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
“
12月4日,法國國民議會投票表決通過一項對政府的不信任動議,這是1962年以來法國政府首次被議會推翻,總理巴尼耶因2025財年預算草案爭議成為該國歷史上任期最短的總理,標志著法國當前正面臨著深刻的經濟困境與政治危機。
同時,德國也面臨著經濟萎縮與政壇分裂,法德“雙引擎”紛紛陷入困局為整個歐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如何通過宏觀政策調整和政治共識重建來應對當前局面成為關鍵問題。
本文聚焦法國的長期經濟停滯現狀以及財政赤字與債務壓力,梳理民眾失望心理加劇下的法國政治僵局,并結合德法政局動蕩分析歐元區的結構性問題與政治經濟挑戰。
* 原文《法國的經濟困境、財政壓力與政治僵局》在12月17日首發于“CF40研究”小程序,本文發布時略有刪改。本文觀點僅供了解海外研究動態,不代表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和中國金融四十人研究院意見和立場。
”
法國當前正面臨著深刻的政治危機。12月4日,法國政府因未能獲得國民議會支持而被解職,總理米歇爾·巴尼耶(Michel Barnier)代表政府向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遞交辭呈,成為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成立以來任期最短的總理。
究其原因,12月2日,巴尼耶繞過國民議會,強行通過一項社會保障法案——這一法案是巴尼耶政府提出的2025財年預算草案的一部分,該預算草案包含了嚴格的財政緊縮和額外稅收政策,遲遲未能獲得國民議會通過。此舉引發該國極右翼與左翼政黨強烈不滿,國民議會中的極右翼與左翼議員對巴尼耶政府發起不信任動議,隨后這一動議被國民議會投票表決通過,這是1962年以來法國政府首次因不信任投票而被推翻。
政治動蕩的背后,是其經濟困境。法國經濟長期停滯,財政壓力日益加重,政府未能有效推動改革,導致債務負擔與赤字水平持續增加。生活成本危機、就業市場動蕩、工業競爭力持續下降、對國際市場缺乏開放性等問題相互疊加,進一步凸顯了經濟問題的嚴峻性。法國民眾對現行經濟政策存在廣泛不滿,逐漸轉化為法國政府的信任危機。
另一方面,民眾對政府的失望情緒推動了法國國內極端政治勢力的崛起,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領導人瑪麗娜·勒龐(Marine Le Pen)與左翼政黨“無所畏懼的法國”黨領導人讓-呂克·梅朗雄(Jean-Luc Melenchon)通過合作削弱了法國中間派力量,傳統政黨紛紛分裂,“馬克龍主義中間派”構想逐漸瓦解。需要注意的是,極右派勒龐的崛起可能會在未來對法國政治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與此同時,德國也面臨著經濟萎縮與政壇分裂,法德“雙引擎”紛紛陷入困境為整個歐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如何通過宏觀政策調整和政治共識重建來應對當前困境成為關鍵問題。本文聚焦法國的長期經濟停滯現狀以及財政赤字與債務壓力,梳理民眾失望心理加劇下的法國政治僵局,并結合德法政局動蕩分析歐元區的結構性問題與政治經濟挑戰。
逐漸衰落的法國經濟
越陷越深的財政泥潭
《新蘇黎世報》分析提出,增長疲軟是法國經濟的主旋律,而當前的經濟困境源于一系列長期的制度特征[1]。“這些特征的后果不會立即顯現出來,相反,正如意大利經濟衰退所表明的那樣,衰落是逐漸而來的。”具體來看:
經濟停滯:曾經的法國依靠其農業優勢和大型國有工業集團的強勁發展,在經濟上與德國平分秋色,1980年至2006年期間,這兩個國家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實際增長了約50%。然而,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法國經濟停滯不前,未再取得任何真正的生產力進步,顯露出與2000年代初意大利經濟衰退相似的跡象。相比之下,德國在疫情之前一直保持增長。
