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數:2759|預計4分鐘讀完
外貿創新,又快且穩。
撰文丨魏薇 夏崇
11月28日,拼多多三季報出爐,超越預期。
第三季度集團收入688.4億元,同比增長93.9%;凈利潤155.4億元(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凈利潤率為22.6%。
財報公布后,拼多多開盤一度漲超18%,當日收報139美元/股,市值達1847億美元。
“我們在中國以外的業務雖然還很新,但在過去的一年里也取得了比較大的發展。”拼多多董事長、CEO陳磊表示。
多多跨境業務上線至今,基于拼多多的供應鏈積淀,創新全托管、柔性供應等模式,主要通過Temu這一應用,讓國內中小企業們走出去,為世界各地的消費者們,帶來極具“質價比”的購物體驗。
這一外貿轉型升級的新樣板,為全球消費市場注入動能,正成長為拼多多的下一個增長引擎。
1
唯快不破
三季度的時點,對電商平臺而言有些特殊——沒有618、雙11等購物節帶動,如何實現聲量提升和業績增長?
于拼多多,海外市場超預期的表現,成了關鍵因素。
“在拼多多主站的發展過程中,我們發現一些海外華人經常在平臺下單,再轉運到所在國家及地區,他們甚至還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購買體驗及攻略。”陳磊談到推出多多跨境的原因。
鎖定痛點,多多跨境極速狂飆。
8月,Statista發布的數據顯示,Temu美國用戶數量已超1億。距離去年9月首次在北美上線,Temu彼時未滿周歲。
實現用戶破億,京東和淘寶,分別用了9年和5年,拼多多在國內則用了1年3個月。
增速未有放緩跡象。移動洞察咨詢公司GWS數據顯示,自1月以來,Temu每天新增用戶數都近千萬量級。
跨境黑馬疾馳,風頭甚至數度蓋過新晉獨角獸SHEIN。
據GWS數據顯示,TEMU在美國的月度用戶規模是SHEIN的三倍,用戶日平均使用時長為23分鐘,高于SHEIN的15分鐘。
在美國市場,Temu上線SKU數已有200多萬個品種,預計年內翻番。
據Euromonitor統計,2022年中國電商滲透率達27.2%,美國市場26.26%,而東南亞、拉美、非洲、中東等新興市場,滲透率不足10%。
跨境首站落地北美后,拼多多向更廣闊的市場復制成功經驗。
截至三季度末,多多跨境已進入北美、澳洲、歐洲、亞洲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多多跨境每天出口包裹量超40萬個,日均貨重約600噸。
“到目前為止,拼多多經歷了兩次創業:一次是主站,一次是多多買菜。”陳磊表示,多多跨境被視為第三次創業,也是主站的延伸。
具體打法上,多多跨境因地制宜。
例如,拼多多在國內背靠微信“私域”裂變式傳播,配合百億補貼等營銷手段,成功突出重圍。
而國外的社交通訊APP覆蓋范圍有限,私域打法難以走通,Temu從“公域”另辟蹊徑。
例如,2月Temu在被譽為“美國春晚”的“超級碗”舞臺上亮相,靠一支60秒的廣告,讓當地超2億觀眾,對“像億萬富翁一樣購物”的口號記憶猶新。
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去年首次突破2萬億元。
乘著東風,攻城略地。中金公司預測,Temu 2023年GMV有望達180億美元。
2
創新模式
Temu作為后來者,能在短時間內脫穎而出,答案在其“全托管”“柔性供應”新模式里。
“全托管”模式是指,廠家只需接單生產,將貨物發往拼多多在廣東的倉庫,后續一切流程都不用操心。
舉個例子,首批入駐多多跨境的商家之一柳文海,在Temu平臺賣帽子,日均銷量1.3萬單。
