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何旭
來源/海克財經(ID:haikecaijing)
因為2021年1月以來被罰20次,總額計900萬元,豆瓣在12月3日上了頭條新聞。
12月2日,網信辦發布公告稱,針對近期豆瓣網及其賬號屢次出現法律法規禁止發布或者傳輸的信息,情節嚴重,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等法律法規,責令其立即整改,嚴肅處理相關責任人。
雖未提及具體事宜,但從整個社區受影響最大板塊來看,此事大概率又和豆瓣小組有關。
因運營整改,小組不能回復帖子了,這種狀態將持續到12月17日。這對豆瓣整個內容生態來說,影響不小。自豆瓣首頁走起信息流推薦道路之后,“推薦”欄目一直是豆友熱衷刷新的地方。這一功能長期以來有兩大內容來源,一是話題討論,二是豆瓣小組內每日出現的熱門帖子。因小組功能受限,這個最活躍內容來源的輸出能力無疑將大大減弱。
豆瓣小組的組員們并沒有閑著。
他們很快做出兩種反應,一是在小組討論給豆瓣充值的事,方式是購買自營電商中的商品;二是雖不能在小組回復,但在一些熱門小組,組員們采取了不斷開新帖的方式進行著版聊,頂在上面的帖子,很可能就是對它下面帖子的一則回復。
無法評論,對豆瓣組員們來說,已見慣不怪。
據海克財經了解,2021年1月以來,豆瓣小組已多次出現問題,每隔幾個月,就有相關議題小組被關停整改,更嚴重者被直接解散。豆瓣小組內容的熱度和傳播度,可以說也已經超越了豆瓣本身,而成為互聯網全網話題的一大內容來源。
這或許并非豆瓣初衷。但從流量角度來說,豆瓣小組的高熱度是一次商業上的成功。只是這成功目前正經受考驗。
01
因興趣相聚
最早的豆瓣小組,是書影音的副產品。
早期網友因查詢書籍、電影資料來到豆瓣,有共同愛好的人群聚集起來便有了交流的可能性。豆瓣創辦于2005年3月6日,第三日,豆瓣小組就開通了。
在豆瓣成立幾年之內出現的熱門小組,多由網友按興趣愛好而創建。在2005年,以閱讀為主題的大組“買書如山倒 讀書如抽絲”創建,以美劇、電影為主題的大組“美劇fans”“臺灣 | 電影 | 往事”相繼創建。旅游小組也是大的類別,一些背包客、驢友小組紛紛面世。
此時的豆瓣小組成為了豆友(豆瓣用戶)彰顯自我、表達品味的一種符號。想了解一位豆友都熱愛些什么,看看他加入了哪些小組就知道。很容易判斷出,一個加入了Django、PMCAFF產品經理社區、C++這類小組的豆友是一位互聯網行業從業者,他平時的興趣愛好有讀書、學英語、靜坐養生以及深夜疾走,同時,對于如何瘦腿,他也大感興趣。因為加入小組而暴露了自己這些愛好的豆友,是當年還在創業的張一鳴。
早期興趣小組,更多是作為交流、分享資訊的討論場所而存在。
以2005年創辦的目前有6萬多組員的某臺灣電影小組為例。小組剛成立時發的帖子,主要是組長和組員四處搜羅整理的一些導演、影片、電影節資訊。那一時期,中文互聯網上的華語電影資訊并不多,這里可以說聚集了相當大數量的小眾電影迷。類似小組還有“臺灣獨立音樂”,創建于2006年4月,早期以介紹音樂資訊為主,目前有組員7萬多人。
除了拉近心理距離的小組,這一時期大量出現的還有拉近豆友物理距離的小組。也是2005年,成都、武漢、重慶、長沙豆瓣小組相繼創建。但你很難在類似年表中找到北京、上海、深圳本地生活類大型小組,而只能找到相關租房小組。這當然不合情理,其中有著復雜的原因。
除去幾個一線城市,武漢、重慶、長沙這類小組都屬常年活躍的大量組員聚集之地。
玲兒(化名)就職于武漢某互聯網公司,單身,據她介紹,自己平時主要逛的有兩大組織,一是本地互聯網交流論壇,一是“武豆”。“武漢豆瓣里什么人都有,多數是20來歲的年輕人,生活無聊,約飯約逛街社交組局占了很大一部分內容,幾年都是如此。”她告訴海克財經。此外,分享求職、薪資、考公、就醫類話題也是大家熱衷討論的。玲兒認為,自己經常逛武豆有個很大原因是,這里和微博、小紅書這些地方不一樣,沒有太多炫耀的成分,比較真實,能感受身邊的年輕人都在想些什么。“比如,這一兩年明顯感到發布‘求職難’這種帖子越來越多了。”
本地生活小組和豆瓣的書影音是完全區隔開的。在這些小組,你很難看到豆友對經典影片、書籍發表高見或評論,這里是豆瓣最早的“現實主義”類小組。