圖1:自金融危機以來,法國的經濟繁榮停滯不前
(按2015年不變價格計算的人均GDP,美元)
頻繁罷工:法國生產力停滯不前,使得企業在不影響自身競爭力的情況下提高員工工資變得更加困難。在這一背景下,法國民眾的不滿情緒日漸堆積,罷工頻率長期居高不下。數據顯示,2022年法國平均每千名員工的罷工天數為99天,相比之下德國僅為7天,瑞士更是低至0.7天。頻繁的罷工活動影響了工業的正常運轉和經濟的穩定增長。
圖2:法國民眾的不滿情緒日漸堆積,罷工頻率長期居高不下(每千名員工的罷工天數)
工業競爭力下降:除了經濟衰退和頻繁罷工的影響,法國工業競爭力受到了阻礙自由流動的勞動法、中央集權官僚主義過度和對外貿易訂單數量不足等多重阻礙。數據顯示,法國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從1990年的25%下降至2021年的16%,盡管在2023年回升至19%,但這一數字也伴隨著警告:第一,份額回升的部分原因在于馬克龍經濟政策的實施,政府通過使用昂貴補貼實現份額增長;第二,這一比例仍然遠低于德國的28%和瑞士的25%。
圖3:法國國有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新蘇黎世報》認為,法國經濟并非廣泛地以出口為導向這一事實是造成其工業競爭力下降的重要原因,2023年其出口占GDP的比重僅為33%,顯著低于德國的47%和瑞士的75%。
圖4:法國商品和服務出口價值占GDP的比重(%)
政府深陷財政壓力和赤字泥潭:法國政府試圖通過干預和補貼維持經濟,特別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后和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間,法國社會支出突飛猛進。2023年,法國的社會轉移支付和補貼合計占法國政府總支出的56%。隨著法國政府增加支出以應對危機,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也不斷上升,2023年這一比例達到了57%。
圖5:法國社會支出和補貼急劇增加
(法國一般政府支出占GDP的百分比,%)
“法國政府持續增加支出,但并沒有增加國家收入。相反,他們正在產生赤字,法國政府上一次出現預算盈余是在1970年代。如果一個國家失去競爭力并為此犧牲財政紀律,它就不可避免地會走上一條難以恢復的滑坡之路。”《新蘇黎世報》表示,2023年法國國家預算赤字占GDP的5.5%,2024年這一數字可能超過6%,而歐盟規則表面上允許最高預算赤字為GDP的3%。此外,在推動結構性改革方面,法國政府始終猶豫不決。
圖6:法國法國政府長期支出超過收入
(法國一般政府支出、收入占GDP的百分比,%)
聚焦新冠疫情以來的情況來看,《紐約時報》分析認為,在高昂的能源成本和利率水平下,隨著國內工業的衰退、消費者信心的下降以及企業投資的放緩,近兩年法國經濟的增長基本停滯。
馬克龍在疫情期間實施了一系列經濟刺激政策,例如,為了避免大規模失業,政府幫助公司支付員工工資的80%,相當于部分國有化了私人工資單;政府還為企業提供了大量的低息國家擔保貸款。
就在經濟似乎正在復蘇之時,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導致能源價格飆升,為了保護家庭和企業,馬克龍又批準了新一輪大規模政府支出。為了應對財政壓力,政府不得不進行大量借貸,導致債務負擔不斷增加,而財政改革的步伐則顯得緩慢和無力,進一步削弱了國內經濟活力。[2]
此外,法國的經濟困境也反映在企業破產潮和裁員潮上。許多能源密集型企業如米其林和Vencorex宣布減產和裁員,法國民眾的家庭消費下降,零售、餐飲和酒店業受到沖擊,進一步引發失業率上升,結束了疫情期間由公共支出支持的短暫就業熱潮。
12月16日,法國央行公布其最新季度展望報告,將2025年法國經濟增長預期從1.2%下調至0.9%,對2026和2027年的預測也都略有下調。法國央行表示,今年發生的一系列政治危機令消費者和企業惶恐不安,政治不確定性將拖累消費者支出和私營部門投資,并使本已因美國可能加征關稅而暗淡的經濟增長前景更加布滿陰霾。[3]
