車司機,更多的會在一些人口比較集中的交通樞紐、鬧市區、夜店等客。如果有人深夜在普通的街道等車或者深夜短途出行,搭乘出租車也許就會很難。這個時候就有可能被迫搭乘黑車或者其他的更小規模的網約車。但黑車或其他更小規模的網約車,安全隱患不是更大嗎?
當然,如果有其他的網約車以更高的安全標準趁機切入這塊市場,并由此發展壯大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長遠看,解決解決網約車安全問題,除了靠政府監管,促成行業內的良性競爭也是關鍵中的關鍵。滴滴整改期間,其他的游戲玩家會有雄心逐鹿中原嗎?
總之,市場有其自身的理性,網約車的便利是不言而喻的。互聯網是一項偉大的發明,我們應當最大化地利用這樣一個工具去改造傳統產業,去為我們的生活便利服務。我可不想下次出差回上海的時候,又要在深夜為搭乘出租車而辛苦等待數個小時。
(本文作者介紹:京衡律師上海事務所副主任,高級合伙人。雷洋案律師團核心成員,著有《法影下的中國》。)
責任編輯:張文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