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邢書博
來源:華商韜略(ID:hstl8888)
今年的上海車展熱鬧且魔幻。
特斯拉即使不尊重媒體,并且堅持批判自媒體廣泛無良都是沒問題的,但對中國消費者的訴求,對中國市場,應該要保持基本的尊重。
昨天的2021上海車展,經歷了中國車展史上最魔幻的一幕:
作為新能源汽車領頭羊,全球市值最高的車企,一位女車主爬到特斯拉車頂,身穿“剎車失靈”的T恤衫,大鬧會場,最終被會場保安“四腳朝天”地“禮送”出展區。
而后特斯拉的表現,更火上澆油,甚至引火燒身。其中國區副總裁陶琳在事實真相并沒有真正水落石出時強調,“最近的負面都是她貢獻的。”“我覺得她(女車主)很專業,背后應該有(人)的。”
話里話外的意思,除了堅持特斯拉是對的,就是外界之所以覺得特斯拉傲慢、不負責任,是因為媒體尤其是自媒體沒得到投放而故意加害。
目前,女車主、特斯拉關于這起事件的公開信息仍各執一詞,事實真相如何仍撲朔迷離。該事件的最新進展是,特斯拉和涉事女車主均表示“不妥協”。
在這樣重大的場合采取過激行為,即便是正當的消費維權也會造成擾亂社會公共秩序的事實。該車主已受到行政拘留五日和行政警告的處罰,這也給近年來愈演愈烈的爬車維權行為敲響了警鐘。
但特斯拉在面對問題,尤其處理消費者關系上的態度與言行,也是值得好好檢討了。
據華商韜略梳理觀察,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處理車主維權的多起案件中,均顯得水土不服,甚至表現出有些不近人情的“傲慢”。
據界面新聞統計,2020年特斯拉在中國因“失控”而導致的安全事故共14起;2021年更是呈高發態勢,截至4月12日,有統計的安全事故已達9起。對這些事故的回應,特斯拉官方基本都是將問題歸咎于“車主操作不當”“地面濕滑”等外部原因,堅稱“車輛不存在問題,系人為。”甚至特斯拉認為,網上的維權與批評的聲音是有人故意抹黑。
今年2月,江西特斯拉車主因其充電樁故障投訴特斯拉。特斯拉也是先將問題引向“當地電壓不穩”,遭到國家電網質疑后,才光速道歉。
這也被認為是眾多車主維權事件中,唯一一次特斯拉沒把鍋甩出去的案例。
作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的領軍者,特斯拉包括其創始人馬斯克,都在中國擁有巨大的影響力以及無數的鐵桿粉絲。
但隨著在中國市場的持續發展,其形象卻越來越不堪。今年315前夕,甚至有媒體提前給預告它將是315晚會的主角之一,后來沒有上,還有媒體追問:特斯拉為什么沒上315晚會?
這到底是中國媒體有意針對特斯拉、故意黑特斯拉,還是我們以前把特斯拉想得太好了?
今年1月,陶琳在個人微博發布的《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對特斯拉失控加速的調查報告》。報告顯示,特斯拉全球246個安全事故的原因全部都是踩錯踏板造成的。
“意外加速事故均是由于踏板使用不當造成的,并沒有證據表明加速踏板總成、電機控制系統或剎車系統存在任何可能造成上述事故的故障,也沒有證據表明車輛設計因素會增加踏板誤踩的可能性。”報告中說。
陶琳發布這份報告,顯然是要力證特斯拉清白,以支持自己“諸多事故都是車主使用不當”的論斷。
但就在報告發出一周后,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網站上就發布了特斯拉的召回公告,特斯拉已經申請“自愿”召回134951輛Model S和Model X汽車。
事實上,除了在中國形象越來越負面,特斯拉在美國也沒那么美好。2020年美國《消費者報告》可靠性排名中,特斯拉排名倒數第二;市場研究公司J.DPower發布的《2020年美國市場新車質量研究(IQS)報告》顯示,特斯拉每百輛車故障高達250個,排名墊底。
多份質量報告與汽車召回事件把特斯拉推向了風口浪尖,以致于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公開表示,特斯拉存在一些問題,雖然這些問題并非那么關鍵,但至少是存在的。
“在之前提高產量期間,我們發現油漆沒有干,如果我們早點發現,就能早點解決。加快生產過程中,需要額外一至兩分鐘讓車輛油漆晾干,但實際上卻沒有足夠時間晾干油漆。”
馬斯克認為,特斯拉在產能爬坡期質量不穩定是正常的。他甚至建議消費者,要么早買圖新鮮,要么等產能穩定后再買,質量好。
這讓消費者很迷茫,究竟該相信誰?