隨著人群越聚越多,更多創意型小組開始出現。2006年1月,“我們愛講冷笑話”小組創辦。這是豆瓣早期最為知名的小組之一,目前有組員超68萬人。在“冷笑話”一詞還不普及的2006年,這個小組顯得意識超前。由于有著專門的運營,3年半后,它在微博開出了分支,還設計出了獨特的形象,一只粉色的小兔。
冷笑話組一度在微博十分活躍,靠著微博強大的全平臺轉發機制,內容發在這里,比發在PC時代的豆瓣小組擴散得更快更廣。截至海克財經本文發稿,它在微博已有892萬粉絲。
多年后,隨著豆瓣新的笑話小組不斷成立,激烈競爭中,冷笑話組逐漸式微。目前打開小組討論界面,第三頁就已翻到了2020年。
2009年2月,在國新辦等七部委整治互聯網低俗之風專項行動影響下,豆瓣出現了第一次解散小組的行為。短暫關閉小組回復,成為整改行動的一部分。
與此同時,互聯網已走到移動化變革前夜。即將踏上這場浪的知名豆瓣小組有“景濤咆哮”組、“我們代表月亮消滅居心不良的樂手”組(以下簡稱“月亮組”),以及創辦于2010年的“八卦來了”小組,鵝組曾用名。
02
消亡與新生
從“當時我就震驚了”“景濤咆哮”這些組名來看,豆瓣不少熱門小組其實就是沿用當時網絡上流行的一些熱梗所創建。
搞笑類小組是豆瓣上最難延續的小組。在本地生活類小組十幾年如一日討論著衣食住行,掀內幕、生活組長期圍繞隱私八卦、雞毛蒜皮做文章時,搞笑類的代表小組已經換了一茬又一茬。如今,在豆瓣最火的搞笑小組名字起得十分直白,直接名為“哈哈哈哈”組。
和許多因違規被豆瓣雪藏乃至銷聲匿跡的小組一樣,震驚組也終難逃消失于大眾視野的命運。關于震驚組的往事,也只能在“時代的眼淚”小組中略見一二了。但它留下的碎片還在。在小組搜索“震驚”,山寨依舊遍地。
和“震驚”組逐漸遁影不同,同樣被雪藏的月亮組,依舊是今天大眾探尋的話題。月亮組被再度提及,是在2019年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流行之際,一些遠古的,關于搖滾歌手和“果兒”(年輕女粉絲)的故事再度被翻了出來。但當新一批搖滾樂迷想要尋找月亮組的時候,才發現它早已是豆瓣小組太過久遠的傳說。如今,邀人進月亮組甚至成了一門漲粉生意,由于只能邀請關注自己的豆友進群,有人開始在月亮組專門的邀請小組吆喝:長期不取關,就可獲邀進組。
就今天的網絡環境和八卦傳播速度來說,月亮組除了被隱藏,或許也沒有更好的去路。對于豆瓣大部分高流量小組來說,它們之中議論的一些話題從最開始就已經偏離法律法規,又或者在逐漸發展過程中,扭曲到了流量最高但明顯違法違規的方向,最終導致整個小組議題畫風全變。對于這類小組,最終的結果只能是終被雪藏。
有一段時期,豆瓣小組中流行一些主打擦邊球內容的小組,尤以“請不要害羞”這類為代表,組內長期充斥自拍自曬圖片,且在夜間為流量高峰期,也是那段時間,豆瓣小組一時有了“炮組”名號。而消失前有著近50萬組員的“吃喝玩樂在北京”小組也終因這類問題不再于公共頁面出現。
鵝組不同。據鵝組管理員之一的柳無碼對媒體講述,建組之初的管理風格十分寬松,但有一條嚴格把控,不許發自拍。此外,鵝組的風靡和壯大,主要有兩方面重要原因。
首先和豆瓣的大APP戰略相關。
豆瓣最早的、各功能遍地開花的移動戰略可以說是一次失敗。2014年下半年開始,豆瓣要做一個大APP的戰略浮出水面。當年2.0版本的廣告語是,匯集一億人的生活趣味。以往更強調友鄰之間社交性的微博型主頁變成微博型和內容推薦型交替出現,這類似快手在學習抖音之后所推出的兩種內容機制,由此豆瓣逐漸將站內內容打通。
豆瓣的內容消費功能逐漸凸顯,不需要加入任何小組就可以看到各類小組最新的熱門帖子,這給小組整體的發展帶來活力。鵝組的高速成長,始于這一時期。
第二件促使鵝組壯大的是國內飯圈文化的發展。從時間節點看,它發端于2014年一些在韓國娛樂公司闖蕩的流量明星紛紛回國發展。這同時也是大陸娛樂產業高速發展的時期。鵝組管理員就曾說,鵝組第一次經歷粉絲掐架,就在2014年,起因正是“四大流量小生”的粉絲在組內刷版吵架。
從最早因不滿“康熙來了”小組討論方向而自建小組,從討論節目中的八卦延伸到討論當下娛樂圈的隱事秘聞,因年輕女性用戶眾多,討論話題逐漸又延伸到當代女性的權利問題。和許多被雪藏的怪誕小組不同,鵝組在豆瓣的壯大其實一直有跡可循。
