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怪盜團團長裴培
來源:互聯網怪盜團(ID:TMTphantom)
今天上午,國家市場公布了對三起“未依法申報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案”的行政處罰決定:阿里巴巴投資收購銀泰商業股權、閱文集團收購新麗傳媒股權、豐巢網絡收購中郵智遞股權。阿里巴巴投資、閱文集團、豐巢網絡因為違反《反壟斷法》第48、49條,被分別處以50萬元罰款。
如果只看標題,這次行政處罰對整個互聯網行業無疑是極大的利空。如果阿里巴巴收購銀泰、閱文收購新麗、豐巢收購中郵智遞的行為觸犯了《反壟斷法》,那么互聯網公司實施的其他并購活動完全也可能觸犯《反壟斷法》。這樣一來,互聯網巨頭通過并購實現外延增長的道路可能被封閉一大半;中小互聯網公司待價而沽、賣給巨頭實現套現的道路也會被封閉一大半。這樣一個變化顯然可以讓大半個互聯網界和投資界的人晚上睡不著覺,很久很久都睡不著覺。
但是,如果仔細閱讀內文,我們會發現對這些事情的定性其實并不嚴厲,措辭也比較溫和:阿里收購銀泰、閱文收購新麗、豐巢收購中郵智遞這三起案件,主要問題是“均未依法進行經營者集中申報”,也就是事先沒有申報。在案件調查過程中,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評估認為上述三起案件均不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也就是并購本身不需要取消或修改。
樂觀的投資者會得出一個結論:如果上述三起大型并購案都沒有被判定“具備排除、限制競爭效果”,那么互聯網行業發生的大部分并購都不會有類似問題;并購還是照做,只是需要注意提前申報、通過反壟斷評估而已。他們可能認為,反壟斷評估只是走個過場,而且法律規定的頂格罰款也不高——這種觀點實在太幼稚了。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在答記者問時明確提到:“上述三個案件的處罰可以向社會釋放加強互聯網領域反壟斷監管的信號,打消一些企業可能存在的僥幸和觀望心理,產生相應的威懾效果。”對這三起案件的處理不是結束,只是開始,還有大量涉及互聯網領域的“涉嫌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的線索正在調查,這一點也是總局明確提出了的。
總局點名了斗魚與虎牙的合并案,該案仍在審議之中。雖然斗魚、虎牙均采取了VIE架構,但是總局明確表態:VIE(協議控制)架構不能用于規避監管。所以,一切互聯網公司的大型并購,無論是在岸公司(業務)層面的還是離岸公司(資本)層面的,都要依法申報,都要面臨反壟斷審查。
我的個人觀點是,斗魚、虎牙合并通過審核的概率很大,畢竟它們還不是巨頭級別的互聯網公司,也還談不上在游戲直播行業一手遮天;但是合并審查會很嚴肅、流程會比較漫長,而且主管部門可能會提出一些條件,要求合并后的公司承諾遵守。這很可能是一次標桿性的審查:資本市場熱切期待的長視頻、短視頻、電商、社區團購等領域的整合,因此都蒙上了一層陰影,甚至可能不會發生了。
在中國的互聯網行業,過去十年存在一個百試不爽的“競爭規律”:
1.在任何細分市場的初始階段,都會有一大群人沖進去試水,有巨頭也有創業公司;大家拼命燒錢,盡快把市場燒熱,也努力讓自己在錢燒完之前具備自給自足能力。
2.在錢燒的差不多了、市場天花板也基本看到了的時候,頭部公司會主導一輪合并,落后的公司也會想辦法把自己賣掉,從而形成一些“細分市場巨頭”。
3.在整合差不多之后,細分市場內只剩下寥寥幾個巨頭,自由競爭的時代結束了,就可以開始“收稅”了。幸存的巨頭不僅可以把過去燒的錢全賺回來,還會謀求更高的超額收益,并且期待超額收益持續到永遠。
