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原標題:新能源汽車越過“分水嶺”
文/芝麻糊 無銹缽 美/漁夫
來源:財經無忌
在《時代周刊》攝影師的鏡頭下,馬斯克這位“宇宙級網紅”的臉被不斷放大。
這或許是新能源汽車圈最值得紀念的一天,持續了近一個世紀的《時代周刊》年度風云人物評選將鏡頭對準了馬斯克。就在去年,當選者還是美國總統拜登和副總統哈里斯。
2021年無疑是屬于馬斯克的,“他的手指一揮,就會引起股價的暴漲或暴跌。他的每一句話都被一大群粉絲奉為圭臬”;2021年,無疑也是屬于中國新能源汽車的。
這一年,經歷了持續躺平的100萬輛銷量。2021年,這一數據突然飆升至300萬輛。曾經對新能源車投向懷疑目光的消費者開始用腳投票。數據顯示,2021年新能源汽車的選購意向逼近50%。
這一年,蔚小理“電動車三傻”終于在納斯達克相見。最新財報顯示,“節衣縮食”的時代過去了,它們都坐擁著450億元以上的現金流。
這一年,傳統勢力也不甘示弱。比亞迪、五菱與BBA等車企卯足勁兒轉型?!袄掀嚾恕钡慕箲]不言而喻,新勢力又頻頻喊話,蔚來創始人李斌直言傳統勢力過于“懷舊”,“我簡直就完全不明白,現在大家為什么還買油車,這多懷舊才會買油車”。
火熱、焦慮與新舊交替,這種情緒交織在2021年新能源汽車的四周,但更貼切的一個詞或許是分化。
丟棄偏見的“老汽車人”
時隔5個多月,理想創始人李想的微博終于迎來更新。從12月開始,他便開始用社交媒體預告理想的年末成績單,內容不僅關于銷量,還有與傳統車企間說不清道不明的“火藥味兒”。在一張名為“理想ONE24個月挑戰中大型SUV銷量冠軍“的圖表下,這位“產品暴君”用數字高調回應了此前大眾中國CEO馮思翰對“增程”這一技術方案的負面評價。
“增程最糟糕的解決方案”。幾個月前,馮思翰這樣說。
“感謝鞭策,繼續努力。”幾個月后,李想配了一個“拱手”的表情和一張“12445:13438”的柱狀數據對比圖。
數據顯示:僅2021年11月,大眾品牌在國內出售的中大型SUV(途昂、途銳、攬境、ID.6 X和ID.6 Crozz)上險量為12445臺,而理想ONE則為13438臺。
5:1——一次以少勝多的勝利。
用銷量成功“復仇”大眾的理想,只是新能源汽車不到一年來高滲透的注腳之一。
增長不是線性的,而是指數級的。2016年到2020年的4年間,我國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從1%提升到5.8%。而從去年至今,不到一年時間,這一數字提升到了12.7%。(前11月累積銷量滲透率)。
一個共識是,在暴漲的滲透率下,傳統車企一切的辯白都顯得十分蒼白。盡管有著百年的輝煌造車歷史,但在能源替代的風口下,電動化已是實實在在的大勢。李斌更是直接用機械表與電子表類比電動車與燃油車。威馬創始人沈暉更是與李斌隔空回應:“就像汽車取代馬車,歷史潮流不可逆,汽車已經進入下一個時代。”
潮流不可逆。但就在幾年前,傳統車企對電動化仍持有偏見,大多數的轉型也只是“雷聲大、雨點小”——比如用幾款電動車產品先試水市場,在戰略層對全面電動化始終抱有謹慎。在去年年底日本汽車工業協會的年終新聞發布會上,作為全球體量最大的傳統車企,豐田掌門人豐田章男甚至直接開啟了吐槽,“電動汽車被過度炒作了?!?/p>
但就在今年,這場電動化的革命已開始在傳統車企內部蔓延。當燃油撞上電動,事實證明,對于傳統車企而言,就像是拋一枚硬幣,選擇All In 電動化似乎只是時間問題。
比如,豐田汽車宣布在2030年實現全球2/3的產品實現電動化,日產汽車同樣宣布要到這一年初實現主要新車型的電動化。BBA之中,奔馳顯得更為激進。今年7月,從奔馳董事會主席康林松的辦公桌上發出了一項歷史性決定,這家擁有135年歷史的德國豪華汽車制造商正式宣布“全面電動化”戰略。