豆瓣流量策略生效之后,和鵝組一同發展起來的小組還有不少,如2016年創建至今已有86萬組員的生活組, 2018年創建的“哈哈哈哈”笑話小組。在經歷了各種關停風波之后,和此前較為寬松的風格不同,豆瓣2018年開始主動加強對小組內容的多重管控。
03
何去何從
2018年,豆瓣開始自建各種討論小組。官方日劇、韓劇等小組于這一時期成立,同時,豆瓣開始聯系部分高流量小組的管理員,討論小組管理事宜。2018年3月,豆瓣就曾聯系當時還叫“八卦來了”的鵝組原管理員,討論把組名換掉。審核組員的任務也在此后被官方接管。
盡管豆瓣并非主流移動產品,但豆瓣開始自查自糾的時間節點,和抖音等產品開始整改的時間點一致。看似偏居一隅,豆瓣小組的整個發展方向其實早已融入洪流之中。
時移事遷,娛樂八卦逐漸被納入嚴管范疇。同時受到多方注意的,還有豆瓣另外幾個八卦大組。因為極簡的功能設計、便捷的參與方式,相比鵝組創建已有10多年,網友慕名聚集豆瓣小組討論娛樂八卦的速度越來越快,一些新組熱了起來。“自由吃瓜基地”建于2016年,艾瑪花園、青青草原建于2018年,幾年時間,都已成高流量娛樂大組,但也都逐漸湮滅。豆瓣小組實在承載了中文互聯網太多無處安放的話題和爭辯。
對至今商業模式依然以廣告為主的豆瓣來說,這些高流量小組有著拉動日活的作用,極具商業價值,另一方面,它們又時刻游走在法律法規所劃定的邊緣。如何管理這類娛樂八卦小組,僅從一些細節處理上,都不難看出豆瓣的糾結。
同樣以鵝組為例。2019年10月,鵝組就曾和另外幾個大組一道被豆瓣雪藏過,且在接下來兩年時間內,又多次因監管問題被整改、禁回復。豆瓣對鵝組始終沒有采取永久雪藏的辦法,盡管它依舊難以被搜索到,目前也屬禁止加入的狀態。但吃瓜群眾還是有辦法找到它的入口,瀏覽最新帖子,對帖子進行點贊。處于類似管理之下的還有自由吃瓜小組。這類流量大組都無法被直接搜索到,但總有接觸到它們的途徑。
而被永久雪藏的小組,如相關擦邊球小組,所面臨的命運就完全不一樣。據一位加入了豆瓣三大雪藏小組的網友Cici向海克財經介紹,小組一旦被永久雪藏,就意味著沒了希望,最后的命運是逐漸沉寂,直至凋零。“就像一潭死水,哪怕組員有10萬人,攪動它的永遠是那么幾個人,回復的人也是熟面孔,不會有更多人給你點贊。它最后的功能就是作為一個查看討論內容的資料庫存在。”Cici說。
鵝組組員多、影響力大,但出現的違法違規問題也多,豆瓣之后會采取何種運營策略,現在還不得而知。這需要智慧。因為現在的鵝組已是一個黏性頗強的互聯網群落。
八卦之外,豆瓣其實還有著更多高流量小組。它們命運不一。
如雙十一火出圈的“消費主義逆行者”,小組創建時間僅1年,組員已超30萬。豆瓣集聚相同價值觀人群的效率正變得越來越高。
相比中心化、廣場式社交模式的知乎、微博、小紅書,在面對意見不同人群方面,豆瓣有著更高的包容度,不同價值觀的用戶完全可以駐扎下來,各抒己見,互不打擾。例如,就在鵝組組員紛紛曬自己為豆瓣下單時,不消費小組紛紛譴責這一行為,認為激情下單不可取。他們并沒有找個地方大吵一架。
但豆瓣小組的管理難點也在于此。
一個10萬人的話題小組勉強還可以要求大家講規則,但當同類型組員聚集人數突破50萬,活躍話題不斷時,可能就會有人破壞規則。2021年5月,因討論過于激烈,豆瓣上多個小組被解散。其實話題本身并無不妥,但參與者發言往復的規則意識不夠。這是豆瓣作為平臺對規則的重申。
和微博、知乎做法不同的是,面對網友過于激烈的大吵,豆瓣往往不會保留某一方的意見,而更多是將雙方聲音都關掉,解散整個小組。這雖平息了爭端,避免了平臺淪為某一方的傳聲筒,但對平臺自身來講,損失極大。
整改第三天,低沉情緒開始彌漫鵝組。
小組成員開始討論豆瓣小組最終消失了怎么辦,有人開始建議搬到新的聚集地,更多人開始表達對鵝組和豆瓣的不舍,回顧起了自己在這里的成長。
作為中文互聯網最后的BBS,豆瓣小組的命運已進入關鍵時刻。這并非某次爭端所引發,而是諸多違法違規及其處罰折射出管理存在短板,需要平臺盡快針對性補齊。用戶對此寄予厚望——積極但無趣的生活組、有趣但有限的笑話組撐不起用戶對豆瓣小組全部的期待,容不下他們所有的討論熱情。
豆瓣和豆瓣小組已來到十字路口。怎么走都費躊躇。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