除了直接與安全相關的事故,特斯拉的整體品質,在一些消費者眼中,也只是“長期不過如此”。
最典型的案例,韓寒作為第一代特斯拉車主,還曾遭遇駕駛艙漏雨等質量問題。
特斯拉作為電動汽車先行者,早期沒有經驗,人才資金短缺,質量不穩定不奇怪;如今,特斯拉已是新能源車界的老革命,而且在上海建立了超級工廠,在中國市場的支持下,利用各種優勢,產能迅速擴大,但質量問題依舊頻發,為何?
科技自媒體品玩此前報道,雖然被特斯拉指責為故意黑,并且予以了幾乎全面而堅決的否認,但也多多少少說明特斯拉在零部件、生產流程乃至管理上的問題。
該報道認為,特斯拉正通過不斷降低質量標準,來達到產能要求。工人的工作待遇和環境,也與外界對特斯拉的想象相去甚遠。在管理上,特斯拉中國則成為一個“獨立王國”,其中國區高管有了更多自由裁量權之后的很多做法,都與特斯拉全球體系背道而馳。
比如特斯拉總部不要求打卡,上下班時間自由,但特斯拉中國則要求員工“7*24小時待命”。據其員工反映,休息日、凌晨三點都能接到高管的工作電話,而且言辭激烈,經常被辱罵。
這一切最終可能造成的隱患就是,交付給消費者的特斯拉汽車,品控欠缺,質量問題頻發。
對于陶琳多次暗指媒體黑公關的說法,該媒體直指特斯拉中國為掩人耳目,甩鍋給消費者和媒體。
除了質量問題,特斯拉在中國的價格體系,也一度被眾多車主詬病。它一方面上演了在拼多多的價格保衛戰,一方面又自亂價格秩序,甚至被高價購買的車主怒懟為“割韭菜”。
去年11月,豐田總裁豐田章男在回應“特斯拉市值超過豐田”的話題時,他表示,特斯拉的業務像是“一家推銷菜譜的餐廳”,豐田才擁有真正的廚房和廚師。但今年3月,豐田依然選擇與特斯拉合作,開發新一代緊湊型電動汽車。
這顯示出,特斯拉作為新能源汽車領跑者,在全球市場的掌控力和號召力。
國內來看,國產電動汽車發展與產業鏈完善,尤其對市場的推動和普及,特斯拉也是功不可沒。在良幣驅逐劣幣的效應下,那些為了騙補而生的低質電動車,目前大都被市場淘汰。
但這些并不能成為特斯拉在中國市場以高人一等姿態自居的資本,尤其在關系到消費者自身安全的汽車質量問題上,更不能一味地將問題歸結為“使用不當”。
一家真正為消費者著想的企業,即便真的是因為消費者使用不當而導致事故,當事故再一再二地發生,也應該首先自我檢討:是不是對消費者提供的使用支持不夠?是不是質量雖然沒問題,但設計上存在不利于消費者正確使用的問題?
陶琳昨天在回應有關“傲慢”的話題時說,不是說不尊重媒體,而是希望跟媒體建立一種更加新型的關系,并且把自媒體作為一個重點,“我們是不會花錢去在自媒體上做投放的。”
特斯拉即使不尊重媒體,并且堅持批判自媒體廣泛無良都是沒問題的,但對中國消費者的訴求,對中國市場,應該要保持基本的尊重。
畢竟,今天的中國,不只有特斯拉會造電動車。
即使是全球標桿,也沒有資格,沒必要這樣同中國講話。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