傳統車企決定將更大的舞臺交給電動車。今年開始,一個更有意思的細節是,車展里巨大的展臺上,站C位的已經不是燃油車,而是各具特色的電動車。比如,今年連續幾個月霸榜的“銷冠”宏光MINIEV和比亞迪王朝系列。當傳統車企開始利用互聯網思維做產品,做得好與做得差,它們之間往往存在著一條巨大的鴻溝。
似乎是抱著某種勢必與傳統割裂的決心,過去一年,如果拉出傳統車企這份長長的新能源車獨立品牌名單(極氪(吉利)、沙龍(長城)、阿維塔(長安等)、嵐圖(東風汽車)、智己(上汽等)、極狐(北汽))。從名字上,它們似乎已褪去了百年歷史帶來的“工業味兒”。
但如果細細看來,只有少數幾款產品闖過了特斯拉與“三傻”的圍攻,成為名副其實的爆款。這是一種先天的無奈。關于技術與科技的故事早就被新勢力講過一遍。而在新賽道中,備受關注的自動駕駛等增量領域,傳統車企們又鮮少掀起新的浪花。
丟掉偏見之后,必須直面現實?!案S戰略”不管用了。對傳統車企來說,電動化的征程剛剛開始。化用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的一句話,“老炮兒們”或許需要更多的勇氣:“我們必須進行一次‘脫胎換骨’式的改變,唯有徹底自我革命,才有更多可能在未來走得更遠?!?/p>
做回自己的電動車“三傻”
舞臺的主燈光仍是屬于造車新勢力們的。這一點,幾乎所有人都得承認。
在最新的一次媒體采訪中,蔚來創始人李斌用一段話總結了新勢力們drama的“這些年”:
“2019年快掛了,2020年稍微緩過來一些,甚至有些drama(戲?。?。今年開始才有機會真真正正重新做回自己。去年我在公司內部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要防止創傷后遺癥(PTSD)”。”
李斌口中的“真正重新做回自己”正是這一年新勢力們的核心主線。
僅僅在一年多以前,“三傻”還在苦苦闖過生死線。何小鵬在2020年6月6日21:48分發了一篇朋友圈記錄著造車新勢力們的“至暗時刻”:
“三個苦X,在憶苦思變?!?/p>
沒錢的現金流池子、頻繁發生的自然事故以及資本冷眼下的量產“難題”......這種場景很容易讓人想到曾經的馬斯克。這位“硅谷鋼鐵俠”所經歷的一切苦難仿佛就在大洋彼岸重演。
在2007年向2008年邁進的那段時間里,特斯拉的Roadster不斷榨干著馬斯克的資金,他不得不開始變賣自己的跑車來換取更多的錢。
但對于“三傻”來說,穿越2020年,一切都在回暖。如果說曾經的“三傻”某種程度上還在尋求生存的最大公約數,那么在2021年,它們則在挖掘真正的自我。
在二級市場上,存在一個觀點,投資人們認為,“蔚小理”三家公司其實是可以被看成是同一類標的,并且認為它們在本質上并無實質區別。
這一觀點,或許在經歷了2021年后,需要被推翻或被再度驗證。
最新的Q3財報已經顯示出了這種分化——交付量與研發費用上,小鵬領先;營收與市值上,蔚來占優;利潤與現金流上,理想情況更為良好。
何小鵬最近也親自下場給“三傻”貼了標簽:“蔚來就是高端加換電”,理想汽車用增程做到了電動車跟燃油車互相的好處,小鵬汽車則是智能加帥氣?!?/p>
“三傻”之中,小鵬的極客基因更重。某種程度上,它更像特斯拉,以“高研發與高投入”的打法見長。一方面,這或許與和何小鵬本人的性格有關。在公開場合,何小鵬是“三傻”中最愛談技術的人;另一方面,則與當下最熱的自動駕駛技術有關。據何小鵬透露,小鵬P7的輔助駕駛滲透率在50%以上。在未來隨著軟件迭代升級,何小鵬估計,在小鵬的第三款車型中,這一數字將會上升至80%。
