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周繼鳳 編輯/黎明
來源/深燃(shenrancaijing)
活久見,一向不對付的蔚來、特斯拉最近竟然互動起來了。
4月10日,馬斯克在其個人微博發文對蔚來第十萬輛車下線表示祝賀,并稱“這是一個艱難的里程碑”。蔚來創始人李斌轉發了馬斯克的微博,加了一句:“謝謝,一起加電,Blue Sky Coming!”
沒有掐架,反而一片和睦。要知道,去年特斯拉還是所有造車新勢力們的唯一競爭對手:特斯拉的銷量永遠吊打其他造車新勢力;特斯拉一降價,有人驚呼“滅頂之災”;無論哪款新車發布,特斯拉總是被碰瓷的那一個……
但是到了今年,行情似乎變了,造車成了大勢所趨,有頭有臉的巨頭都開始造車了。外部競爭激烈了,造車江湖中玩家的角色和地位,也悄悄地發生了一些變化。
越來越多的勢力試圖瓜分這一市場。更重要的是,勁敵來了——傳統車企緩過神來,它們帶著資金、技術,以及百年來所沉淀的經驗,紛紛準備大反攻。
這也就意味著,包括特斯拉在內,造車新勢力們如今共同面臨著更為強大的傳統造車勢力。馬斯克和李斌的這次互動,似乎成了一個信號——造車新勢力們開始抱團了。
傳統車企大反攻、特斯拉帶領造車三兄弟突圍,2021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會掀起怎樣的浪潮?行業格局又將如何演變?我們從銷量入手,試圖剖析一二。
“三傻”走出銷量低谷
4月初,三家造車新勢力交出了成績單——3月份銷量(即實際交付量,下同)。對于造車新勢力來說,這是至關重要的一個月份。
前兩個月,有春節假期而且也是淡季,不太能看出銷量的趨勢和各玩家的處境。但是到了3月份,整個車市開始回暖,如果銷量不給力,很難再給自己找“外部大環境不行”這種理由了。市場認知度、認可度、競爭力到底有多少,3月份的銷量數據都能證明出來。是騾子是馬,3月份見真章。
我們先看造車三勢力們的情況。
1月份,各家銷量略有滑坡。到了2月份,各家銷量開始直接斷崖式滑坡,相比于1月,2月銷量蔚來下滑22.8%,理想下滑57.24%,小鵬下滑63.04%。
必須要承認的是,一季度對于車市來說是淡季,再加上2月份有春節假期,銷量驟減也算是正常,關鍵就看3月份能不能回升了。
從如今公布的數據來看,三家銷量走出了低谷,開始出現反彈。
其中,蔚來依舊是賣得最好的,3月份賣出了7257輛車,再次創下歷史新高。4月7日,蔚來自量產以來第10萬臺量產車下線。
即便是在2月份低谷期,蔚來也依舊賣出了5000多輛。一季度共交付20060臺,首次達成單季交付超2萬輛。
從銷量來看,蔚來目前的打法依舊是正確的,仿照特斯拉高舉高打,以用戶服務作為護城河。前期花出去的錢,投入的精力,如今轉換為了實際的口碑和銷量。而且,蔚來過去每一年都會發布一臺新車,如今已經有三款車型,在35萬-55萬元之間的中高端細分市場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
坦白來說,3月份對于小鵬和理想來說,應該壓力都頗大。比如小鵬,從1月份的6015輛,2月份一下子下滑到了2223輛。理想,則從去年12月份的6126輛下滑到今年1月份的5379輛,再到2月份的2300輛,銷量下滑更為嚴重。
不少人都在擔心,小鵬和理想能不能撐得住,是不是市場不買賬了。如今3月份的數據公布,市場都松了一口氣——小鵬和理想都實現了銷量反彈,走出銷量低谷。
