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老鄧說江湖
文/鄧元杰
8月24日,A股暴跌。事后看原因,才知道任正非在華為的內部講話8月22日流了出來,23日發酵,24日產生了嚴重后果。
這確實是股市短期大跌的原因。因為,連備受照顧的華為都要喊“活下去”時,說明問題已經非常、非常嚴重了。
2022年上半年,華為實現銷售收入3016億元人民幣,同比下滑5.87%,貌似不太嚴重。但凈利潤率5.0%,凈利潤為150.8億元,同比下滑51.97%,這就相當嚴重了。因為這說明華為的業務正在快速失去競爭力,以喪失利潤的方式跑量。
這也說明,華為參與的多個行業,總體來說大家都在這么干。都在以喪失利潤的方式跑量。
而在這種情況下,競爭力很強的華為的營收依然同比下降5.87%,那么別的公司情況,可想而知。華為參與的幾個行業的總體情況,可想而知。
所以,任正非這次講話的核心內容是:
1、大規模收縮甚至砍掉不掙錢的業務,把焦點放在能產生(豐厚)利潤和現金流的業務上。
不僅要有利潤,更要有現金流。現金流多么重要,做過企業的都知道。
2、重新聚焦于ICT(信息與通信技術),要做好有門檻的、復雜的軟硬件基礎信息平臺。
看來,華為過去幾年在新能源車方面的大幅擴張,效果不太令人滿意。或者說,未來的預期很差。
那么,華為能否做好“復雜的、有門檻的軟硬件基礎信息平臺”呢?至少目前還沒得到充分證明,所以任重道遠。
不過老鄧在很早就認為,華為早就該在這個方向發力了。也就是說,華為應該利用其在硬件通信領域的競爭力,做軟硬件基礎信息平臺。
這是個慢功夫,但如果2010年左右開始做,現在應該會取得一定的成果。而華為做手機、新能源車甚至養豬,在我看來都是短平快,被中短期的利潤所吸引,長期來看沒什么意思。
現在華為在快80歲的任正非帶領下,能重新在軟硬件基礎信息平臺上開花結果嗎?
很有可能。
主要原因是隨著中美競爭的加劇,國內越發需要自己的平臺。華為當然是有力的參與者之一。
當然,至于最終做出來的產品和美國比怎么樣,是另一回事。但現在需要解決的是0和1的問題,是盡量能用的問題。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是以后的事。
我認為,華為重新聚焦于這個方向,戰略上是對的。但是,執行力怎么樣,還得觀察。畢竟老任已經快80了,跟著他創業的那幫人都老了,甚至余承東都已偏老。而像1990年代提拔、重用李一男那樣提拔新人,難度很大。
3、獎懲機制在2023年大幅改革,創造利潤和現金流的部門要多發獎金,而徒有營收、但缺乏利潤和現金流的部門,要大幅減少甚至不發獎金。
總體來看,我認為華為優厚的年終獎,要大幅縮減了。
那么,華為面臨的形勢,真的很嚴峻嗎?
那是當然,營收和利潤已經說明了一切,所以老任急了。
我又看了一遍2000年任正非寫的《華為的冬天》。坦率地說,這篇文章僅僅是強調危機,卻沒有講是什么危機。可能在那個年代,任正非覺得危機是每個人都看得見的,所以不需要講吧。
當年華為的危機是:1990年代的互聯網泡沫,在2000年破滅了。
確切地說,泡沫破裂的時間是2001年。2000年仍然方興未艾,貌似十分熱鬧。但是網絡經過了七年的高速發展,而互聯網巨頭們都不掙錢,估值卻很高,人們仍在大規模投資,那么泡沫總有破裂的時候。
一旦泡沫破裂,網絡和通信公司必然紛紛倒閉。那時通信設備賣給誰呢?
所以任正非在2000年,就已經未雨綢繆了。
以上是外部原因。內部原因是華為的研發暫時乏力,技術方向上也有些迷茫。
所以面對內外形勢,任正非寫出了《華為的冬天》。
那么,現在,2022年8月,當任正非再次寫出《整個公司的經營方針要從追求規模轉向追求利潤和現金流》時,華為的內外部環境又怎樣呢?
內部,高級領導年齡偏大,功臣眾多,都是高薪,這已經是一塊巨大的成本而非收益。華為已經很難再為類似于李一男、鄭寶用的20多歲的天才新銳,留出更大的發展空間了。
外部,……還是不說了。
連我國信息產業的主力之一的華為都要喊“活下去”,意味著什么?
任正非和一大批企業家一樣,已經很久沒有媒體新聞了。這張充滿老年斑的照片是我在網上找的。
還是舉例吧。比如一支軍隊,其中幾乎百戰百勝、備受照顧的王牌師,都要喊“活下去”時,是否說明整體環境已經非常險惡了?
1947年5月,國軍五大主力之一(基本上是第一)的整編74師,在孟良崮上被重重包圍,張靈甫通過無線電對83師師長李天霞喊“看在黨國的份上,拉兄弟一把吧”時,國軍在大陸的整體命運,其實已經注定。
我覺得任正非還是轉型慢了。
在老鄧看來,2013年以后,尤其是2015年以后,大多數行業都要及時收縮,保守經營。
我是通過2015年的股災看到這一點的。
就算要投資,也要在自己熟悉的領域(最好是本領域)投資。搞技術挖潛,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和科技含量。
而不能像董明珠那樣,一會兒收購了新能源車企,一會兒又要搞芯片,一會兒又要搞手機……幸虧她說的“500億元搞芯片”沒有真的大投資,否則后果不堪設想。但新能源車和手機已經讓格力虧了100多億了(確切地說,是董明珠領銜的投資人虧的)。
不要盯著眼前貌似不錯的行業,因為巨額投資要想有收獲,一般得好幾年以后。而幾年以后的形勢誰知道呢?
一般人都不知道,所以水平不夠。
但是李嘉誠肯定知道。
2015年以前,李嘉誠已經基本上……
2015、16年的房地產利潤,就留給別人吧。
當時還有很多人嘲笑李嘉誠:跑那么早干什么。可是最近幾年怎么樣?
高人。雖然任正非等人都是罕見的人杰,但香港老油條還是對內地的企業家形成了降維打擊。
事后來看,任正非顯然犯了和董明珠一樣的錯誤。
別看華為最近兩年的財報不錯,那都是賬面上的。華為有一大堆爛攤子要收拾、要收縮,這些都是非常花錢的。而在以前,這些潛在的巨大虧損并沒有反映在賬目中。
華為能否力挽狂瀾?能否重新聚焦于ICT,在度過任正非所說的“三年困難期”以后,在2025年以后重新煥發青春?
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