何小鵬還在關注飛行汽車,在接受晚點LatePost采訪時,對這一賽道的投入被直接拿去與“SpaceX與馬斯克”對標,何小鵬的反駁是“我想做一個不同的交通組合”。前不久,他的小鵬匯天宣布完成超過5億美元A輪融資,投前估值超10億美元。
這是小鵬獨有的節奏感,在智能汽車終局未定的時候,自動駕駛技術仍盛囂塵上時,它已經開始研究“空中交通”了。
另一邊的理想交付量卻不大理想。盡管前十一月的交付量墊底,但理想細分場景的優勢逐步凸顯。在“三傻”中,理想更像是一個謹慎的產品主義者。關于產品、技術與商業間的關系,李想有一個優先級的排序:“產品牽引著技術,又牽引了商業?!?/p>
“燒錢”的硝煙還未散去,李想更注重的,是在現有競爭模式下,如何打造出一個更有效的產品。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理想押注的是被業內視為過渡路線的“增程式電動車”,且目前理想只有一款車型(理想ONE)打天下。
盡管“增程”曾被包裝成脈脈的溫情故事。李想選擇的用戶群是家庭,因此“增程”是緩解家庭出游時里程焦慮的最好方法。畢竟區別于純電動車,理想ONE還擁有一個發電機和油箱。“你一個人開著車出去,找充電樁就找充電樁,排隊就排隊,帶著父母,帶著孩子出去的時候你再排隊,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崩钕脒@樣闡釋對于“增程”的執念。
但故事總歸是故事。理想真正切中的,其實是“電動爹”們的“里程焦慮”。而走中間路線的“增程”兼得了燃油車與純電車的長處,是一個最折中且最符合剛需的解決方案,同樣也是一個最經濟的方案。財報顯示,現金儲備方面,“三傻”中理想汽車以488.3億元居于首位,且虧損最少,毛利率最高。
這很符合李想的產品思維。畢竟有賺錢的技術才能有賺錢的產品,而能賺錢的產品才是真的好產品。
相較于理想的產品主義,小鵬的技術主義,蔚來是典型的用戶體驗至上。從一開始,這種緊密的關系便滲透在蔚來的企業文化中。這樣的文化被今年的一系列輿論事件所放大。比如,今年8月發生的蔚來ES8車禍致死案引發了人們對蔚來“飯圈文化”的質疑,原本公眾的關注點在蔚來ES8自動駕駛上,但因為500名車主聯合簽名力挺蔚來,輿論的焦點再度轉移。
事實上,對用戶的重視與蔚來的高端戰略一脈相承。從價格區間上來說,蔚來目前推出的多款車型,價格均在30萬元以上,秉持高舉高打的產品戰略,蔚來瞄準的對手不僅是特斯拉,而且是傳統的貴族BBA。
李斌自己也時常將BBA掛在嘴邊:“目標是把‘BBA’變成‘NBA’”。換言之,管他是電動車,還是燃油車,蔚來想要的就是高端化市場。
當然,分野之外,如果非要尋找共同點,除了早年坎坷的創業故事外,“蔚小理”所代表是一個真正屬于中國汽車品牌的歷史,畢竟這個領域的歷史書寫者曾是德國與日本企業。在《新造車穿越生死線》一文里有一個更為貼切的評價:“這三人都知道人類科技長河的流向,因為他們就是河流本身?!?/p>
2021年這一年,他們在成為河流的同時,也篤定地找到了自我。
浪潮涌起,各自奔騰
成為河流很難,但如果將視野拉寬,河流也不過是遼闊海域里的一朵浪花。
毋庸置疑,2021年是新能源浪潮澎湃洶涌的一年,然而同這一年里那些猝然出現又倏忽消逝的風口相比,行業整體仍然顯得有些平靜。
相較于發布會上的夢想與激情,交付端的產能困境成為了這一年里,無數新能源品牌頭頂揮之不去的烏云。汽車相關的新聞里,芯片、雷達等關鍵零部件短缺開始逐漸成為一種常態,全球性的減產背后,傳統燃油汽車巨頭都因此損失慘重,新能源車廠商也未能幸免。