其中,小鵬3月份交付了5102輛,增長速度也還算不錯,環比增長130%,同比增長384%。算上前兩個月,第一季度,小鵬汽車總交付量13340輛。不過,距離小鵬自己立的2021年實現10萬輛的銷售目標相比還差很遠。這個小目標能不能實現,還得看接下來小鵬的表現。
理想依靠一款車型,3月份賣出去了4900輛車,同比增長238.6%,環比增長113%,增速也上來了。目前理想只有一款車型,而且是增程式電動車,盡管依舊能打,但和其他兩家對比來看,還是些微差點兒意思。第一季度,理想總共交付12579輛。相比于小鵬的13340輛以及蔚來的超過兩萬輛車,稍稍有些落后。
按照此前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在內部信中立的flag,即“到2025年要取得20%的市場份額,成為中國第一的智能電動車企業”,目前距離這一目標還有不小差距。
特斯拉繼續吊打“三傻”
盡管三家的表現還不錯,但是從整體的新能源車市場份額上來看,特斯拉依舊是強者、王者。
第一季度,在全球都缺芯的情況下,特斯拉銷量逆勢上漲,在全球總共交付了18.48萬輛電動車,同比去年增長了100%,遠超分析師預期。而三家造車新勢力加起來的銷量,不過是特斯拉銷量的四分之一。
這個成績,算是打破了特斯拉在2020年第四季度創下的交付記錄。而且,這樣的交付量還是在去年特斯拉交付了將近50萬輛的情況下完成的。其中,中國區顯然貢獻巨大,馬斯克還專門發微博表揚特斯拉中國區。
在2021年的競爭中,馬斯克打出的王牌就是Model Y。Model Y是溜背風格的轎跑SUV。SUV在國內一直是最受歡迎的車型,今年1月初,乘聯會秘書長就預測,Model Y在中國可能會賣得比Model 3更好。
如今看來,Model Y確實是不負眾望。2月份的時候,乘聯會公布數據顯示,特斯拉2月在華銷量為1.83萬輛,其中,Model Y銷量提至4630輛,較1月增長近3倍。3月份,乘聯會公布了特斯拉中國的批發銷量為3.54萬輛,其中Model Y銷量飆漲到1.02萬輛。相當于Model Y上市僅僅三個月就實現了月銷萬輛,強到離譜。
市場上不禁發出這樣的疑問:其他造車新勢力還有生存空間嗎?
最危險的當屬蔚來。Model Y與蔚來的兩款車型EC6、ES6相當于是直接競爭關系,這三款車都是SUV,而且價格區間都是在30-40萬元之間。
按道理來說,蔚來應該是受到沖擊最大的一家,但從實際的銷量來看,蔚來整體的銷量沒有掉隊,反而在慢慢消化特斯拉降價所帶來的沖擊。3月份,和Model Y有直接競爭關系的ES6交付3152臺,EC6交付2576臺,整個3月份依舊賣出了7257輛車,創下歷史新高。而蔚來第一季度賣出了兩萬臺,同樣也創下了歷史記錄。
再看其他家,與Model 3有直接競爭關系的小鵬P7,如今也活得好好的,3月份小鵬P7交付了2855輛,環比增長103%。2020年一整年,小鵬P7交付量達1.5萬輛。成績也算不錯。
實際上,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盡管特斯拉有價格優勢,但對三勢力的影響還沒到滅頂之災的程度,反而引起了“鲇魚效應”,激發了國內新勢力的潛力。這三家造車新勢力在與特斯拉的競爭中存活下來,而且都找到了一定的市場定位和護城河。
用李想的話說:“因為特斯拉的知名度夠高,在電動車領域里,過去大家認為他是老大。有的人說,我有需求,我對特斯拉感興趣了,但是我發現Model 3比較小,我想買輛SUV,很多人就去買了蔚來ES6,這是特斯拉給整個行業帶來的好處。”相當于特斯拉一家的發展,刺激帶動了新能源汽車全行業的發展。
共同的敵人,開始反攻
