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姜兆華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金融亂象滋生有著復雜的歷史背景。表面看,金融亂象是市場監管主體和經營者之間博弈;實際上金融亂象折射出的問題,則是金融監管制度缺失和腐敗在金融領域的滲透蔓延。整治金融亂象需要上下同心,標本兼治。
前不久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把“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和“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上升至國家戰略高度。新年剛過,銀監會便利劍出鞘,對廣發、浦發、郵儲等數十家銀行開出金額上億元的天價罰單,金融亂象整治風暴在一片“唏噓”聲中拉開帷幕。
一、金融亂象“亂”在何處?
金融亂象由來已久,其波及范圍之廣,影響面之深不可小覷。從近年來市場反映情況看,金融亂象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民間資本泛濫。在互聯網高速發展背景下,一些打著金融創新旗號的互聯網企業,違規發放現金貸、校園貸、高利貸,從低收入人群大肆攫取個人財富;P2P平臺、融資擔保、租賃公司、投資公司等民間資本,以傳銷、非法集資、違規放貸等手段,侵害廣大消費者權益,嚴重干擾金融市場秩序。
二是地方盲目舉債。隨著政府和社會資本(PPP)融資模式相繼打開,地方融資平臺、PPP項目、產業基金、政府購買服務等融資形式蜂擁而上,地方舉債規模得以迅速擴張。地方隱性債務的爆發式增長,在緩解地方基本建設資金壓力的同時,也進一步加劇地方財政到期債務的兌付風險。
三是銀行脫實向虛。出于效益考慮,銀行資金往往不是投給最需要資金的中小企業,而是變著法子投給了國家限制性行業和那些壓根就不需要資金的金融同業。高能耗、高房價在催生經濟發展“泡沫”同時,也為產業結構調整埋下隱患。信貸資金經數輪“包裝”,以票據轉貼、資產轉讓、證券化等方式,在金融同業“堂而皇之”地空轉交易,同業資產負債規模呈幾何式地倍增。
四是公司治理混亂。近期監管部門查出的多起金融大要案,涉案金額從幾億、十幾億、甚至上百億,暴露出銀行內控體系建設的嚴重缺失。廣為市場關注的中小商業銀行股權之爭,也時有紛爭曝出。少數股東不作為,亂作為,甚至干預銀行經營,大肆利益輸送;少數不法分子通過復雜架構,虛假出資,循環注資,違規構建龐大金融集團嚴重侵蝕國家利益。
二、金融亂象“根子”在哪?
有人將金融亂象歸咎于金融創新過度,顯然不合乎邏輯。這如同轎車在高速路發生交通事故,歸咎于高速公路一樣滑稽可笑。金融亂象反映的是金融市場監管問題,暴露的卻是社會綜合治理的整體缺失。
一是地方審批縱容。中央將部分非銀金融牌照事權下放地方后,為“搞活”地方金融,有的審批部門不惜降低市場準入標準,為非銀金融機構大開“綠燈”。僅僅幾年光景,各類有牌照的、沒牌照的非銀金融企業遍地叢生: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小額貸款公司8600家、融資性擔保公司9000家、典當行8000家、區域性股權機構40多家,其他涉及金融的投資公司更是不計其數。
二是市場監管不力。分業監管的模式,在市場監管責權利劃分上難免會存有金融監管的“盲區”。小額貸款、融資擔保、互聯網小貸等非銀金融機構和各類P2P理財、互聯網金融公司,究竟該歸誰管?哪些屬于金融監管部門職責,哪些屬于地方事權管理糾纏不清。在有些地方,連工商、稅務、銀監、人行、銀行、公安等部門自己也搞不清楚。地方金融監管缺位,致使非法集資、高利貸等殘渣余孽在一些地方野蠻生長,泛濫成災:從泛亞到易租寶、再到錢寶網,非法集資涉案金額動輒幾億、十幾億、甚至上百億;各類跑路的P2P理財、互金平臺更是數不勝數。
三是內部利益輸送。金融亂象很大程度,亂在內部利益輸送。金融股權一直是各路資本大鱷圍獵重點,圍繞金融股權有利益集團不惜重金開道,官商媾和;有的股東之間甚至你死我活,互掐爭斗;有的大股東全盤操控金融機構,肆意妄為,大行關聯交易,把銀行、保險干成了自家的“提款機”。
四是銀行缺乏定力。商業銀行缺乏經營定力,盲目追求效益考核,
是金融市場亂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的銀行“陽奉陰違”選擇性落實宏觀調控政策和變通金融監管要求,資金投向高污染高能耗行業;有的銀行違規加杠桿,同業、理財、表外等業務層層嵌套,引導資金脫實向虛,體外循環;有的銀行片面追求績效考核,致使基層分支行弄虛作假,案件頻發。銀監會近期查處的浦發成都分行775億造假案或是金融造假案的冰山一角。
三、金融亂象整治需標本兼治!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金融亂象滋生有著復雜的歷史背景。表面看,金融亂象是市場監管主體和經營者之間博弈;實際上金融亂象折射出的問題,則是金融監管制度缺失和腐敗在金融領域的滲透蔓延。整治金融亂象需要上下同心,標本兼治:
一要強化公司治理。地方政府應切實落實主體責任,抓好非銀金融企業持牌管理和市場監管行為;“一行三會”要強化穿透式監管,摸清金融機構股權關系與經營家底,嚴防“掏空”金融體系;商業銀行要嚴格遵循《商業銀行法》規程,完善商業銀行公司法人治理機制建社;同時加大反腐敗查處力度,杜絕單一大股東操控銀行和利益尋租現象發生。
二要嚴控金融杠桿。商業銀行要回歸經營本源,推動金融體系去杠桿、去通道、去鏈條。強化資源配置,降低“杠桿”率,倒逼金融資管“瘦身”,增強實體經濟服務能力;打破理財銷售剛性兌付,減少“通道”業務,嚴防信貸資金“借道”信托、公募、貨基、私募流入房地產、地方債項目;實施穿透式監管,縮短金融服務鏈條,降低金融產品層層嵌套的監管“套利”。
三要維護客戶權益。從維護消費者權益入手,嚴格落實國家普惠金融政策,狠抓中小企業貸款亂收費、個人貸款強制擔保、中間業務亂漲價等各類違規收費行為;嚴查理財產品銷售誤導客戶和理財飛單現象;推動銀行業務去中介化,嚴厲打擊非法集資、高利貸等各類資金掮客,最大程度讓利于民,讓利于企業。
四要嚴查案件風險。商業銀行應重塑鐵制度、鐵算盤、鐵帳本“三鐵”精神,嚴格內控風險管理,重點抓好關鍵崗位、關鍵流程、關鍵人員、關鍵產品的風險排查,切實履行金融監管職責,抓好案件風險防范;改進案件風險考核方式,鼓勵金融機構自查案件風險,嚴懲內外勾結的“害群之馬”,解決案件隱瞞不報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內部處理方式。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海洋大學MBA、EFP金融理財管理師,現任某全國股份制銀行總行零售部門負責人。)
責任編輯:謝海平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