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中國信托業協會
目錄
一、信托2024 大力開拓本源業務在轉型路上疾馳
二、山西信托落地兩單知識產權服務信托項目
三、審計整改地方債問題,適當增加專項債用于清欠企業賬款
信托2024 大力開拓本源業務在轉型路上疾馳
來源:上海證券報 馬嘉悅 聶林浩2024-12-24
脫胎換骨,或許是用來形容2024年信托業最為恰當的詞語。
這一年,信托業管理規模邁上27萬億元臺階,創下歷史新高;這一年,標品業務成為推動信托業疾馳的第一動力,僅半年時間規模便增長超萬億元;這一年,風險處置服務信托、養老金信托等創新本源業務不斷涌現,“換帥潮”下越來越多的信托公司夯實主動管理能力,信托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步伐越走越快。
如今的信托業,轉型方向已明,步履更加堅實。
當然,對于信托公司而言,轉型不可能一蹴而就,本源業務內卷、主動管理能力不足、風險處置道阻且長,均是未來需要突破的難點與痛點。用一位信托業“老將”的話來說,惟其磨礪,始得玉成,未來信托公司不僅要以自身專業能力滿足委托人需求,還要進一步練好內功,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27萬億元:增長動能已切換
2024年的信托業,規模“狂飆”。
據中國信托業協會最新披露的數據,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信托資產規模余額為27萬億元,連續九個季度實現同比正增長,較2023年末增加3.08萬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5.32萬億元,同比增速高達24.52%。
今年信托業規模增長的動力并非來自傳統業務。
中國信托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投向證券市場(含股票、基金和債券)的資金信托規模達8.34萬億元,較2023年四季度末增加1.74萬億元,該部分資金投向在資金信托總規模中合計占比41.81%,與2023年同期相比,規模增加3.28萬億元,同比增長64.89%。
“信托業管理規模站上27萬億元,得益于行業轉型的持續加速,也有賴于債券市場的亮眼表現。”某資深信托研究員坦言,近年來,各家信托公司在轉型上持續發力,在標品業務上均有所布局,疊加今年以來資金對于低波動債券策略青睞有加,信托制度的靈活性優勢保障了債券投資類信托產品凈值的穩健性,因此大量資金涌入信托產品,助推行業規模創下歷史新高。
行業規模創新高的同時,三分類新規下諸多本源業務不斷涌現。用益信托數據顯示,截至12月5日,今年以來共有10余家信托公司的超20單風險處置服務信托落地,超40家信托公司參與此類業務。另外,截至12月23日,近一半的信托公司推出了自己的家庭服務信托品牌。
換帥潮涌:轉型基礎進一步夯實
量的增長背后是質的夯實。
“以前信托公司開展的業務同質化程度很高,如今不同了,沒有專業團隊、資源稟賦,拿什么轉型?”滬上某信托公司從事標品業務的人士直言,在過去的一年里,很多信托公司積極補上團隊短板,行業更是迎來一波“換帥潮”。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12月23日,今年以來已有20家信托公司的董事長或總經理發生變更,涉及北京信托、中航信托、財信信托、華潤信托、平安信托等。其中,11家信托公司新任命的總經理獲批,11家信托公司新董事長的任命獲批,平安信托和財信信托的董事長和總經理均在年內同時發生變動。
具體來看,今年履新的高管大多擁有在銀行、券商等非信托金融機構的多年從業經驗。
“多家信托公司新任高管擁有豐富的銀行從業經驗,這一趨勢反映出信托公司正積極尋找在資產管理領域歷練成熟的專業人才,加大對股票、債券、資產證券化等標準化資產的投資力度,以夯實轉型的根基。另外,在嚴監管態勢下,加強風險管理、依法合規經營成為越來越多信托公司的訴求,部分信托公司希望通過更換總經理以加強高管團隊建設,以應對外部不確定環境,推動公司順利轉型。”用益信托研究員帥國讓表示。
除了換帥潮涌,今年以來多家信托公司招募本源業務相關人才,并新設相關部門,為轉型打好地基。