總結特斯拉與其他新勢力的關系,其實頗為微妙。一方面,它們是共同的戰友,畢竟早些年新能源市場還是一片蠻荒之地,消費者不了解,資本不認可。可以說是這幾家一起前行共同帶動了整個行業的發展。而且國內的造車新勢力大多師承特斯拉,打法和路線一脈相承——“互聯網+智能化”。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它們又是競爭關系。小鵬每一次發布新車總是要對標碰瓷一下特斯拉;特斯拉和蔚來甚至因為換電還是充電在微博上掐架;特斯拉每一次降價都能影響到競品的銷量……
但是,到了2021年,這樣微妙的平衡被打破了。因為更強大的競爭對手來了,它們迅猛且有錢,還不止一家。
老牌傳統車企們已經反應過來,開始加速自己的電氣化之路。比如,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就在今年表示決心稱:“我們將堅決地把行業轉型所帶來的電動化、數字化、可持續發展特征轉化為寶馬集團在未來真正的競爭優勢。”并且,寶馬在3月17日提前亮相了自己寄予厚望的新款車型——寶馬純電車i4轎跑,試圖打開新局面。另外,沃爾沃也宣布2030年禁售燃油車。
大眾集團更為激進一點,大眾CEO迪斯宣稱其今年電動汽車銷量目標將是100萬輛。如今大眾的攻勢迅猛,以中國區為例,為了搶占市場,大眾汽車品牌采取雙車戰略,在上汽大眾體系內,ID.4車型被命名為ID.4 X,一汽大眾體系內則被命名為“ID.4 CROZZ”,并且將價格壓在了25萬以下。
除此之外,國內的自主品牌,也成為了一股不可小覷的勢力。比如說,全球電動車銷量研究機構EV Sales在3月2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1月,五菱宏光MINI EV以3.7萬輛的成績超越特斯拉Model 3的2.2萬輛,排名全球電動車型銷量排行榜榜首。
比亞迪也攻勢頗猛,最新數據顯示,比亞迪3月份的新能源車型銷量已經達到2.3萬輛,其中,比亞迪漢車型3月銷量為1.03萬輛。
這些傳統車企們,開始大反攻,甚至已經出現了勝利的苗頭。比如,雷諾Zoe成功超越特斯拉Model 3拿下2020年歐洲電動汽車的銷量冠軍;去年9月,大眾ID.3車型開始在歐洲交付,10月,該車型便超過特斯拉Model 3,在歐洲市場交付量超過1萬輛,并在當月登頂歐洲電動車銷量榜榜首。
對比之下,特斯拉的銷量在逐漸疲軟,與上一季度(2020年第四季度)相比,特斯拉在2021年一季度的增長率已顯著放緩,環比僅增長2.2%。用特斯拉前董事會成員、長期看好特斯拉的Steve Westly的話總結——“特斯拉不會是電動汽車領域永遠的王。”而剩下的三家造車新勢力,銷量還不及特斯拉的一個零頭,蚍蜉難撼大樹。
面對共同的敵人以及前所未有的壓力,與其各自為戰,不如抱團取暖。蔚來、理想、小鵬與特斯拉,這幾個曾經的生死敵手似乎準備團結在一起,合力對抗傳統車企。馬斯克4月10日隔空祝福蔚來或許就是個新的開始。
當然,當下最卡住喉嚨的當屬缺芯。車企喊出上萬輛的銷量目標后,卻在缺芯面前頗為無力。蔚來就因為缺芯而停工五天。蔚來創始人李斌對外是這么表示的:“(缺芯)對蔚來2季度的供應鏈造成了比較大的壓力,預計在3季度會有所緩解。目前蔚來要做的是每個月力保7500臺的供應鏈產能,但還是有一定的壓力。”
這也就意味著,別說銷量爆發了,也別說能不能搶占多少市場份額,在這些宏大的畫餅式的口號背后,車企們能不能正常地保障生產還是個問號。
*題圖來源于Unsplash。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