一頂帽子從義烏車間到海外消費者手里,他的工廠只需生產,將商品發往國內倉即可,運輸、配送、運營、翻譯等工作,由多多跨境完成。
“有人認為我是在給Temu打工,其實是Temu在給我打工。我家產品一上線,平臺就會幫助推廣,還負責售后、客服。”
入駐后,柳文海最明顯的感受是“從繁復流程中解脫了”。
借助“柔性供應”模式,多多跨境推動工廠實現定制化生產,解決了讓商家頭疼的貨物積壓、款式陳舊等問題。
“平臺和買手知道哪些款銷量好,叫我們去做。”廣州服裝工廠老板蔡奮軍解釋,通過大數據和用戶反饋,多多跨境的買手收集和提煉爆款服裝元素,指導廠家設計款式。
他為多多跨境訂單匹配了專門的設計人員和生產線,新版型上線時間一般不超過3天,最快一個晚上就能搞定。
截至8月,蔡奮軍店鋪上線70多款秋裝,其中,超30種是買手反饋的定制款式。
另一位服裝商家補充道,如果款式能火起來,工廠三到五天就能趕上一批大貨;如果不受市場歡迎,小單試水損失也不大。
很多商家都體驗過“上線即爆款”的經歷。
年初,一家佛山工廠的海外唐裝、漢服,一上架就有日均1000件的銷量。
小到眼睫毛,大到服飾、電器,一年多時間里,通過Temu賣到海外的中國商品數不勝數。
商家與平臺,相互成就。依托大量的產業帶商家和高性價比產品,Temu迅速崛起。同時,海外消費者,也收獲了優價好物。
今年“黑五”大促期間,多多跨境繼續推出價格補貼策略,讓海外消費者能夠買到百萬量級高性價比商品。
自今年3月起,平臺持續擴大倉庫布局,增強收貨能力,加大備貨天數,保障供給側的平穩有序。
“希望利用過去多年積累的供應鏈的基礎,為全世界不同地區的消費者提供直接從工廠購買的渠道。”陳磊表示。
3
乘船出海
工廠直連海外消費者,多多跨境平臺擠走貿易商、服務商等中間商,增厚了商家利潤。
過去,有的商家銷售一件商品,只有5分錢利潤,通過多多跨境,可以賺到幾十上百倍的利潤。
“多多跨境(給我們)節省了人工、物流等方面的成本。在傳統平臺,這些成本要占據產品售價的30%,在多多跨境上,僅為10%。”柳文海表示。
全托管模式下,成本節約、效率提高,商品更具性價比,進一步擴大銷售規模。
柳文海記得,去年冬天,自家設計了一款“揪揪帽”,棉帽上有兩個小的毛線球。
這一個款式,一個月在海外賣出了10萬多單。很多海外用戶還把毛線球拆下來縫在鞋子上做“二創”,分享在社交媒體上。
今年夏天,柳文海接到的跨境訂單,已占到工廠產能的九成。
蔡奮軍每年賺500萬元,其中三成靠多多跨境的訂單。女裝淡季,其日均單量也有2000單。
多多跨境等平臺在海外崛起,商家利潤飆升,中國制造業的出海之路越發寬廣。
海關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額達1.1萬億元。其中,出口8210億元,增長19.9%。
不少商家,還把出海生意經搬回老家,帶動就業。
蔡奮軍在老家建起了1200平米的工廠,日均產能三至五千件,超70個工人是本地人。
“仙桃市租金、人力成本便宜,地方政府也給了很多政策支持,近年來回鄉建廠的趨勢明顯。”
據蔡奮軍觀察,當地大型服裝工廠差不多有500家,部分老板此前在廣東做外貿,如今在家門口做起全球生意。
仙桃服裝之外,湖州童裝、溫州鞋業、臺州塑料制品等正順勢而起。
截至三季度末,廣東、浙江、山東、安徽等地的百余個制造業產業帶的優質產品,經由多多跨境,賣往世界各地。
“除食品、日化品外,多多跨境已覆蓋所有品類,也渴望吸納更多生產能力強、產品質量過硬、遵守規則、信用良好的工廠出海,做大全球市場。”多多跨境相關負責人說。
嗅覺敏銳的中國工廠,正搭乘多多跨境這艘大船,乘風破浪。
本文僅供參考,不作為投資依據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