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設為書簽 Ctrl+D將本頁面保存為書簽,全面了解最新資訊,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載桌面快捷方式。點擊下載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頁 | 新浪導航

小米100億美金造車 52歲雷軍披掛上陣

2021-03-31 18:20:01    創事記 微博 作者: 商業數據派   

  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羅寧

  來源:光錐智能(ID:guangzhui-tech)

  “那段時間,白天,我都會想到10個必須做的理由;到晚上,冷靜下來,又可以列出10個不能干的理由。”

  “這是我最后一次創業。”52歲再出發,雷軍這次選擇了一個比手機更燒錢十倍的賽道——智能汽車。

  從2月傳聞到3月官方證實,小米智能電動汽車的消息終于塵埃落定,一場豪擲百億的造車終于正式啟動。

  3月30日下午,小米集團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正式批準智能電動車業務立項,擬成立一家全資子公司,負責智能電動汽車業務。首期投資為100億元,預計未來10年投資額100億美元。小米首席執行官雷軍將兼任智能電動汽車業務的首席執行官。

  靴子終于落地,但即使是做出過4家上市公司的雷軍,要下這個決定也并不容易。

  早在2013年,雷軍曾兩次前往美國拜訪特斯拉CEO伊隆·馬斯克,在公開場合雷軍也表達出對電動汽車的興趣。作為順為資本創始人之一,雷軍多年來陸續投資了蔚來汽車、小鵬汽車、Momenta、智行者科技等十家新能源汽車領域相關公司,并且小米在汽車領域的投資也在持續深入。

  雖然對于這一行業,他并不陌生,但投資和自己親手做,仍是天壤之別。

  今年年初,當董事會的建議擺在小米面前,要不要造車的問題再也無法回避,雷軍知道,必須下個判斷了。

  “那段時間,白天,我都會想到10個必須做的理由;到晚上,冷靜下來,又可以列出10個不能干的理由。”雷軍回憶當時的心態,感覺非常糾結。

  最后,微博上的行業調研給了雷軍信心,“小米對硬件對互聯網都很懂,你們應該立刻開始干”,一些從業者對小米和雷軍充滿期待。

  就這樣,經過85場業內拜訪和200多位汽車行業資深人士的深度溝通之后,最終雷軍下定決心開啟造車之路。

  但對于小米這樣一家擁有三萬多名員工,手握1080億元人民幣現金資源的公司來說,如今決定造車究竟意味著什么?成立8年的小米,此次重金投入勝算幾何?“虧得起”的雷軍究竟要給用戶帶來一輛怎樣的電動汽車?他對自己的“最后一次創業”又有什么期待?

  小米造車

  勝算幾何

  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

  汽車作為重投入的行業,巨額且長期的投入是必然,蔚來汽車僅在2016~2018年的三年間就虧損超過200億元,資金鏈曾一度在崩潰的邊緣。

  而對雷軍來說,豐富的現金儲備和智能生態鏈積累,或許是敢挑戰汽車項目的重要底牌。小米在公司公告中表示首期投資100億元人民幣,十年時間投入100億美金。“以小米的現金儲備,我們計劃投入一百億美金。”雷軍表示造車這件事,小米不缺錢“虧得起”。2020年年末的財報顯示,小米賬面現金資源1080億元人民幣,從初期金額上來說,這樣的彈藥儲備不算少,但也很難說萬無一失。

  小鵬汽車創始人,也是雷軍的朋友何小鵬曾經說過,“以前看別人做車100億太夸張,自己跳進來才知道200億都不夠花。”業內人士表示,一個年產10萬輛汽車的生產工廠投資要20億元起步,若沒有上百億的資金,車企要健康運轉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燒錢的同時,相對于手機等消費電子產品,汽車行業的生產周期也會拉長,這意味著小米前期要做的準備更多。

  以國內蔚來、小鵬、理想汽車為例,蔚來汽車2014年成立,到2018年5月才真正交付用戶10輛ES8乘用車,小鵬汽車同樣成立于2014年,2018年1月交付39輛新車,理想汽車2015年創立,到2019年4月才上市銷售,造車時間之漫長,過程之復雜可見一斑,這或許是雷軍對于這一行業十分謹慎的原因。

  如今選擇這樣的時間節點,小米盡管晚于其他競爭對手六七年進入賽道,但整個新能源造車產業鏈卻已經逐漸成熟。根據新銳投行Scale Partners的新能源汽車行業研究報告顯示,作為電動汽車核心部分,成本占比40%的動力電池成本逐年下降,且中國充電樁保有量在近年不斷上升,2019年已經超過50萬個,相比2016年不足20萬的數量,新能源汽車補電問題正在逐步被解決。小米當下進入賽道,相比早早起步的同行們來說自然壓力會小一些。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細節在于小米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技術布局。在2月“小米造車”傳聞時,小米集團與汽車有關的800多項專利就曾被業內人士翻出,集中在無線通信網絡、電數字數據處理、數字信息傳輸、圖像通信、交通控制系統、距離測量、導航等領域,但汽車的零配件專利占比較低。

  而據創新和知識產權SAAS服務商智慧芽分析,電動汽車公司中特斯拉專利價值目前超過2億美元,蔚來汽車專利價值1864萬美元,小米汽車相關專利價值超過1億美元,小米在2015年到2019年的五年時間里,申請專利數量分別是187、186、113、82和70件,此外還有部分專利未公開。

  當然,造車不僅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建立生產基地,人才儲備也是重要一環。36氪此前報道稱,小米集團聯合創始人王川也在不斷尋找汽車行業人才、技術與工廠制造等各種資源,但這些目前都還沒有更具體的消息公布。

  還有一些疑問也暫時不得而知。造車新業務將會在何處落地?產能如何制定?采用代工模式亦或者是自己建廠?究竟繼續走性價比路線還是朝中高端方向?在未得到解答之前,關于小米造車到底有多少勝算的猜測僅僅只是猜測。

  盡可能做最充分的準備,然后看準時機All in,也是雷軍一貫的風格。真正的企業家,多少都得有點賭性。

  順勢而為,汽車是

  “升級版”手機嗎

  在造車這件事情上,小米從資金、技術、人才上都做了各種準備,但真正從造手機到造車,這一方向轉變會給用戶帶來什么?

