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費曼
來源/錦緞(ID:jinduan006)
對市場規模超千億,常年高速增長的視頻產業來說,真可謂是人紅是非多:針對版權保護這一議題的激烈討論每天都在上演。
今年4月9日,50余家影視公司、五大長視頻平臺及影視行業協會發出聯合聲明,呼吁短視頻平臺和公眾賬號生產運營者尊重原創、保護版權,未經授權不得對相關影視作品實施剪輯、切條、搬運、傳播等侵權行為。
隨后,迪麗熱巴、肖戰、王凱、趙麗穎等500多名藝人以及逾70家影視傳媒單位發聲,矛頭直指網絡短視頻侵權。4月23日,上述影視傳媒單位和藝人還發布了聯合倡議書。
然而,版權保護話題背后的利益糾葛,卻遠沒有表面上看上去那么簡單:
首先是來自版權方的對平臺一邊倒的聲討,認定視頻平臺尤其是短視頻平臺無意保護版權,寄望通過輿論壓力,得到更好的版權保護;
其次是視頻平臺面對兩難局面:用戶每天產生視頻上傳行為數以億計,這中間的有意無意的版權擦邊球動作可謂不可勝數,一方面來自平臺方的事前攔截常常會誤傷,影響用戶體驗;但另一方面平臺不攔截,又給輿論留下不作為的印象。
最后,這場爭論還夾雜了來自各大長視頻平臺對短視頻平臺的高調聲討,利益相關方不同敘事的側寫,讓觀察者往往產生了一種感覺,即:各大視頻平臺版權保護意識有高下之分,版權保護技術水平也有不小的落差。
但來自電腦報的一份測試的結果,卻與上述三條直覺猜測的結果近乎相反。
一場反直覺的版權保護測試
11月中旬,就以上問題,電腦報主動對各大視頻主流平臺進行了一次測試,以了解各大主流平臺對未授權內容的攔截效率。
首先,這個測試涉及了11家主流視頻平臺,分別為:優酷、愛奇藝、愛奇藝隨刻、騰訊視頻、抖音、快手、B站、視頻號、好看視頻、西瓜視頻與微視。樣本采集涉及到市場上幾乎所有的視頻平臺。
其次,公允起見,測試方法設定為:測試者選擇4部不同類型的熱門影視作品以及一部2015年國家版權局第四批重點保護劇集,剪輯為1分鐘、3分鐘、5分鐘、10分鐘和15分鐘共5個版本,總計40條測試視頻。
測試者首先觀察,各視頻平臺是否會在上傳階段以關鍵詞進行攔截:首先測試標題無關鍵詞的20條,再測試標題有關鍵詞的20條;
進而,測試者觀察各大平臺會否主動下架這些涉嫌侵權內容,如果沒有在上傳階段攔截,便再將在上傳成功后的5分鐘、15分鐘、30分鐘、1小時、6小時、12小時、24小時和48小時對視頻在線狀態進行回掃。
從流程來看,電腦報對這個測試的準備相當有耐心,整個測試時長歷時3天。
從這個測試結果我們可以直觀得出一些結論:
首先,整體攔截下架率達到100%的只有B站和抖音,下架率均達到100%,且都在30分鐘內完成。其中B站上傳攔截率達到97.5%,位居11家之首。
其次,西瓜視頻與愛奇藝隨刻分別以65%和62.5%的30分鐘內下架率,位列第二梯隊;
最后,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和好看視頻的48小時下架率分別只有42.5%、30%、15%和7.5%。
在這場測試中,在事前上傳階段就完成攔截的只有B站一家。考慮到前文中各視頻平臺維護版權的態度,我們發現喊得最響的平臺,行動其實并不是最積極的。
測試報告特別指出,在騰訊視頻、愛奇藝和優酷三大長視頻平臺,對于短視頻的主動審核保護都不盡如人意。即使是表現相對要好一些的愛奇藝——在三大長視頻平臺里位列第一, 但如果縱覽11大平臺,愛奇藝的表現也只能算是中游。
《電腦報》本次測試上傳選擇的是最容易被審核出侵權問題的視頻原片,如果是通過剪輯、配音、包裝等二次創作,可能就更難被識別,三家長視頻平臺在自媒體短視頻監管上的力度上還有待提升。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點是,事后48小時之后能夠完成100%下架的,也只有抖音一家:
一方面,以抖音近6億日活用戶量來衡量,能夠事后迅速下架的技術難度可見一斑,另一方面,作為前文中被聲討的短視頻平臺,它在這個問題上的表現超出了眾人的預期。
在這里,需要提醒讀者的是,關于視頻平臺版權侵權,涉及到法律上的一條避風港原則:
通俗來講,這一原則是指在發生著作權侵權案件時,視頻平臺只提供空間服務,并不制作網頁內容,如果視頻平臺被告知侵權,則有刪除的義務,否則就被視為侵權。
如果侵權內容既不在視頻平臺的服務器上存儲,又沒有被告知哪些內容應該刪除,則視頻平臺不承擔侵權責任。
因此,基于這個避風港原則,對于用戶上傳內容,法律沒有要求平臺做主動審核,對于各大平臺來說,在這場測試中,只要這種上傳行為沒有被投訴,各平臺并不需要事前大肆動用人力和技術鑒別和處理。