本源業務破局:打鐵還需自身硬
無論從行業數據還是公司布局來看,如今的信托業已進入轉型“深水區”。但談及如何進一步做大做強本源業務,很多業內人士的回答是:沒那么簡單。
“信托公司現在很多業務都不賺錢。”北京某信托業人士直言,去年信托三分類新規下發后,各家信托公司開展的業務趨于同質化,“內卷”嚴重,一些業務如資產證券化、風險處置服務等打起了“價格戰”。
某中型信托公司董事長分析稱,如今信托業之所以只增規模不見利潤,主要是因為存在三個方面的難點:一是高凈值客戶或機構客戶對于信托本源業務不了解,信托公司在開展業務時推廣難度極大,只能先提供低價甚至免費的“產品體驗”;二是信托公司主動管理能力欠缺,部分信托業務收費標準接近通道業務;三是三分類新規下很多細分業務的展業標準有待政策進一步明確,開展相關業務的資質也有待放開。
面對上述痛點,如何破局?多位業內人士稱,打鐵還需自身硬。信托公司首先要加大投研和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提升主動管理能力,同時結合資源稟賦助力實體經濟發展。其次,要加強投資者教育,放眼長期,堅持耕耘,讓更多實體企業和高凈值客戶了解信托本源業務。
政策在持續助力信托業向本源業務轉型。比如,近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北京監管局、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聯合發布了《關于做好不動產信托財產登記工作的通知(試行)》,12月召開的2024年中國信托業年會也透露,信托業“1+N”制度體系正在醞釀,信托法修訂在加快推進,信托財產登記制度和慈善信托稅收優惠制度有望盡快落地。
山西信托落地兩單知識產權服務信托項目
來源:山西日報 李若男2024-12-22
近日,山西信托攜手中北大學與山西利普達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成功落地了兩單知識產權服務信托——“山西信托·晉創知產1號服務信托”“山西信托·晉創知產2號服務信托”。這一舉措標志著山西信托在金融創新領域取得了重要突破,為知識產權所有者提供了全新的融資和資產管理渠道。
知識產權信托作為一種新型金融服務模式,將知識產權與信托機制深度融合。通過這一模式,高校和企業可以將其擁有的知識產權作為信托財產,委托給山西信托進行管理和運營。山西信托則憑借專業管理經驗和廣泛的市場渠道,為其提供融資、資產管理、風險控制等一系列金融服務,幫助企業實現知識產權價值最大化。
有關專業人士表示,此次業務的成功落地,展示了山西信托在金融領域的專業優勢和創新能力。下一步,山西信托將以更專業、更高效的服務助力科技型企業高質量發展,為山西知識產權事業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審計整改地方債問題,適當增加專項債用于清欠企業賬款
來源:第一財經 陳益刊2024-12-22
12月22日,審計署網站公開了《國務院關于2023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情況的報告》,其中披露了有關部門對審計突出問題的整改情況。針對地方債管理不夠嚴格方面,詳細分析了隱性債務屢禁不止和拖欠企業賬款仍有新增的原因,并給出針對性對策。
比如工信部表示組織新一輪摸清拖欠賬款底數工作,配合財政部等部門統籌推進化債與清欠工作,加大財政金融政策支持力度,適當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用于清欠,為清欠引入“源頭活水”。
遏制新增隱性債務
根據《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金融監管總局關于地方債務管理不夠嚴格問題的整改情況》(下稱《地方債整改情況》),當前地方債務管理不夠嚴格問題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違規舉借債務尚未全面停止;二是拖欠賬款有所新增。
盡管在嚴監管之下,目前中國已經初步遏制隱性債務增長勢頭,但仍有一些地方違規舉債,形成新的隱性債務。而拖欠企業賬款雖然也經過去年以來清欠行動取得成效,但各方面反映拖欠企業賬款問題依然比較突出。為何如此?
