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知一
來源/智能車參考(ID:AI4Auto)
全球無人車一哥Waymo,剛在舊金山市區撞、人、了。
真車實撞的那種,有圖有真相。
一位騎著電動滑板車的小哥癱倒在地,滑板車已被Waymo無人車前輪傾軋……還驚動了救護車。
不過從被撞小哥淡定玩手機的狀態來看,應該沒有大礙。
Waymo其后也官方確認了該事故,并表示沒有引起嚴重的人員受傷,被撞小伙后來自己移走了滑板車,而Waymo的捷豹I-PACE電動車也只是表面刮擦。
而更尷尬的是調查之后披露的原因:
當時處于人類安全員手動駕駛模式。
也就是說,車是無人車,但撞的原因是人在開。
相當無語,不過也成功避免了一場更大的輿論危機。
撞人事故始末
事故發生在美國周三傍晚。
結束一天路測的Waymo無人車在舊金山市區的一個十字路口左轉,然后就撞上了踩著電動滑板車的黑人小哥。
事故現場的Waymo無人車,是最新一代捷豹I-PACE電動車。
僅車型外觀,就搭載配備了諸多傳感器,非常醒目。
所以事故一發生,引發了比常規交通事故更大的關注度。現場很快就“小擁堵”,因事故而堵車的車,圍觀的人,宛如大新聞現場。
甚至還驚動了救護車。
不過很快,訓練有素的Waymo工作人員就完成了現場疏散。
被撞小哥確認沒有受傷后帶車離開了現場,Waymo安全員也繼續上路把車開了回去……
Waymo其后馬上發出官方聲明,確認發生了主動事故,但強調當時車輛退出了無人駕駛狀態,由安全員手動駕駛,不是自動駕駛的鍋。
事故發生后,Waymo暫時暫停了事發地附近的車隊測試和運營,不過很快又恢復如常。
美國相關部門也表示,不會再對這起事故展開進一步調查——畢竟人類駕駛的話確實稀疏平常。
但即便如此,對于Waymo來說依然尷尬,特別是這個時間點——剛宣布新融資,算得上近期為數不多的利好消息,沒想到一下子就被主動撞人事故沖掉了。
慘。
Waymo最近再融25億美元
就在6月16日,谷歌宣布旗下自動駕駛公司Waymo獲得了第二輪融資。
總額25億美元,包括母公司Alphabet、安德森·霍洛維茨(Andreessen Horowitz)、富達、銀湖(Silver Lake)、T.Rowe Price、淡馬錫和老虎環球等知名機構基金入股。
Waymo方面稱,新資金主要用于繼續完善自動駕駛汽車平臺Waymo Driver、壯大團隊。
雖然巨額融資意味著被看好,但Waymo同樣面臨質疑。
25億美元這輪之前,Waymo在去年3月完成了總額32.5億美元的首輪外部融資。
而更早之前, 則由母公司Alphabet持續燒錢供養,谷歌CFO曾經披露,截至2021年已經燒掉了幾十億美元……
并且一邊是不斷燒錢投入,另一邊是商業變現依然遙遙無期。
Waymo的核心商業模式,目前主要有兩種。
一種是RoboTaxi,已經在美國多地推出無人駕駛打車應用Waymo One,并且開始在鳳凰城等去掉了安全員,但收費和規模化營收還沒提上議程。
另一種是貨運Waymo Via,這是Waymo近年才推出的新落地場景,但還處于技術試水階段,遠未到商業化試運營時期。
所以一直以來,Waymo談及商業化也十足謹慎,多次表達自家自動駕駛技術真正商用還需要數年時間。
而且也是這種商業化落地無期……加劇了Waymo內部動蕩。
過去半年,包括CEO在內的高管,已有多人離職出走。
一度風頭無兩的全球無人車一哥,日子越來越難過,外媒甚至在這輪新融資后評價:
連谷歌都越來越需要外部投資者來幫助支持Waymo發展了。
言外之意,地主家也沒有余糧了。
與之相對應的是Waymo不斷被下調的估值。
從最初有市無價,到后來1700億美元天價估值,再到后來被打對折,現如今竟然傳聞進一步折到300億美元了。
300億美元什么水平?
通用Cruise是這個估值,百度Apollo據說也是這個水平的估值……
而創業公司們,上市的圖森IPO時是80億美元的市值,谷歌無人車開創者厄姆森創辦的Aurora估值是100億美元,小馬智行最新估值也據稱來到了百億美元體量。
所以Waymo曾經一騎絕塵的優勢,已然今時不同往日。
Waymo往何處去?
即便有頹勢,Waymo依然有核心積累同行難以短期超越。
比如實際路測。
在最新這輪融資披露后,Waymo稱自家無人車已經在美國25座城市的公共道路上,行駛了數千萬英里。
上一次披露路測里程是在2018年10月,當時官宣了1000萬英里,折合公里數1600萬公里。
實路測試之余,Waymo也以“事故”為主題披露過數據,但基本都是被動事故——別人撞的Waymo。
所以這也能理解,為啥這起主動撞人事故之后,引發的波瀾超出了想象。
并且即便是Waymo明確——鍋在于人類、是手動駕駛,但依然有網友不解:
手動狀態下,那么多昂貴傳感器也完全無法提供輔助決策嗎?
特斯拉為啥又可以?
是路線的問題?還是Waymo自身的問題?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