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設為書簽 Ctrl+D將本頁面保存為書簽,全面了解最新資訊,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載桌面快捷方式。點擊下載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頁 | 新浪導航

如何控制情緒,如何不后悔?

2021-04-03 08:00:00    創事記 微博 作者:   

來源:秦朔朋友圈

上一篇《走出七萬年前的大腦,感受愛》講到情緒管理的第一步,提高情緒意識,感受你的感受。那么當你意識到自己即將陷入一種不利的情緒狀態時,接下來怎么做呢?

比如你意識到自己要大發雷霆了,可能要說會讓自己后悔的話、做會讓自己后悔的事了,那么怎么辦呢?

黃金搶救期

這時候要趕緊采取行動,分秒必爭,不要錯過黃金搶救時間。

首先是深呼吸,呼吸本來是無意識、自發的,現在得用意識干預一下;

其次,調動五官,色、聲、香、味、觸,眺望遠處,傾聽鳥鳴,嗅嗅香袋,吃塊巧克力,摸摸項鏈、佛珠等佩件,具體的做法因人而異,反正就是讓五官忙起來。

為什么呢?因為人有三個大腦,生理腦、情感腦和理性腦,情感腦和生理腦的聯系比理性腦和生理腦的聯系更緊密,情感腦會劫持生理腦,人就出現各種癥狀,呼吸加快、血壓升高、心跳加速等等,損害健康的正是這些癥狀。

如果理性腦能在第一時間察覺情緒發作,搶在情感腦之前控制生理腦,讓生理腦忙著接受自己的指令而沒有時間接受情感腦的指令,那么傷害就不會發生。這就好比占據了生理腦的通訊頻率信道,這樣情感腦就無法劫持生理腦了。

深呼吸、調動五官讓生理腦忙碌起來不被感性腦劫持后,趕緊找一個好朋友話療,這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但并不是每一個人每一次都有這個條件,好朋友不夠多,或者大家都在忙,這時候你可以去運動。

運動也是阻斷情緒的好方法,你很難一邊跑步一邊生氣,好比兩個摁鍵,一個按下去另一個就跳起來,不可能同時按下去。你可以出去暴走幾公里,或者跑幾公里,或者跳廣場舞,或者狠命練一筐球(往往這時候練球能練出精準發力的感覺,不知道為什么)。

總之運動起來,出一身大汗后,你會發現你已經差不多忘了之前憤怒的原因了,要想一想才接得上。如果還是要發火,那趕緊再深呼吸,重復一下這個流程。

你的情緒不是你

在通過調動五官、話療、運動等一系列方法阻斷情緒發作后,接下來的一步就是馬上啟動理性腦,進行以下的思考:

1.?情緒不過是生化反應而已,從這個角度講,人好比是一袋化學物質,隨時發生著各種化學反應;

2.?某種生化反應持續的時間是短暫的,特別是強烈的反應,越是強烈的東西越不會持久,你不會一直這樣憤怒下去的,或者抑郁下去的,不要害怕,這一刻并不代表你存在的全部;

3.?既然是生化反應,就很容易被操縱。比如現在就給一個暴跳如雷、或者悲痛欲絕的人吃點海洛因,他馬上飄飄欲仙。只是打個比方,千萬不要這樣做,毒品對身體危害太大。那么如果有一種藥,只會讓人感到快樂,沒有副作用呢?

1932年,正值經濟大蕭條時期,阿道司·赫胥黎出版了反烏托邦小說《美麗新世界》,書中將快樂當成最重要的價值,政治的基礎不是選舉、警察,而是一種稱為蘇麻(Soma)的合成藥物,這種藥物不影響健康和生產力,每天所有人都服用這種藥物,他們感到十分快樂。

書中,世界大同,由一個統一的政府統治,不論生活環境如何,每一個人都很快樂、滿意。戰爭、革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甚至罷工、示威游行都完全不可能發生。

這當然是科幻小說,但是說明一個道理,人類的情緒太容易被操縱了。時到今日,人類還沒有發明出蘇麻,但是發明出了百憂解(Protac),用于治療抑郁癥。

抑郁的人吃足夠多的百憂解,就不抑郁了。然而,他也不會感到快樂了,因為百憂解把所有的感受都鈍化了,而不是選擇性地精準鈍化,沒辦法,目前生物科技只能做到這一步。

這三點說明什么呢?說明你肯定不是你的情緒,或者說你的情緒肯定不能界定你,因為產生情緒的生化機制那么多變、那么容易被操縱,怎么可能是你呢?說你是那袋化學物質,就好比說你就是你的細胞,然而人體的細胞一直在更新,在整個人體中,每分鐘有1億個細胞死亡。