政治僵局持續
極端勢力崛起
隨著諸多經濟問題的出現,法國社會不公現象嚴重,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引發了民眾的強烈不滿,長時間的生活成本危機更是使得法國民眾對于政府應對經濟困境的措施缺乏耐心。據法國《世界報》近期報道,法國民眾對當前個人生活的滿意度評分為6.1(滿分10分),僅僅達到及格線。
諸多矛盾之中,民眾購買力問題是最受關注的社會議題,超過七成的受訪者對眼下的生活狀況表示擔憂,認為“生活水平不斷下降,并且缺乏應有尊重”。
在這樣的趨勢下,法國傳統主流政黨漸漸失去了對民眾的吸引力,極端政治勢力抓住時機,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吸引力的政策主張,贏得部分民眾支持,近些年來逐漸崛起。《經濟學人》提出,法國社會中的極端政治力量逐漸抬頭,傳統的黨派紛紛陷入內部分裂,政府內部越來越難以達成有效的政策共識,巴尼耶的黯然離去就是例證。
2024年10月,巴尼耶在部長會議上公布了2025財年預算草案,計劃削減財政支出約400億歐元,主要包括減少各政府部門開支和社會保障體系支出,同時計劃通過對大企業和富裕階層增加征稅及提高綠色稅收,增加近200億歐元財政收入。這一被稱為“勒緊褲腰帶計劃”的預算草案致力于將法國財政赤字降至5%,以推進解決巨額赤字問題。
不過,在當前經濟增長明顯乏力、民眾生活壓力加大的背景下,這一預算草案的推出引起了軒然大波,特別是遭遇了極右翼的強烈反對,并最終導致政府垮臺。有評論表示,這不僅僅是巴尼耶個人的政治失敗,更是法國政治極端化的一次集中體現。
表1 法國的主要黨派
《經濟學人》分析認為,巴尼耶的下臺加速了法國中間派的崩解。“馬克龍主義中間派”曾倡導超越傳統左右翼政治,以中間派立場推動改革和歐盟一體化,但自2017年以來,馬克龍的執政構想遭遇重重挑戰,特別是2022年其政黨失去議會多數議席以來,政府長期處于少數派聯盟狀態,未能有效調動其他黨派的支持。
左翼、極右和中右翼黨派都未能形成穩定的跨黨派合作,導致法國政府的立法工作幾乎停滯。隨著權力的分散和總理的頻繁更替,馬克龍的政治孤立加劇。最新民調數據顯示,馬克龍的2024年11月支持率已跌至歷史新低的23%,超過52%的法國民眾支持其辭職。《經濟學人》對此表示,“馬克龍漸漸失去了政治號召力,其中心派政治夢想正迅速崩潰。”[5]
而隨著馬克龍主義中間派的衰退,極右翼的勒龐在法國政壇迅速崛起。她不僅已經通過在國會中領導不信任投票成功迫使巴尼耶下臺,還明確表示下一步將直接對準馬克龍。《紐約時報》認為,勒龐的策略是利用民眾的不滿情緒挑戰現有政治體系,并在未來直接挑戰馬克龍的總統職位。[6]
在2017年法國總統選舉之前,勒龐的政治主張具有典型的極右翼特征,如退出歐盟、反對全球化、加強移民管制、強化安全措施等,但在2017年敗選之后,她主動調整政治立場,在歐盟、歐元等問題上避免強硬表態,并在民眾購買力、退休年齡改革等議題上提出一系列迎合民眾的政策主張,但在移民、安全等問題上依然保持極右翼立場。
《華盛頓郵報》認為,勒龐正在采取“特朗普式”的策略,試圖在保持“正常”形象的同時維持一定的“破壞性”,通過極端的政治手段挑戰現有秩序。她批評馬克龍破壞了法國的傳統機構,并強調自己代表的是廣大民眾的利益,而非傳統的右翼或左翼政治力量。面對涉及挪用歐盟資金的審判,勒龐同樣采取了“特朗普式”的辯護策略,聲稱自己在司法案件中受到了政治迫害。[7]
在當前政治動蕩的背景下,馬克龍于12月13日任命現年73歲的弗朗索瓦·貝魯(Fran?ois Bayrou)為新任總理。貝魯從政40余年,曾三度競選法國總統,但均以失敗告終。他創立了中間派政黨民主運動黨(MoDem),該黨派是馬克龍領導的中間派聯盟的成員。2017年法國總統選舉期間,貝魯宣布自己不會獨立參選總統,并與馬克龍結盟,在馬克龍第一個總統任期內擔任司法部長。《經濟學人》認為他的政治立場并不穩定,在過去的從政經歷中時而右轉時而左轉,但至少曾經,貝魯發誓要結束法國對高水平公共支出的依賴。
對于此次任命,《經濟學人》認為,貝魯在上臺后或將面臨重大的執政挑戰。他首先需要在議會中推動一項“特別法”,以便將目前的預算措施作為臨時解決方案簡單地延長到2025年。在此之后,他將負責起草2025年的新預算草案,并需在明年初獲得議會批準。不過,真正的難題正是陷入僵局的議會。
