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設為書簽 Ctrl+D將本頁面保存為書簽,全面了解最新資訊,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載桌面快捷方式。點擊下載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頁 | 新浪導航

小米造車三問:時機、資金與未知

2021-06-16 21:59:25    創事記 微博 作者: 派財經   
視頻加載中,請稍候...

  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原標題:小米造車三問  

  文/王飛澍  編輯/派公子 

  來源:派財經(ID:paicj314)

  “50億對雷總不算啥,1000億也不是事,關鍵是浪費你三年時間,這三年時間值多少錢?”上周,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的這段話被解讀為勸雷軍不要造車,免得浪費時間。

  不過,隨后王傳福又出面對此進行了澄清,他表示,勸小米雷總不要造車的理解是錯誤的,目前雙方正在就汽車的一些項目進行合作洽談。

  話雖如此,但此番言論仍然引起了輿論的關注,而關注的焦點就在于,小米造車是否是浪費時間?雷軍豪言100億美元造車能否成功?以及,小米造車的難點在哪里?

  小米造車晚了嗎?

  對于入場時間的問題,今年3月底,雷軍宣布造車之時就有過回答。他認為,汽車是百年賽道,任何一場大的革命帶來的機會都是一個漫長的變革期,如今新周期才剛開始時。當前純電動汽車的市場滲透率只有4%,萬里長征所有人都才邁出幾步,這時候所謂時間差,在產業變革的時間尺度里,其實微不足道。而小米稍稍后發,反而有機會多看前人經歷,盡量少踩幾個坑。

  然而,用三到五年時間造車,小米最關心的卻并非進入早晚的問題,而是企業的未來發展戰略,也就是此次王傳福所說的“路線錯誤”問題。那么,造車對于小米來說,是一個必選項嗎?

  從小米所在的主賽跑手機業務來看,確實如此。根據中國信通院的數據,中國手機出貨量在2016年達到5.6億部歷史最高點之后出貨量連年下降,到2020年,全球年出貨量僅為3.08億,比2016年萎縮接近一半。而身處其中的小米手機,雖然已經躋身國內前三,但在存量市場里爭奪本質上是一種零和游戲,即便華為手機業務遭重創,小米也很難在這一賽道里翻起太大的浪花。

  反觀新能源造車賽道,2020年,以特斯拉為首的新能源車企市值沖出天際,特斯拉去年美股市值漲幅近7倍,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車企;國內造車新勢力領頭羊蔚來2020年股價漲幅最高達14倍,以萬輛計的出貨量卻取得了碾壓寶馬、通用的超高市值;甚至連五菱汽車在搭上了新能源的順風車后,一年市值漲幅都超過了1000%。

  根據國務院印發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文件,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將在2025年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按照目前的增速推算,2025年中國汽車年銷售總量是2500萬輛,20%則就是500萬輛,這無疑是一個海量的市場,更是一個最大的風口。

  對于小米自身來說,小米的核心戰略是以手機為入口,布局人工智能+物聯網,也就是小米自己話語體系里的“手機 X AIoT(意為人工智能+物聯網)”,將為造車事業增添更多的想象空間。

  另外,小米也還有更為現實的考量。今年1月份,小米被列入美國國防部的所謂的“中國軍方擁有或控制的中國企業清單”中(后來在5月份被挪出該清單)。

  針對這一事件,在隨后的小米董事會上,董事會成員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討論,并首次將“造車”問題進行了公開討論。據媒體報道,此次董事會上,一些董事不再“建議”雷軍接受造車的提案,而是直接“要求”小米立即啟動造車的調研準備工作。小米高層認為,外部環境是變化的,充滿不確定性。小米必須未雨綢繆,主動變化以擁抱新的機會,小米得規劃新的成長曲線了。

  這也是為什么,早在2018年小米港股上市時,甚至是在造車政策確定之前,雷軍一直在強調“我要是再年輕十歲肯定就義無反顧地做了,現在絕對不做。”但在今年3月份卻一反常態宣布造車。

  因此,可以說小米造車雖然比國內先行者足足晚了7年,但就小米本身而言,這仍然是一條必須選擇的道路,無論是對于企業自身成長,亦或是對于企業未來安全而言,都是如此。更何況,新能源汽車賽道足夠大,完全容得下小米這樣一個后來者。

  10年100億美元,夠嗎?

  3月份以來的歷次公開發言中,雷軍對于小米造車是有著相當信心的,并表示“小米找不到不造車的理由”。

  雷軍認為,從產業角度分析來看:智能電動汽車已被公認為下一個十年最大的風口;三電系統的成熟讓汽車制造的機械工業難度大幅下降;動力電池的成本已大幅降低且還有巨大的下降空間;智能座艙為代表的“軟件定義汽車”成為關鍵。

  從小米本身來看,雷軍認為小米的優勢有以下幾點:小米對基于硬件的互聯網服務模式有理解深刻;擁有業內最豐富的軟硬件融合經驗,在互聯網業內對制造業的理解無人能敵;擁有業內規模最大、品類最豐富、連接最活躍的成熟智能生態;有大量的關鍵技術積累和供應鏈資源積累可以復用;小米有強大的品牌積累和厚實的用戶基礎;小米有充足的現金儲備——1000億元,可以心無旁騖地大膽投入。

