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時代來臨后,PC時代幾乎落幕,而與之對應的PC端計算機行業,也進入了前所未有的蕭條期。不過,曾經的CPU及半導體芯片巨頭英特爾,卻依然是個龐然大物。近日,英特爾發布了2022財年財報。數據顯示,2022財年,英特爾實現收入630.54億美元。數百億美元的營收,足以撐起這個并不處在時代風口的芯片巨頭。
只是,此時的英特爾,與昔日的輝煌相比,早已是另一番景象。財報數據還同時顯示,其營收同比下降20.21%;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0.14億美元,同比下降59.66%。營收、凈利潤雙雙呈現兩位數大幅下滑的頹勢之下,昔日風光無比的英特爾的尷尬,也暴露無遺。
眾所周知,英特爾除了在芯片產業首屈一指外,其CPU業務在全球也有壟斷之勢。只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大盤頹勢漸顯的同時,英特爾包含臺式機和筆記本電腦CPU業務在內的客戶運算事業群(CCG),第四季度收入也堪稱慘不忍睹,同比大跌36%。由此可見,昔日靠CPU業務撐起的商業大廈,此時顯得有些孤立無援,而英特爾的未來命運,也隨之有些風雨飄搖。
1
PC行業大勢已去,波及英特爾
近年,移動互聯網時代取代了PC互聯網時代,成為了目前社會發展的主流。而與之對應的PC電腦周邊消費電子產品的需求,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疲軟期。
據Gartner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PC出貨量一路下跌。其中第四季度出貨量同比下降近29%,創下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的最大季度跌幅。
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發布的數據也佐證了這樣的頹勢。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PC出貨量2.86億臺,同比下滑15%,其中第四季度出貨量年同比下滑27.8%,創下歷史新低,也是連續第四個季度下滑。其中,頭部PC電腦廠商聯想、惠普、戴爾等的四季度出貨量分別下滑29%、29%和37%。由此可見,PC端市場萎縮、需求疲軟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與此同時,英特爾曾占據絕對領先地位的數據中心市場,也受到了AMD、ARM等競爭對手的侵蝕,市場占有率也一路滑坡。基辛格曾明確告訴投資者,英特爾一直在失去數據中心市場的份額。而據Mercury Research數據顯示,其市場份額已經從99%下跌到了83%。
而在PC和數據中心兩大支柱性業務遭受重創后,英特爾也以二十多年來最糟糕的業績數據告別了2022年。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經濟下行周期中,企業對數據中心的需求也在不斷減弱。
而在與另一個芯片巨頭AMD進行市場角逐的過程中,英特爾也逐漸處于被動防守的位置。據第三方機構數據顯示,由于英特爾第四代至強處理器多次延遲推出,而AMD這兩年幾乎每個季度都會在服務器市場取得增長,整體份額目前已達到兩位數。
這也意味著,英特爾與AMD的市場份額,正在呈現著戲劇性一般地此消彼長。而在AMD的追趕之下,英特爾面臨的危機,也可謂是雪上加霜。
更糟糕的消息是,據英特爾透露,預計2023年一季度的營收在105億至115億美元之間,并提到在2022年下半年下滑后,其業務將加速下滑,一季度可能繼續虧損。據該消息預測,英特爾一季度營收或將同比下滑40%。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英特爾繼過去30年以來,首度出現連續兩個季度虧損的局面。由此可見,PC端時代的落幕,讓整個PC行業已經大勢已去,已經波及各大PC電腦廠商,下游芯片巨頭英特爾也難以獨善其身。
2
制程不及三星、臺積電,英特爾Fab難救場
眾所周知,電腦CPU之所以被英特爾等少數頭部企業“壟斷”,歸因于芯片行業是一個尖端科技十分密集的行業,不僅對芯片研發技術有較高的要求,也對芯片的精密制造能力有很高的門檻,因此鮮有企業有入局資格。而英特爾便是芯片行業,兼具研發與制造能力的半導體公司之一,在行業也是鳳毛麟角的存在。