“起草一份能夠在議會中獲得多數席位支持的預算草案的工作看起來一如既往地困難。從長遠來看,一個政治階層無法克服分歧并組建穩定政府的悲慘景象可能會為極端派提供更多支持。”《經濟學人》表示。
德法政局雙雙動蕩
歐元區面臨多重政治經濟挑戰
有悲觀者認為,法國政治陷入癱瘓的核心是政府不斷上升的債務,其債務與經濟困局可能成為新一輪歐元區動蕩的導火索。美國企業研究所(AEI)高級研究員德斯蒙德·拉赫曼(Desmond Lachman)提出,法國目前面臨的困局揭示了歐元區經濟結構中的一個根本性問題:法國在歐元框架下無法通過貨幣政策寬松來刺激經濟。由于預算緊縮的措施會導致總需求收縮,法國缺乏有效的政策應對措施,即使有政治意愿進行預算調整,也可能面臨像2012年歐元區債務危機中其他國家那樣的衰退風險。[8]
此外,拉赫曼認為,盡管《里斯本條約》禁止歐洲央行(ECB)通過購買國債來直接為成員國的預算赤字融資,但由于法國是歐元區第二大經濟體,歐洲央行無法允許其破產,因此,有理由推測歐洲央行可能使用未經測試的貸款工具,類似于上一輪歐債危機時的做法,來支撐法國經濟。
但救助可能面臨法律挑戰,并可能引發德國的政治反彈,這使得歐洲央行可能只有在市場狀況變得無序且法國政府債券收益率飆升至高位的情況下才會出手相救。作為救助的代價,歐洲央行也很可能會要求法國簽署一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式的經濟計劃,以糾正其公共財政政策。
也有樂觀者提出,盡管法國面臨嚴峻的債務問題,但歐盟整體債務狀況良好,投資者信心依舊強勁。英國金融分析師保羅·漢農(Paul Hannon)在《華爾街日報》發表文章提出,歐盟的債務水平與美國、日本相比更低,歐盟內部的債務差異也較大,在27個成員國中,只有6個國家的債務占GDP比例超過100%,其中希臘和葡萄牙的債務比例已經顯著減少,分別下降了52個百分點和40個百分點。另外,意大利、希臘和西班牙的債券利差有所收窄,顯示出法國的債務問題未對其他國家構成系統性風險。[9]
但無論如何,隨著成員國財政赤字和債務問題的加劇,歐盟需要重新審視其財政紀律標準與管控機制[10]。POLITICO發文表示,法國長期被指在歐盟的財政審查中享有“特殊待遇”,近22年中有18年超出了歐盟規定的赤字不得超出GDP 3%的限制。巴尼耶的預算法案雖然成為了其政府垮臺的導火索,卻在歐盟得到了批準,在同一批預算審查中唯一未獲通過的荷蘭對此表示不滿,荷蘭財政大臣埃爾科·海能(Eelco Heinen)要求歐盟委員會對法國的財政計劃采取與對荷蘭同樣嚴格的態度。
需要注意的是,歐洲第一大經濟體德國同樣面臨著經濟停滯與政治困局,德法兩國在政治碎片化方面呈現出相似性。德國自前總理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Dorothea Merkel)下臺后,政壇出現了更為嚴重的分裂。近期,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Olaf Scholz)提議放松“債務剎車”政策以刺激經濟,但遭到財政部長反對,導致三黨執政聯盟解散。此后,各政黨紛紛要求提前舉行聯邦議院選舉。迫于壓力,朔爾茨宣布進行信任投票。
12月16日,德國聯邦議院針對朔爾茨的信任投票動議進行討論并投票。投票結果顯示,朔爾茨未能獲得聯邦議院半數以上議員的支持,他將建議總統德國總統弗蘭克-瓦爾特·施泰因邁爾(Frank-Walter Steinmeier)解散議院,并將原定于2025年9月28日舉行的大選提前至2月23日舉行。
法國和德國的政治亂局,反映出整個歐洲政壇的碎片化趨勢,歐洲政治體系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歐洲是否能夠在亂局中找到新的政治共識,并通過財政政策的適當調整化解經濟困境,仍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
附注(向上滑動閱覽)
[1] Peter A. Fischer. France‘s political crisis is being fueled by the gap between expectations and reality. NZZ. Dec 10, 2024.