這一現象在第四季度表現的尤為明顯。根據AutoForecast Solutions最新數據,截至11月21日,由于芯片短缺今年全球汽車市場累計減產量為1012萬輛。其中,中國汽車市場累計減產量已達198.1萬輛,占總減產量的19.6%。
受此影響,不少車企都在產品端主動“減配”,甚至交出“半成品”,在小鵬P5和理想ONE這兩款熱銷車型中,如果消費者想盡早提車,就可以選擇減配雷達的交付方案,等雷達供應充足之后再補裝。
前一段時間,做客央視財經《對話挑戰者》節目的何小鵬,更是在鏡頭前直率喊話:“誰能夠給我芯片,我就多請他喝酒。”
行業整體產能的低迷,是新能源行業新一輪擴張受阻的重要原因,宏觀來看,它給予了所有品牌一段公平的“保護期”,在市場已經初步打消了對新能源車的購買顧慮之際,它推遲了可能到來的交付“分水嶺”,也變相延長了新能源入場通道的開放時間。
沒有跡象表明,芯片產能的短缺會在即將到來的2022有所緩解。這也意味著,消費者很有可能在明年繼續見證一系列全新品牌的入場,在先發選手無法憑借交付量擴大和鞏固優勢的時間里,新能源的這場牌局,就仍然充滿了變化的可能。
盡管各項充電、換電技術已經有了長足的突破,領航的“蔚小理”也已經從用戶、技術和成本端出現了一系列的戰略分化,然而在產品的價格區間方面,混戰的國產新能源品牌,仍然普遍扎堆于“概念”盛行的20萬元-40萬元這一中高端區間。
而在價格更為昂貴的豪華區間和更為親民的緊湊型(A級車)區間,造車新勢力的滲透仍然倍感艱難。
換句話說,迄今為止,造車新勢力中,仍然沒有誕生一個可以真正對標甚至超越BBA的豪華品牌,也沒有誕生一輛具有普遍意義的國民車和家用代步轎車。
相較于造車新勢力的“舒適區”,豪華區間對于單款汽車的產品力沒有那么高的要求,而是更側重于品牌的影響力和營銷的差異化,數百年汽車市場的發展,已經使得“豪華”的評判標準深入人心——軸距、設施、真皮座椅。即便是借助“未來感”和技術概念瘋狂包裝自己的高合汽車,也不得不在宣傳文案里誠實的加粗“車載冰箱、英國之寶音響”之類燃油汽車時代的豪華標簽。
相形之下,如何在這套話語體系中,植入新能源汽車的元素,也將成為一眾品牌在2022年努力的目標。
而在另一片廣闊的市場——A級車中,造車新勢力面臨的挑戰同樣嚴峻。
諸多車型款式之中,A級車作為同消費者距離最近的產品,匯集著品牌工業實力和經營能力的精華。一輛合格的A級車,配置不能太低,價格不能太高,設計要得體,成本控制更是極為嚴格,這意味著,生產的車企不僅需要具備工業端全鏈路覆蓋的實力,同樣還要有著出色的經營水準。
盡管擁有著嚴苛的要求,A級車仍然是諸多品牌追逐的焦點,關鍵就在于其背后所象征的龐大消費群體,在傳統燃油車領域,A級車的用戶幾乎占到了市場整體的一半。
11月轎車銷量排行榜前15當中,A級車就占據9個席位。但是在新能源車市場,A級車在整體銷量中占比僅為25%,和去年同期持平。
這或許也是為什么,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新能源分會會長李金勇在最新一期《懂車Talks》節目中表示:“中國的企業只有打造出真正意義的國民車、代步車,才有成為全球汽車行業引領者的可能?!?/p>
宏觀來看,這一發生在產品結構上的分化,或許才是繼觀念分化、戰略分化之后,決定新能源汽車未來市場印象的關鍵。
過去的2021,在親眼目睹傳統勢力的冰川消融,新勢力的溪流匯聚成水系之后,新能源的洶涌浪潮,正在越過分水嶺,幻化出全新的“大江大河”。
即將到來的2022,可預見的分化,或許還將延續。然而潮水滾過的土地之外,除了慶幸昔日細流的艱難壯大,無論是管理者,還是從業者,或許也都不應該忘記,在遠離概念、風口的市場,依然還有廣袤的土地,在期待水澤的滋潤。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