也就是說,盡管在這個測試中各大平臺參差不齊,但這種做法各大平臺并未違背法律原則。
盡管如此,也可以明顯看出,從抖音和B站這樣的短視頻平臺的超預期表現看,體現了短視頻平臺在版權保護方面,超出了“避風港原則”的主體責任意識。
而且,從在這場測試中各大平臺水平參差不齊的表現來看,各視頻平臺應該更重視版權保護,而不是僅將自己手中的版權當做成為打擊其他競爭對手的輿論工具。
更重要的是,評測也客觀反應出,目前從技術上,視頻平臺對短視頻的識別可能仍存在一些挑戰。
測試顯示,長視頻的事前版權保護效果遠好于短視頻,也從一個側面驗證了,由于事前攔截技術尚未成熟,中國視頻平臺在版權保護技術上常常表現為力不從心,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除此之外,無論是對于版權的主動保護,還是“AI+人工”的雙重審核機制,都仍然是治標不治本的應急手段,除了依靠平臺之外,權利人也應該盡到自己的責任。
YouTube的啟發
如果我們放眼海外經驗,我們會發現海外視頻平臺巨頭YouTube在版權保護規則及機制的演進上,也同樣遇到了中國同行的問題,他們的操作方式卻令人耳目一新。
首先,YouTube也受到避風港原則保護,因此,與中國同行相同,YouTube也采取了不投訴不處理的模式。
在YouTube網站上90%的內容都是有版權的,而且在這些內容的使用上并沒有得到授權。Youtube不會檢驗用戶上傳的內容是原始內容或者是合理使用(Fair Use)。
事實上,YouTube會提醒用戶,他所上傳的內容有未授權的原始內容,但這樣的上傳并不會導致刪除,受版權保護的內容會一直留存在YouTube上,除非內容所有人投訴,那些內容才會從YouTube被刪除。
從這個角度說,通過應用避風港原則,YouTube成功的照顧到了用戶使用體驗,規避了誤傷問題,也并不違反法律程序,試想,誰希望自己辛辛苦苦上傳的視頻莫名其妙的被刪除呢?
其次,盡管沒有責任去主動刪除,但youtube在版權保護上的技術處理能力早已如入化境:
以YouTube當前技術水平,他已經能夠做到將用戶上傳的每一個視頻跟youtube數據庫里的所有參考文件進行對比,直接鎖定到可能出現的未授權內容。
通過將參考文件用于與用戶生成內容進行比對,YouTube能夠成功匹配出有雷同內容的未授權內容,即使是用戶對內容做了簡短抽取,或者想盡辦法以倍速播放或者尋求損失音頻視頻質量來躲避技術審查,YouTube照樣可以匹配出來。
平心而論,與中國同行比起來,Youtube的執行速度和規模更是大的驚人,每天幾乎要處理100多年時長的新上傳視頻,更不用說還要定期對留存視頻的全面掃描,在YouTube眼中,這個處理過程就像每天有幾萬人緊緊盯著幾萬個個顯示器一樣,沒有一絲一毫的停歇。
從這個角度說,國內的長視頻平臺的在版權保護的落差,真真實實的體現在技術層面上:
不會有哪個長視頻平臺面對了YouTube來自全世界的用戶上傳行為產生的數據體量,但卻沒有哪家平臺能夠像YouTube一樣100%鎖定未授權內容。也許,在諸多長視頻平臺高聲聲討之前,也許可以先回顧一下自己的技術能力短板。
最后,與國內不同,YouTube的版權過濾系統更強調權利人的責任,在YouTube眼中,視頻平臺平臺只是提供一個工具,權利人需要上傳視頻的原片,然后對于系統判斷涉嫌侵權的視頻作出判斷,要求其刪除、補授權等,并對誤判對用戶造成的損失承擔責任。
在這一點上,國內外的版權方做法也形成了鮮明對比:對于版權方來說,與其嘗試大力聲討,樹敵無數,更明智的做法反而是與視頻平臺合作,主動提出版權維護解決方案,推動版權保護技術的更高水平發展。
結語:公則天下平
與中國視頻版權保護輿論中的紛紛擾擾比起來,這個測試和海外同行的實際操作,歸根溯源對當前版權視頻保護的話題進行了厘清:
首先,從事后下架的效果看,各大平臺技術處理能力參差不齊,高調反侵權的視頻平臺在技術上表現卻乏善可陳,這打破了長視頻平臺更注重版權保護的迷思;
其次,與國外同行Youtube比較起來,中國版權方更傾向于與各大平臺樹立敵對關系,這并不利于版權保護的健康發展,與平臺合作才是重中之重。
最后,與YouTube相同,各大平臺所依托的避風港原則,不僅符合法律常理,也更有利于用戶體驗,如抖音一樣,事前不做刪除處理,事后發現違規下架的操作才是這一行業應該有的操作準則。
也許,當一切紛擾落定之后,這場測試的重要意義才會被世人充分知曉:保護版權,最重要的是公則天下平,否則,這場版權保護的論戰,只會不斷陷入自說自話的亂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