上述《地方債整改情況》分析,部分地方受經濟基礎薄弱疊加土地出讓收入下滑、融資平臺“造血”能力差等因素影響,從信托和保險機構、地方金融組織等多種渠道違規舉債、虛假化債,也反映出政績觀、債務觀仍然存在偏差。而相關法律法規雖然對無預算采購、超預算審批、禁止墊資建設等有規定,但不夠細化、剛性不足,執行寬松軟使違法成本低,造成新增拖欠等問題屢禁不絕,加之地方財力緊張,清欠缺乏“源頭活水”。
今年6月審計署報告披露,24個地區所屬國企通過在金融資產交易所違規發行融資產品、集資借款等方式向社會公眾融資,至2023年底余額373.42億元,主要用于支付到期債務、發放人員工資等,形成政府隱性債務112.58億元。
對這一問題,金融監管總局分類推進整改。比如,對信托、保險以及融資租賃、商業保理等機構提供的融資,督導有關金融機構及地方金融組織加大清償力度,研究制定加強保險資管公司債權投資計劃規范管理、推動信托業高質量發展等政策文件,推動相關金融業務回歸本源,防范地方國企借道此類業務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務。
而財政部督促有關地方通過安排預算資金償還、地方政府債券置換、清退涉眾融資等落實整改要求。
截至2024年9月底,前述24個地區已整改問題涉及資金89.41億元;對其他債務,正在籌措償還資金或錄入隱性債務統計監測系統等,并制定了分年償還計劃。
而為了徹底遏制隱性債務增長問題,上述《地方債整改情況》談到下一步工作安排,是加快建立同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政府債務管理機制。
具體來看,金融監管總局將持續排查信托公司、保險資管機構債權投資計劃業務,嚴禁通過各種形式違規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務,指導各地強化對融資租賃、商業保理等地方金融組織的監管,并將涉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作為監管重點。
另外,金融監管總局還將指導金融機構加快落實金融支持化債政策,對符合條件的融資平臺存量債務做好接續和置換,嚴格按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向融資平臺提供新增融資,穩妥處置存量涉眾債務,制定涉眾風險應急預案。
而財政部將加快推進地方政府法定債務和隱性債務合并監管,開展覆蓋法定債務、隱性債務、拖欠賬款、需地方政府償還的其他債務、地方國企債務等全口徑債務監測。
另外,財政部表示嚴格落實地方政府舉債終身問責制和債務問題倒查機制,改變一些地方和部門有法不依、懲戒措施寬松軟狀況;發揮增量政策效應,督促各地用好6萬億元置換政策在內的一系列化債支持政策,確保實現2028年底前隱性債務“清零”目標。
大力解決拖欠企業賬款
此前審計署公開披露,10省市56個地區在按要求建立拖欠臺賬鎖定存量后,2023年3月以來又新增拖欠76.31億元,其中5個地區在無預算安排、未落實資金來源的情況下安排車站等項目建設,新增拖欠69.5億元。此外,還有7省30個地區通過直接銷賬、將無分歧欠款改為有分歧欠款等方式,虛報2023年完成存量清償53.28億元。
根據上述《地方債整改情況》,對于上述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推動有關部門加強對地方政府投資項目監管,嚴肅查處上述5個地區在無預算安排、未落實資金來源的情況下安排項目新增拖欠行為。
另外,工信部會同清欠專班各成員單位堅持舉一反三,著力提高清欠質量,2024年組織第三方分3輪抽查清欠臺賬2萬多筆,針對以資抵債證明不足、協議還款期限長等重要疑點,會同清欠專班成員單位赴20多省80多市逐一復核,防止數字清欠、虛假還款。
而財政部在全口徑地方債務統計監測工作中,將地方政府及其部門、全額撥款事業單位拖欠的各類企業賬款納入統計監測范圍,要求各地逐項填報、登記鎖定截至2023年3月31日已經省級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共同簽字確定并上報國務院的地方債務數據。
另外,財政部在2024年安排一定規模新增專項債券、結存限額,支持地方用于符合條件的存量政府投資項目,以及消化政府拖欠企業賬款。
截至2024年9月底,10省市56個地區通過盤活政府資產、加大土地出讓力度等已償還新增拖欠賬款本息37.96億元;7省30個地區通過直接償還或以資產抵償等整改虛假清償問題涉及資金17.74億元。
針對拖欠企業賬款問題,上述《地方債整改情況》提出下一步工作安排是推動完善清欠長效機制,遏制增量、化解存量。
其中,工業和信息化部表示,將推動有關部門嚴格執法,健全政府投資項目和資金的管理閉環,嚴禁企業墊資建設、嚴查預算外上項目;建設全國統一的違約拖欠中小企業款項登記投訴平臺 【下載黑貓投訴客戶端】,加大投訴處理力度。
工信部表示,組織新一輪摸清拖欠賬款底數工作,配合財政部等部門統籌推進化債與清欠工作,加大財政金融政策支持力度,適當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用于清欠,為清欠引入“源頭活水”;而針對工程建設領域拖欠重災區問題,推動有關部門在項目管理和支付結算等制度中納入防范化解拖欠企業賬款要求,推動有關部門將拖欠情況作為后續新增項目的考量條件。
近期中央財辦有關負責同志深入解讀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時,談及明年促進民營經濟發展三大工作重點之一,正是推動解決拖欠賬款問題。
該負責同志稱,明年解決拖欠賬款相關工作將進一步深入推進,地方政府要落實屬地責任,用好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等政策,盡最大能力加快償還拖欠企業賬款。央企國企要繼續帶頭發揮清欠作用,對拖欠中小企業賬款“應付快付、應付盡付”。要健全法律法規和制度規定,強化失信懲戒,推動落實解決賬款拖欠問題長效機制。
根據財政部此前公開信息,2024年至2028年每年安排8000億元補充政府性基金財力,專門用于化債,累計可置換隱性債務4萬億元。其中用途就包括了償還拖欠企業賬款。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