指甲細胞的壽命為610個月,肝細胞壽命為150天,味蕾細胞的壽命為10天,腸粘膜細胞的壽命為3天,血液中的白細胞有的只能活幾小時。

正如你的指甲不是你,你的臉不是你,你的手臂不是你,你的肝臟不是你,你的肺不是你,你的心臟不是你,你的情緒也不是你。

歐洲在18世紀晚期至19世紀初期出現浪漫主義運動,強調直覺、想象力、感覺,認為人生在世就是要感受、體驗,鼓勵大家盡量多地去感受各種情緒,去體驗各種經歷。

然而,某種意義上,不是你體驗情緒,而是情緒體驗你。一個人每天會產生1600018000個念頭,絕大部分來無蹤去無影,生化反應的過程太復雜、微妙,根本無法準確地解釋。佛魔一念間。

管理好了情緒,你才能正常、正確思考

就像你接受了你的臉、并給予它必要的護理一樣,你應該同樣接受你的情緒、正視你的情緒、積極管理你的情緒。幾千年來,人們傾向于忽視、貶低情緒,認為情緒是人類動物性的遺留,是低賤的東西,然而現在越來越多的腦科學研究結果表明,感性和理性一樣重要,如果不是更重要的話。

很多人沒有勇氣面對自己的情緒,試圖用理性思考來取代它,結果迷失在自己的思考中。不斷增加的壓力和焦慮會大大削弱我們的思考能力。無法停止的焦慮導致睡眠缺乏,讓人變得越來越憤怒、退縮,最終甚至可能會讓人完全停止運轉。

當強烈或持久的壓力與無助感同時出現時,人們常常會受到重創。神經系統既想快速運轉又運轉不了,這會讓我們處于停滯、凍結的狀態。打又打不了,逃又不知道如何逃,只好僵在那兒。僵的時間有長有短,短的可能幾秒鐘就恢復壓力平衡狀態了,長的可能幾個月、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

十年一覺揚州夢。一個人(主要是女人)可能會困在一段創傷性的戀愛或婚姻中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醒不過來,她們把自己關在虛擬的籠子里真實地痛苦著,虛度光陰。醒來時,女神都變成女巫了。喪子之痛更讓無數人徹底失去了活下去的力量,她們無法接受這種痛苦的情緒,永遠被困在那里,動彈不得。

只有正視、重視、管理情緒了,你才能正常、正確地思考,做出明智的人生決策。你不正視、重視、管理情緒,情緒不會自動消失,你忽視、壓制它,它就會像被堵截的洪水猛獸撲向你,耗盡你所有的心理能量,把你的人生夷為一片廢墟。

提高“不適閥值”,與狼共舞

有時進化形成的生存本能是我們的敵人,生存本能讓我們對很多東西、事情、局面產生不適感,以提高機體的警惕性,及時適當應對,提高生存概率。但是,當我們的不適閥值降得越來越低,低到不合理的程度時,我們的生活就變得難以忍受,我們將陷入不良的行為模式,對自己和周邊人的健康甚至生命造成毀滅性的影響。

現代人類的生存條件越來越好了,令人感到不安全、不舒適的因素越來越少了、越來越弱了,導致人類的不適閥值越來越低,人為災難越來越多、越來越慘烈。大巴車司機和乘客吵架,就把大巴車開出大橋,沖進江水,全車人死亡。飛機機長被降職、炒股失敗想自殺,就讓飛機一頭栽向地面,讓機上所有人陪葬。

所有動物都有三種應激反應模式,打、逃、僵,但是人類作為萬物靈長,還進化出了第四種模式,和。與不適的東西、人、事情、局面和平共處,與之共舞,相克相生,形成平衡,讓它們變成你生命的一部分。

比如疾病,有很多病徹底根除是不可能的,只有帶病生存。治病救人,治病是手段,救人是目的。不能搞成手術很成功,病人死了不要試圖消除其實是不可能消除的東西。人生也是一樣,不要抗拒,越是抗拒,問題越嚴重。