https://www.nzz.ch/english/frances-political-crisis-is-due-to-economic-illusions-ld.1861505
[2] Liz Alderman. Collapse of France’s Government Further Burdens Its Weak Economy. The New York Times. Dec 4, 2024.
https://www.nytimes.com/2024/12/04/business/france-economy-government-collapse.html
[3] Projections macroéconomiques – Décembre 2024. Banque de France. Dec 16, 2024.
https://www.banque-france.fr/fr/actualites/projections-macroeconomiques-decembre-2024
[4] Who will control the National Assembly? The Economist. Dec 16, 2024. https://www.economist.com/interactive/france-elections-2024-polls-macron-le-pen
[5] Emmanuel Macron loses another prime minister. The Economist. Dec 4, 2024.
https://www.economist.com/europe/2024/12/04/emmanuel-macron-loses-another-prime-minister
[6] Adam Nossiter. In France, Marine Le Pen Takes Aim at the Top. The New York Times. Dec 10, 2024.
https://www.nytimes.com/2024/12/10/world/europe/frances-marine-le-pen-takes-aim-at-the-top.html
[7] Lee Hockstader. Trump’s fingerprints are all over France’s government crisis. The Washington Post. Dec 9, 2024.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opinions/2024/12/09/marine-le-pen-france-government-chaos/
[8] Desmond Lachman.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Dec 10, 2024. https://www.aei.org/economics/the-european-central-banks-french-headache/
[9] Paul Hannon. France Has a Debt Problem, But Europe Does Not.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Dec 10, 2024.
https://www.wsj.com/economy/france-has-a-debt-problem-but-europe-does-not-591a617a?mod=economy_lead_pos1
[10] Treat France as strictly as us, say Dutch. POLITOCO. Dec 9, 2024. https://www.politico.eu/article/treat-france-as-strictly-as-us-say-dutch/
責任編輯:郭建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