只是,在研發能力上鮮有玩家足以匹敵的英特爾,卻在制造工藝方面屢遭質疑。據了解,當三星、臺積電等芯片制造巨頭企業以量產3nm制程為主流技術時,英特爾的制程能力卻停留在10nm。
由此可見,原本具備雙向能力是英特爾的優勢,但是因為其在制造端的技術跟不上,卻成了其繼續發展壯大的掣肘。值得一提的是,在艱難的經濟環境影響下,目前芯片庫存過剩已經讓英特爾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而一直以來的制造短板,也將難以為其困境救場。
據觀察,英特爾并非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短板,因此,英特爾在過去的發展歷程中,一直處于模式轉型之中,是否將Fab作為其發展壯大的必要條件,也是英特爾糾結反復的關鍵點。
與英特爾全面開啟IDM2.0模式時代所不同的是,其競爭對手AMD選擇了與其完全相反的道路。據了解,AMD為了聚焦技術研發,已經剝離、“變賣”了其晶圓廠、封裝廠,試圖開啟Fabless模式,輕裝上陣。
雖然在模式方面,一個向東,一個向西。但是誰優誰劣,尚無定論。業內的共識是,芯片行業雖然尖端,但是垂直分工、精深細作才是大勢所趨。而英特爾沿用的IDM運營模式(垂直整合),卻是上個世紀60年代的產物,涵蓋了設計、制造、封測等整個芯片生產流程。
盡管這種全流程的運營模式,可以將所有核心鏈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但是同時也帶來了資產過重,對企業規模、技術、行業經驗積累等要求過高的弊病。在過去行業粗獷式的發展過程中,英特爾也是因此得以崛起并擁有如今的行業地位。
但是時至今日,企業走向專精特是大勢所趨,精細化運營也不可逆轉。而且,隨著半導體行業技術升級的成本越來越高,行業以及對IC產業生產效率的要求也隨之越來越高,因此,行業產業鏈設計、制造、封裝、測試分離的垂直分工模式發展。事實也證明,專攻制造的臺積電,主張Fabless模式的高通/聯發科/海思等企業也都在市場的博弈中表現不俗。
而能在CPU業務方面與英特爾匹敵的AMD,也選擇了Fabless模式,不再因為制造端等問題而阻礙其前進的步伐,因此,近年也在不斷追趕背著厚重包袱前行的英特爾。因此,在業內人士看來,英特爾雖然目前依然占據行業第一的地位,卻暗藏著被AMD等企業趕超的風險。而此番的業績慘狀,也正是其危機初現的信號。
3
高層動蕩業務被砍,英特爾已積重難返
近日,英特爾發布第四代至強。據了解,基于第四代英特爾至強可擴展平臺,英特爾攜手客戶及產業伙伴密切合作,大規模提供差異化解決方案和系統以助力其解決算力挑戰。
此前,英特爾第四代至強處理器也被視為英特爾在2023年力挽狂瀾的關鍵。只是,屢次延遲推出的第四代處理器,卻有些姍姍來遲。英特爾是否能夠依托該新產品扭轉局勢,尚未可知。
值得一提的是,過去經歷業績滑坡的英特爾,也正在經歷高層動蕩與裁員風波。例如,去年10月,英特爾在公布第三季度財報的同時,也發出“裁員令”,裁減比例高達20%,包括銷售、市場營銷等部門。而在短短兩個月后,英特爾還宣布了向數千名愛爾蘭員工提供3個月的自愿無薪假期,以縮減公司人力成本,渡過艱難期。
而且,就在公布2022年財報的前幾天,董事會主席Omar Ishrak還提出了辭職。據了解,此前也正是因為Ishrak的努力,才讓基辛格重返英特爾,度過此前英特爾遭遇的危機。
在高層變動、裁員“放假”的同時,英特爾還不斷在業務方面“減肥瘦身”。例如,英特爾陸續關停了計劃投資7億美元的實驗室、終止了在以色列2億美元的研發中心項目等。而且,英特爾還宣布停止了RISC-V Pathfinder項目,并且不會再發布新版本或者修復Bug,開發者只能轉投其他第三方工具軟件。
由此可見,英特爾已經意識到自身的危機將近,因此不得不采取各種手段自救。只是,被全產業鏈覆蓋模式拖累的英特爾,似乎已經陷入了積重難返的境地,想要短期扭轉,恐怕并非易事。
4
結語
在全球業績交出“最慘”成績單后,基辛格依然對2023年下半年的反彈抱有希望,原因包括中國經濟復蘇,以及大型企業和政府客戶的需求改善等。
誠然,作為過去10余年全球最大的PC市場,我國也同時擁有規模龐大的數據中心業務,是英特爾值得開發的大市場。但是過去一年,英特爾在華的營收也大幅下滑25%,雖然我國疫情防控已經放開,未來市場的復蘇,將是英特爾重整旗鼓的重要籌碼。但是在技術封鎖戰、貿易戰等復雜的國際形勢之下,英特爾押寶在華市場,恐怕也難以讓其走出泥潭。
可以預見,曾經的CPU巨頭英特爾,或將再難重現昔日的輝煌,而其潛在的危機也將因為其模式、競爭環境等一觸即發之勢。但愿新年伊始,英特爾可以整裝待發,重拾過去的自信。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