  去年年底,小米官方在線上舉辦了一場新年許愿活動,其中一位粉絲向雷軍許愿,想要開著一輛裝有全套小米IoT產品的房車環游中國,感受一下“行走的智能生活”。

  這件事最終被小米的工程師們實現,他們改造了一輛房車,并為車內加入了小米的智能音箱、智能電視、空氣凈化器、吸塵器等各種生態鏈產品。雷軍沒有想到“小米第一輛車居然是改裝的智能房車”,但從這件事上,或許更能體現小米如今的獨特性。

  從智能手機起家,擴展IoT生態之路的小米,核心戰略早已成為“手機×AIoT”,這是小米快速成長并區別于其他對手的推進器,AIoT是小米的護城河,而汽車作為AIoT延伸的一部分,自然而然成為小米戰略的重點。

  這也是小米選擇將電動汽車業務成立為全資子公司的重要原因。成為全資子公司意味著雷軍能夠發揮小米最大優勢,將其過去多年積累的AIoT生態鏈優勢心無旁騖擴展到汽車上,也意味著小米在重新開辟賽道的同時,還能將過去成功的軟硬件整合能力放大。

  咨詢造車過程中,有人曾告訴雷軍“汽車就是放大的、裝著四個輪子的手機。”這個觀點雖然略顯簡單,但確實切中了一部分要害。

  手機作為如今連接周圍一切的核心,和汽車的關系越來越親密,小米曾在去年12月與比亞迪共同創立聯合實驗室,搭建技術開發平臺,并且將包括比亞迪、小鵬在內的汽車鑰匙內置于小米手機中,還為蔚來汽車的智能控制等功能提供了支持,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些都是在探索電動汽車和其現有產品線之間的關系。

  不過也要看到,小米此次進入電動汽車領域與智能手機市場逐漸飽和也有一定關系。Canalys發布的最新報告數據顯示,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市場2020年全年出貨同比下跌11%至3.3億臺;2020年全年智能手機的總出貨量為12.94億臺,與2019年的13.87億臺相比,同比下降了6.7%。

  盡管雷軍演講中提到“手機業務好不容易才重回世界第三,這一仗還沒真正打完”,盡管2020年第四季度,小米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位居第三名,市占率為12.1%,在全球前五大智能手機廠商中同比增速最快。但真正的時代大潮究竟是手機還是汽車,一貫以“順勢而為”作為信條的雷軍,恐怕早已有自己的判斷。

  用“人生全部聲譽

  再次披掛上陣”

  “我對于電動車行業非常看好,在過去七八年也投了十家電動車產業的公司。”

  對于一貫謹慎和勤奮雷軍來說,投資小鵬、蔚來等公司顯然要比親自掛帥投身其中風險更低,畢竟一旦決定進入造車領域,注定挑戰重重。但站在電動汽車的十字路口,52歲的雷軍還是選擇再出發,這或許和他對這一行業的熱情密不可分。

  作為科技發燒友,雷軍很早就擁有了特斯拉汽車,2013年前往硅谷兩度拜訪伊隆·馬斯克的他,始終都在關注電動車行業。

  隨著國內電動車的快速崛起,供應鏈的逐步完善,國家政策的支持,新能源替代傳統能源的趨勢,或許讓他看到了這其中不可錯失的機會,但僅僅這些卻還不夠支撐他親自造車,因為越是深入了解,越能明白其中困難。

  “那段時間,白天,我都會想到10個必須做的理由,到晚上,冷靜下來,又可以列出10個不能干的理由。”

  雷軍說,真正決定要造車的時候,小米在微博上做了個調查,結果有超過95%的網友支持小米造車。“期待小米造車的朋友,非常非常多”,這或許從側面推動了他下定決心。

  在一個變化的時代里,要想像當年打敗諾基亞、摩托羅拉等大廠一樣進入新行業打敗大眾、奔馳,新玩家僅僅擁有資金和人才是不夠的,用戶支持同樣非常關鍵。

  小米轉向造車,雷軍自然深知這當中的風險,所以盡管董事會以及外界不少聲音對于小米造車提出希望,但真正要下決定時,小米非常非常慎重。雷軍說,在過去的75天里,小米做了85場業內拜訪和溝通,200多位汽車行業資深人士的深度溝通,4次管理層深度討論會,2次正式董事會。在這之前,他觀察這個行業已經八年有余,而小米創業十年,這樣的變化也在順應時代大潮。

  小米瞄準的方向是智能出行,而在這條路之前,小米已經做到在個人設備、智能家庭、智能辦公方面的深入探索,往前的這一小步,意味著小米打通智能生態的一大步。

  王興曾預言:未來僅有 3 家造車新勢力能存活,分別是蔚來、理想和小鵬。如今小米加入戰場,是否會像當年發布小米手機時一樣成功,進入造車新勢力的第一梯隊?

  如今52歲的雷軍站在新的風口上,正在用“人生全部的聲譽再次披掛上陣”,這一次等待他的,將是更大的挑戰和更廣闊的機會。

  但人生又莫不如此,盡人事聽天命,就沒有遺憾。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