  就在王傳福發出“浪費時間”言論的同時,小米已啟動了造車的準備工作。

  6月14日,小米公司官網開始陸續出現關于自動駕駛的各類職位,細分工種包括數據平臺、車載基礎架構、決策規劃、毫米波算法、開發工具、前端平臺開發等共20個崗位。且每一項招聘啟事前,都有一個“急”字。近日,更有媒體曝出,小米正頻繁接觸長城、比亞迪等整車企業,似乎正在為整車代工尋找機會。王傳福近日的言論也證實了這一合作。

  用戶基礎、互聯網服務模式、軟硬件結合經驗、智能生態等暫且不論,先來看雷軍所宣稱的100億美元投入是否夠用。

  通常來說,互聯網造車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在研發投入方面,以小鵬汽車為例,其2019年研發人員數量為1005人,研發投入達11.69億元,蔚來的投入則要更多,2021年研發投入計劃翻番至50億元。

  建廠與代工費用方面,在起步階段造車新勢力往往會采用代工模式,但即便如此也要花費巨額的費用,2016年江淮為蔚來量身定制了汽車生產線,僅在2018年-2019年,蔚來支付給江淮6.04億元費用,包括3.3億元虧損補償,2.71億元代工費用。但也有車企為了保證生產質量和品牌形象,會選擇自建工廠,那么投入將更加巨大,以特斯拉上海工廠為例,該廠規劃產能 50 萬輛,總投資 500 億元,其中一期投資 160 億元。從小鵬汽車以100億元建設肇慶整車生產工廠來看,未來造車新勢力很有可能更傾向于自建工廠。

  另外還有其他費用投入,造車初期由于產量沒有形成規模,互聯網造車廠商在與供應商合作時還要被收取很高的開發費。一些公司如果想盡早拿到生產資質,還會通過并購的方式曲線救國,這也要花去不少錢。

  也難怪會出現何小鵬從認為 100 億造車太夸張,到發現 200 億不夠花,再到計劃 2019 年底累計融資300億“儲糧過冬”。今年,小鵬汽車又獲得了5億元的投資和128億元的銀行授信。當然,小鵬汽車與燒錢大戶恒大相比還只是小巫見大巫,自2018年啟動造車以來,恒馳汽車至今未有量產車型,但公開宣稱已累計投入了474億元,造車燒錢之烈可見一斑。

  雷軍曾不止一次宣稱,錢不是小米需要考慮的問題,小米集團有1000億元的現金儲備,然而在造車賽道里,先行者們已經占據了各自的生態位,百度、OPPO、華為、蔚小理,“all in一切”的小米能有多大勝算?最終,可能真的需要從錢上分輸贏了。

  不確定因素,小米準備好了嗎?

  小米造車的難點究竟是什么?答案有可能是自動駕駛技術,也有可能是供應鏈。

  新能源汽車都需要數千個精密的配件和一個漫長的供應鏈、產業鏈。對于造車而言,無論沖壓、焊裝、涂裝、總裝,還是動力、電池、控制、安全,以及芯片、系統、維護、營銷、銷售、售后都需要有系統性的解決方案,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存在短板,木桶理論適用性非常強。

  大疆創始人汪濤曾說,國內手機產業本質上是小家電產業,門檻不如空調高。無論這一言論是否有夸張成分,但毫無疑問小米跨界造車,難度要遠遠大于以往造電視、無人機等,尤其在供應鏈統籌方面更是如此。

  為此,在宣布造車后的兩個多月時間里,雷軍先后現身寧德時代、長安汽車、上汽通用五菱、長城汽車等主機廠和零部件龍頭企業。此次重慶車展期間,王傳福表示,比亞迪不僅支持小米造車,甚至正在和小米洽談一些汽車項目。此外,早些時候小米還投資了兩家自動駕駛技術公司:6月3日,小米參與了縱目科技的1.9億美元的D輪投資;6月8日,小米和高瓴、美團共同領投了禾賽科技超3億美元的D輪融資,看中的正是兩家企業的激光雷達和自動駕駛能力。

  但雷軍想做的小米汽車還不止于簡單的軟硬件集成,他曾表示:“很多企業都在想怎么把這些東西(新風空調、加濕器、空氣凈化器等)拿進汽車,而小米打算把他們直接做進汽車里……小米第一輛汽車的關鍵點不是做加法,而是做減法。”“我們首戰即決戰,(3年后)到時小米發布汽車一定會代表當時的尖端技術和尖端水平。”

  而這無疑給本就復雜的汽車供應鏈和代工能力都帶來了新的挑戰。在整車研發出來之前,汽車廠商是甲方,但在研發設計之后就到了考驗供應鏈能力的時刻,而供應商的供給能力有限,也面臨著供應商開發與量產的難題。比如小米此前的MIX手機,小米最初采用的是陶瓷機身,這種陶瓷產量本身就很少,加上良品率極低,所以MIX最初只能是一款難以大規模量產的概念機。但一年以后的MIX2,其標配版的側邊框采用7系鋁來代替,大幅提升良品率,總算實現了量產。

  小米造車的征程已開啟,無論前方有多少不確定因素,似乎都難以扳回其決心,“All in”的小米能夠在3年之后,能否帶來又一個商業神話?我們拭目以待!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