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AWM
來源:BT財經(ID:btcjv1)
業務單一的嘀嗒只能“看人臉色”。
去年10月,嘀嗒首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由于6個月內未更新上市申請材料,嘀嗒的首次IPO已在數日前失效。當市場以為嘀嗒上市之旅或就此作罷,沒想到嘀嗒再次向港交所提交招股書。
4月13日,嘀嗒再度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重新向上市發起沖擊,若募資計劃沒有改變,則嘀嗒此次將融資5億美元,預計估值約百億元。
接連兩次遞交招股書,可見嘀嗒真的很缺錢,然而其單一的順風車業務能撐起百億市值嗎?
滴滴陰影下的嘀嗒
很多人都以為,順風車業務是滴滴創造的,殊不知嘀嗒才是順風車的“鼻祖”。
2014年,滴滴和快的分別背靠騰訊和阿里,搞燒錢大戰爭奪網約車市場,新成立的嘀嗒思量自己既沒錢也沒實力,肯定無法插足其中,于是嘀嗒就推出了小客車合乘、車主和乘客順路達成的“嘀嗒拼車”,也就是如今所謂的順風車業務。
當時開展順風車業務的全國只有嘀嗒一家,沒有什么競爭對手,雖然剛剛成立,發展卻十分順利。不過好景不長,這個業務護城河并不高。2015年,滴滴也入局了順風車業務,此后嘀嗒一直活在滴滴的陰影之下,以至于世人皆稱,順風車是滴滴創新出來的。
滴滴雖是后起之秀,由于網約車積累的客戶,其順風車業務無論司機還是乘客都成指數級的增長,而嘀嗒的月活人數一度停滯不前。
數據顯示,2017年嘀嗒的平均月活乘客只有不到60萬,月活車主不到20萬,而滴滴2017年平臺的總用戶數已高達4.5億,共10.5億人次使用了滴滴順風車/快車拼車服務。
不過,很快滴滴的順風車業務也遇到危機,2018年滴滴順風車的命案震驚全國,滴滴被迫下架整頓順風車業務。
2018年,嘀嗒加大宣傳力度,為不斷向順風車業務“輸血”,嘀嗒還涉足出租車業務,希望將出租車的業務吸引到順風車業務上來。2018年嘀嗒的網約出租車業務雖沒有一分錢的收入,卻支出了2786萬元的服務付款和4.47億元的用戶獎勵。
不斷加碼下,嘀嗒又重新回到順風車老大的位置,2019年嘀嗒順風車已達到66.5%的市場份額。但此時的順風車業務不再是嘀嗒一家,高德、曹操、哈啰、首汽約車、T3等公司也都紛紛入局網約車、順風車等出行領域。雖然沒能撼動嘀嗒的老大位置,也都分得一杯羹,行業競爭日益加劇。
順風車業務之所倍受行業青睞,一方面是因為其成本低,只要平臺有流量,通過連接乘客和用戶就可以拿到抽成,是流量變現的最簡單的方式;而且順風車的市場前景較大且增長迅速,數據顯示,2019年順風車全年交易規模達100億元,預計到2025年中國順風車市場總規模預計達到5000億元以上。
因此,滴滴也不會輕易放過這塊大蛋糕。2020年,滴滴宣布重啟順風車業務,隨即推出了順風車平臺花小豬。
花小豬上線以后,利用價格優勢再加上滴滴的流量輸送,迅速占領順風車市場,易觀千帆發布的《2020年11月移動APP TOP1000榜單》顯示,花小豬以為2060.1萬的活躍用戶量排在151位,而嘀嗒以658.5萬的活躍用戶位于第346位,活躍用戶還不到花小豬的三分之一。
嘀嗒如此著急上市,或因為行業競爭日益加劇,嘀嗒想要活下去必須有資本加持參與爭奪。
單一業務何以撐起百億估值?
從嘀嗒的營收構成來看,主要分為三大類,順風車業務、廣告業務和網約出租車業務,但絕大部分營收來自順風車業務。
財報顯示,2018年,嘀嗒還沒有網約車業務,順風車業務營收為7792萬元,占總營收的66.3%;到2019年,滴滴下架順風車業務后的第一年,嘀嗒的順風車業務營收達到5.33億元,占總營收的91.9%,而廣告營收只從2018年的3967萬元增長至4100萬元,增加還不到200萬,占總營收的6%,網約出租車營收占1.1%;到2020年,其順風車業務依然有近90%的營收占比。
然而,隨著行業加劇,花小豬的猛攻,嘀嗒的順風車業務勢必會收到巨大沖擊,到時嘀嗒的業績增長點又在哪里呢?
沒有滴滴順風車壓制的那幾年,嘀嗒的盈利能力尚可,招股書顯示,嘀嗒早已實現盈利,其中2020年經調整凈利潤為3.43億元,毛利率高達87%。但嘀嗒的網約出租車業務卻還處于毛虧損狀態,數據顯示,嘀嗒的網約出租車業務2020年實現1245元的毛利潤,但支出2034萬元的用戶獎勵之后,其還虧損近800萬元。
另外,順風車業務最重要的是安全問題,近年來,隨著政府部分監管力度加大,嘀嗒的安全成本也在不斷增加。
2018-2020H1,嘀嗒的安全成本在大幅度增加,分別為100萬元,949萬元和484萬元。金額看似不太多,但2020年上半年嘀嗒同期員工的成本只有251.4萬元,約只有安全成本的一半,而且順風車想要順利開展,這筆成本還會繼續增加。
一個業務在“造血”,一個業務卻在“出血”,而且前者“造血”的能力還在縮減,再加上滴滴的緊逼,嘀嗒的路并不好走。且國內的順風車市場可能面臨其他選擇、相關監管規定及限制,以及安全及隱私問題多帶來的挑戰,嘀嗒的路未來何去何從?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