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財經》年度特別話題:藥價之謎(6)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9日 12:10 和訊網-《財經》雜志 | |||||||||
醫藥代表“十八關” 一條根深蒂固的“灰色利益鏈” 一支頭孢他啶出廠價30元/支,零售價78元/支,高達近50元的差價究竟落到了什么地方?
一位資深業內人士解釋說,根據目前的規定,藥品從出廠到進入醫院必須經過醫藥公司,醫藥公司配送到醫院時,一般加價5%;根據國家規定,醫院可加價15%。由此倒推,醫院購買一支78元的頭孢他啶的價格,應在58元-59元之間;即使再扣除醫藥公司5%的差價,也遠遠高于30元/支的藥品出廠價——那么,其中至少24元的差價又流入了哪些環節呢? 在業內,從出廠價到醫院購買價之間的這“24元”(不同價格的藥品這一差價也不同)是大家心照不宣的“灰色地帶”——業內稱作“藥品推廣費”,即藥品為順利進入醫院必須賄賂主管領導及醫生的費用。 藥品進入醫院的復雜過程造就了一個特殊的行業——“醫藥代表”。他們本為向醫生推廣企業自主創新藥品的專業銷售人員。但在國內畸形的產業鏈中,卻逐漸演變為企業向醫生和醫院行賄的中介(詳見《醫藥代表今昔》)。 “在2000年國家正式施行藥品集中采購招標之前,藥品出廠后經醫藥代表進入醫院需經過18個環節,每個環節都要經過加價。”分別在五家企業做過七年醫藥代表的張新對《財經》說。 首先,藥品進入醫院,要通過醫藥公司。如果企業自建醫藥代表隊伍,只通過醫藥公司發貨,一般折扣率為5%;如果企業委托代理公司,則需給代理公司30%的折扣——兩類公司的區別在于普通醫藥公司只負責向醫院發貨,醫院是否同意進藥,是否用這個藥,還要由醫藥代表去做“推廣”。而代理銷售公司,要通過自己的醫藥代表負責向醫院“推廣”。 為了使藥品進入醫院,醫藥代表一般要先找醫院藥劑科,由藥劑科主任開單要求進藥;然后醫藥代表拿單子找主管副院長。主管副院長一般身兼醫院藥事委員會負責人,有是否進藥的決定權。之后,醫藥代表還要再找到具體負責進藥的藥劑師。 在所有上述環節打通后,藥廠便可令商業公司發貨。醫院買到藥品后會先入庫,庫管員也是需要醫藥代表打點的一個環節。 進入醫院只是第一步。下一步,醫藥代表還要想辦法讓醫生在眾多藥品中選擇其藥品。開藥環節的關鍵人物是科室主任和主治醫生。 此外,劃價處也是一個不能忽略的環節,否則藥品無法進入醫院電腦網絡;即使醫生給患者開了這種藥,患者取藥時,很可能會發現電腦顯示沒有這種藥。 藥房出納同樣不能拉下。出納負責給醫藥代表每月開出單據,顯示出醫生開了多少藥。到月底,醫藥代表會根據這一單據為醫生結算“提成”——業內稱為“統方”。 至此,醫藥代表的工作還沒完,因為醫院往往會拖欠回款。這時醫藥代表要找醫院財務經理,如果款項很大還要找主管副院長。只有回款到賬后,醫藥代表的使命才告結束。 按照業內潛規則,藥價的20%用于打點醫生,10%用于打點醫院藥劑科及管理部門,其它一些環節則一次性支付幾百、上千元不等。 在1999年國家推行藥品采購招標制度后,商業配送環節逐漸被國藥等大型企業壟斷,醫藥代表不必再與庫房、電腦錄入等環節交易,流程關卡有所減少。但前述畸形商業操作模式的根本未有動搖。 在專家們看來,這種畸形模式的形成,一方面是中國醫院傳統上形成的“以藥養醫”的體制環境,迫使醫院本來就要靠藥品來支付醫院正常開支,另一方面則是醫生收入偏低,很難抵擋巨額灰色收入的進攻。 因為藥價的超額利潤主要是在醫藥代表和醫護人員之間分配,所以,醫護人員的生活費用越低,藥價就越低。醫護人員生活費用越高,藥價就越高。最后,大城市三甲醫院的醫護人員必須以最高報酬保持人員不外流,所以,那些不足以支付最高報酬的藥品就會從這些醫院消失。 長此以往,這種不正常的情形在行業內變成了一條根深蒂固的灰色利益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