公允地說,上面這套“燒錢-整合-收稅”的玩法,并非總是湊效。例如,在長視頻行業,BAT三巨頭各占一家公司,導致整合遲遲無法完成;在游戲行業,由于內容質量越來越重要,巨頭依托資本和渠道一手遮天的局面一直沒有實現。但是,在很多其他行業,尤其是與電商和O2O相關的領域,“燒錢-整合-收稅”的玩法還是比較成功的,也得到了資本市場的高度認可。
當然,公司和投資人皆不會承認自己是沖著“收稅”去的;他們會用“協同效應”“賦能”“改造傳統行業”等口號,去代替真實的“收稅”意圖。真正的“收稅”行為也千差萬別,有些公司的吃相好看,有些吃相難看,有些則干脆是竭澤而漁——這些并不改變“收稅”行為的本質。它真的給傳統行業賦能了嗎?這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答案經常是否定的。
現在主管部門的態度非常明確:任何以市場集中為手段、以壟斷之后“收稅”為目的的商業策略,都是不受歡迎的。結合前一段時間其他主管部門發布的政策文件和講話,我們可以得出下列可靠的結論:
國家希望互聯網行業改變過去幾年的發展思路。國家不希望少數“巨頭”無限制增長,甚至去控制傳統行業。互聯網行業已經非常富足而強大,現在國家希望它承擔更多的經濟和社會義務,而非僅聚焦于自身的利潤增長。
這很可能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結束。迄今為止,資本市場總是最歡迎“平臺型”互聯網公司——首先是橫跨一切領域的全能平臺,其次是細分市場平臺;至于“內容型”和“產品型”公司則不太受歡迎,“技術型”公司更是不存在。看看主流互聯網公司的市值和市盈率就知道了。
投資人反復強調,他們喜歡“平臺型”公司,是因為它們穩定;而“內容型”“產品型”公司需要一天到晚盯著,業績太不穩定——這只是冠冕堂皇的胡說八道。真實的原因是“平臺型”公司被認為比較適合“收稅”,僅此而已。
移動互聯網的誕生和發展,大大增強了互聯網行業的規模效應和可復制性。急功近利的投資人助推了市場集中的趨勢。最近四五年,很多一級市場投資人在做決策的時候,只考慮“細分市場規模”一個變量,基本不考慮其他因素。說白了,大家就是在到處押寶,押誰能成為下一個“收稅的巨頭”。就算押錯了也不要緊,大不了廣撒網,多押幾次嘛。
作為(前)互聯網分析師,我經常在想:這種滑稽可笑的“收稅思維”,與幾千年前的“占山為王”“此路是我開”,有何本質區別?在這種陳腐思維之下如何誕生偉大的公司?互聯網行業應該以提升用戶體驗為己任、以增進社會效率為盈利來源。站在專業角度,我會對任何商業模式一視同仁;但是站在個人角度,我對任何“收稅的”商業模式不抱任何好感。
一個時代結束了。對于大半個互聯網行業以及大多數投資人來說,這個轉折來得有點快,還需要咀嚼一段時間。肯定會有人認為這只是一陣風,很快就會過去的;如果他們真的這么想,那就大錯特錯了。
舊時代的結束將伴隨著新時代的開始,這個新時代不一定會更壞,完全可以更好。我非常期待在“收稅思維”消失之后,整個市場的重點回歸產品、內容、技術和用戶本身。互聯網行業聚集了全國最優秀的人才,也從來不缺乏資本。只要人力和財力用到正確的方向上,這個行業還能創造更多奇跡。
我期望大家多花時間討論什么是“好內容”,踏踏實實地用心做內容,不要一天到晚想著“依托我們的平臺去推內容”。
我期望大家真正下大力氣研究先進技術,讓技術研發成為互聯網公司的核心競爭力,而不是現在這樣的成本中心。
我期望大家在做電商和新零售的時候,聚焦于提升零售效率、改進供應鏈、倒逼產品改良,而不是坐地收稅。
我期望大家能夠將多年積累的數據和分析框架用于增進整體用戶體驗、開發新產品,而不是大數據殺熟。
如果中國互聯網行業能做到上述幾條,那么不要說未來一兩年的增長,未來幾十年的增長也是有保證的。當然,少了“躺著收稅”的機會,或許會讓一些人不滿,尤其是讓資本市場不待見。可是這一點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互聯網行業要持續創造價值,創造真實的價值。一個銳意創新的行業永遠不會衰落,一群銳意創新的人永遠不會滅亡。
究竟能不能做到呢?就看大家了。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