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造車,盯上代工

富士康造車,盯上代工
2022年10月18日 19:12 21世紀商業評論

  醉翁之意不在酒。

  記者丨覃毅  編輯丨鄢子為

  10月18日,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發布兩款自主研發的電動車:MODEL B、MODEL V。

  至此,富士康汽車家族有了五名成員。

  “體驗鴻海自家打造的電動車,已經是我每年最期待的生日活動之一。”72歲的創始人郭臺銘,再次亮相會場。

  今天活動上,鴻海同時展示將于明年交付消費者的MODELC量產款EPS電動助力轉向系統、固態電池、半導體等關鍵零組件,秀出公司在電動車賽道的代工實力。

  “我們過去造PC、造手機,未來我們要造EV(電動車),并堅守CDMS的初衷,不會改變。”鴻海現任董事長劉揚偉表示。

  “富士康造車是提前打版,證明自己的制造實力,為新能源汽車代工訂單做好準備。”一名汽車行業人士解釋稱。

  老謀深算的代工巨頭,勝算幾何?

  1

  步步為營

  這兩年,富士康在汽車產業鏈上頻繁落子。

  自16年前收購一家汽車零部件企業開始,富士康逐步滲透進汽車產業鏈。據《21CBR》記者不完全統計,自2020年至今,富士康至少與數十家汽車產業鏈企業合作。

  比如投資3600萬美元,與碩禾達成股權合作,共同開發電動車電池材料;與 Gogoro合作,做智慧電池交換系統;與Indika Energy成立合資企業,開發車載磷酸鐵鋰電池及生產電動汽車。

  得益于這些布局,富士康汽車零部件自研水平和自給率較高,做好了代工準備。

  去年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放言,“公司要在2027年之前實現為全球10%的電動汽車供應配件”“自有車用關鍵IC量產”。

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

  據中歐協會智能網聯汽車秘書長林示了解,富士康內部對直接下場造整車這件事,沒有一致性意見。

  他判斷,富士康造車,最終還是會回到代工模式,直接造整車風險高,研發制造需要花錢,造出來了也不一定有用戶買單。

MODEL BMODEL B

  富士康自己曾表態“不生產整車”,聯合裕隆汽車推出MIH模塊化純電動平臺,面向量產能力有限、有外包需求的車企提供代工服務。

  對于代工業務,官方引入CDMS (Contract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service,委托設計制造服務)商業模式的說法。

  這次劉揚偉的表態,加上引入“CDMS”概念,富士康的意圖更為清晰。

  從搭建供應鏈系統、制造零部件,到頻繁投資聚集行業資源,富士康有機會拿下更多代工訂單。

  “富士康擁有扎實的產業鏈基礎、龐大的生產加工能力,在未來的智能汽車產業鏈里面,還是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原廣汽蔚來首席執行官、智由新能源汽車公司創始人廖兵向《21CBR》分析道。

  2

  代工路線

  富士康汽車,亟需一位大客戶。

  入局造車的蘋果是否會選擇“老搭檔”,變數很大。蘋果曾接觸現代、日產、豐田等整車制造廠,也有可能獨立制造。

  國內新造車企業,是否會向富士康拋出橄欖枝?

  “蔚小理”三家在發展初期曾找過代工廠,比如蔚來找江淮汽車代工,小鵬找海馬汽車代工,理想找力帆汽車代工。

來源:汽車之家來源:汽車之家

  近兩年,三家新勢力車企均已自建工廠。

  一名汽車供應鏈人士向《21CBR》指出,“品牌車企不會把整車制造交由其它公司代工,沒有工廠的新入局玩家,可能采取這種方式,貼牌生產。”

  “差勁的產能愿意合作,但造不出好車;能造出好車的廠商,不愿意接外包訂單。”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曾提到尷尬的“代工悖論”。

  這或許是富士康汽車的機會所在。

  今年,在中低端市場,富士康拿到了幾張代工訂單。

  2022年5月,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在美國俄亥俄州收購了一個廠房,10月,其與美國電動車公司INDIEV簽署合作,協助代工制造原型車。

  今年,富士康進攻東南亞市場,與泰國石油集團合資成立電動車公司Horizon Plus,為當地企業提供代工服務。

  汽車零部件甚至整車代工制造路徑,對于富士康來說,是一條“明路”。

  “整車廠紛紛建設自有工廠,以前的代工方式現在受到了一些壓制。我們無法確定的是,未來這個產業的發展方向,到底是多品牌化,還是高度集中品牌化。“廖兵表示。

  他認為,在汽車行業高度智能化到來之前,多品牌化是一個必然趨勢。

  “一些擁有先進制造經驗的生產代工角色,可以承接更多品牌方訂單進行私人訂制化的加工,滿足不同用戶群的需求。”廖兵解釋。

  3

  挑戰不少

  造車是風口,熱錢涌入,富士康借機轉型。

  “造車的利潤再低也比造手機的高,新能源汽車未來60%—70%都是電子化的,這也符合富士康的發展需求。”汽車分析師鄭誼告訴《21CBR》記者。

來源:視覺中國來源:視覺中國

  一位消費電子產業鏈人士向《21CBR》透露,據他測算,富士康代工制造手機模組的利潤水平應該不超過10%,“一是蘋果很強勢,二是手機行業的盈利是靠量取勝。”

  據2022年上半年財報,鴻海實現總營收2.91兆新臺幣,同比增長8%,稅后凈利627.44億新臺幣,同比增長8%。業績增長,是靠云端網路產品和電腦終端產品帶來的。

  顯而易見的是,手機、電腦等終端產品,市場增量已觸及天花板。行業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手機總銷量1.34億部,同比下降了16.9%。PC平板方面,全球出貨量連續四個季度下跌,同比下降 11%。

  消費電子產業需求萎靡,汽車制造或代工,有可能成為富士康的新增長點。

  在起步階段,挑戰很多。

  洛克資本合伙人李音臨向《21CBR》分析,“在整車制造方面,富士康的品牌力不行;走代工路線,因上游原材料價格昂貴,毛利率低。”

  現階段,上游礦產商和電池商拿走大部分利潤,代工這門生意也沒那么掙錢。為新能源車企代工的江淮汽車,今年上半年虧損7.12億元,而去年同期盈利4.78億元。

  就富士康而言,更多的擔憂指向其是否能成功轉型。

  “對一個大型加工企業來說,它的組織架構只有適應變化,突破自己,才有市場說服力。”廖兵評價道。

  富士康為自己謀了條新路,能不能走通,還有待觀察。

富士康電動汽車
新浪科技公眾號
新浪科技公眾號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

創事記

科學探索

科學大家

蘋果匯

眾測

專題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數碼 新浪手機 科學探索 蘋果匯 新浪眾測

公眾號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為你帶來最新鮮的科技資訊

蘋果匯

蘋果匯為你帶來最新鮮的蘋果產品新聞

新浪眾測

新酷產品第一時間免費試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學家新聞,精彩的震撼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