關掉掙扎的開關,接受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的事實,接受自己的平常相貌,接受自己的爆裂脾氣,接受自己不夠優秀的兒子,接受自己不夠溫柔的老婆(或者不夠愛自己的老公)……更重要的是,要接受以下這個事實:所有這一切可能更糟糕,而且可能瞬間就消失。

冥想與佛教

識別壓力過載、管理情緒的前提是提高情緒意識,感受自己的感受,而冥想正是能夠幫助我們做到這一點的好方法。

冥想最開始是一種古老的宗教修行,目的是減輕痛苦。現在普通人的冥想是不帶宗教色彩的世俗練習,讓身體放松下來,讓思維安靜下來,把焦點轉向內在體驗,幫助我們對自我有更敏銳的觀察和意識。

冥想讓我們在感受到威脅時還能保持平靜和專注,這樣我們能夠更好地控制自己,不再失控變成惡魔,說傷人的話,做傷人的事;這樣才可以讓別人更多地感受到我們的善意和愛,看到我們最好的狀態。

據說有研究表明,長期冥想可以改變大腦結構、布線,讓你成為更睿智的人。冥想是佛教修行的一大法門。佛教對人腦的理解似乎比現代腦科學早了2500多年。有人開玩笑說,當科學千辛萬苦爬上山頂時,發現佛陀已經端坐在上面了。

現代腦科學告訴我們,人的情緒不過是生化反應的結果,是飄忽不定、不可捉摸的浮云,不是你本身,不要太當真;而佛教早就告訴我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不僅僅是色即空,色、受、想、行、識,五蘊皆空,一切都是虛幻的,你又何必為了追求或逃避虛幻的東西而苦了自己?

根據佛教的說法,宇宙有三個基本現實:一切事物都會不斷變化(諸行無常);一切事物都沒有永恒的本質(諸法無我);所有情緒都是苦的、沒有什么能永遠令人滿意(諸漏皆苦)。

就算你能夠探索宇宙、銀河系、太陽系、地球、人的大腦、大腦細胞,就算你能夠探索一切,你也無法找到永遠不變的東西、永恒固定的本質,更無法得到永遠的滿足。

人類之所以感到痛苦,就是因為總覺得在某個地方會有永恒的本質,而只要自己能夠找到,就能永遠心滿意足,結果一生受苦。比如很多人追求永恒的愛情(特別是受西方十九世紀浪漫主義文學影響的青年),結果屢屢失敗,最后只好說起碼那些經過屬于我其實某種意義上,不是那些“經過”屬于你,是你被經過了。

只有明白諸行無常、諸法無我、諸漏皆苦的道理,才能達到涅槃寂靜的境界,這就是佛教的四法印當然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對這個四法印的解釋有很大的不同,這里就不區分了。

一般人任由外部環境發生的事情影響自己的心情,像任由外力演奏的鋼琴;積極心理學家說,這是不明智的,誠然,你無法控制外部客觀世界發生什么事情,然而你可以控制你對客觀發生的事情的主觀感受,客觀世界是虛幻的,主觀感受才是真實的;佛教的境界更高,強調主觀感受也是不明智的,你的主觀感受也是虛幻的,不僅僅你的感受是虛幻的,你的想、行、識都是虛幻的。

所以離苦得樂的終極方法是不去感受,不去想、行、識,徹底切斷壓力刺激源,拔掉電源,不玩這個游戲了。比如李叔同,半生繁華半世僧,一念放下,萬般從容。39歲出家,62歲圓寂。

弘一法師病重彌留之際,他告訴身邊的法師:你在為我助念時,看到我眼里流淚,這不是留戀人間,或掛念親人,而是在回憶我一生的憾事。他留給世人最后的絕筆是四個字——“悲欣交集修行23年,似乎并未能進入五蘊皆空的境界,可能是太早圓寂的緣故吧。

被他拋棄的日本妻子,帶著兩個孩子回到日本后,被父母拋棄(父母認為她與李叔同私奔有傷風化),在沖繩島隱姓埋名做護工撫養兩個孩子,在對他的日日思念中活到了106歲。

大部分人應該是做不到出家的,也沒有必要出家,大隱于世,躲到佛寺修行不算本事,真正的本事是在這滾滾紅塵中修行,在這滾滾紅塵中悟見觀自在菩薩,行深船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