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創新,困在無人機圍城

大疆創新,困在無人機圍城
2022年04月22日 17:35 市場資訊

  編者按:

  過去多年,人工智能的發展落地不及預期。無論是人臉識別,還是自動駕駛,無論是AI機器人,還是語音助手,都遭遇了不小的麻煩。

  一時間,市場遍布悲觀情緒。

  事實上,任何新技術對社會的改造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無需急功近利,也不用在一時受挫之后,就灰心失望。

  從歷史上來看,汽車的發明到普及用了至少一百年的時間,互聯網從發明到深刻嵌入人們社會生活花了約五十年時間,人工智能即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實現改造社會,也注定是一個漫長且徐徐漸進的過程。

  不如再給AI一點時間,把時間線拉長遠些,或許在不遠的將來,AI真就能還你一個夢寐以求的驚喜。

  作者/黑羊

  編輯/魏曉

  大疆的歷史上,擁有很多耀眼的全球首款。

  這家成立于2006年的無人機科技公司,發布過全球首款航拍一體機、全球首款專業一體化多旋翼飛行器、全球首款會飛的照相機、全球首款自帶4K相機的可變形航拍器等等……

圖/大疆VR+無人機系統圖/大疆VR+無人機系統

  在全球所有蘋果專賣店中,大疆都占據一席之地——某種意義上,大疆的產品被品質和高端生活選中。

  曾經選中大疆的,還有資本。

  紅杉資本中國、遠瞻資本、麥星投資、中恒星光、新天域資本、Accel Partners,大疆背后的資本名單宛如眾星拱月,推高了它的身價——雖未上市,但大疆最高估值達1600億。

  資本追捧、強勢融資、產品過硬、消費級無人機霸主,一切都閃耀著光環的大疆科技,在2020年卻被當年的投資人爆了粗口:

  高價投資大疆以來,企業與他們溝通少,上市沒有消息,退出遙遙無期。

  隨后,大疆又被曝出裁員和產品質量問題。終于在經歷了政策禁飛、黑飛和全球貿易戰后,曾經輝煌的大疆,成了令人不安的科技泡沫、資本棄兒——很久沒有大疆融資的消息、上市也遙遙無期。

  大疆,從無人機頂流墜落成一家普通公司。

  所以必須轉型,大疆要從新的市場中找回舊時的自己。

  如今的大疆,不再只是一家無人機制造公司,還是一家AI公司。其業務也涉足影像控制、智能車載系統,甚至是可編程機器人教育。

圖/大疆影像系統圖/大疆影像系統

  另一面,深耕無人機業務所研發的AI技術,被大疆用于其他領域。比如農業噴藥、汽車自動避障、影像跟蹤或物體識別——大疆將自己的智能技術統稱為AI智能引擎。

  現在,這臺智能引擎所延展的新業務正逐年擴大,但目前仍只占總業務量的25%。

  不過,AI之于大疆,是未來也是現在。大疆要把AI的故事講給資本市場聽,也要用AI技術孵化新的未來。

  大疆需要時間。

  25%的新業務

  大疆曾在一份發給投資機構的融資材料中提及未來理想的營收結構:50%是無人機、25%來自影像板塊、25%來自新業務。

  新業務是什么?皆與AI有關。

  比如醫療影像AI市場、AI教育市場、機器人研發等等——所有新業務都圍繞視覺、算法、影像處理、集成芯片技術,成為一體的人工智能“新興產業”。

  為什么專心做無人機的大疆,不好好工作,要把觸角伸向其他領域?

  這幾年,消費級無人機并不好做。

  比如國家頒布多項針對無人機安全的空管政策,都讓消費級無人機遭受重創——起飛重量超過250克以上的無人機,必須實施登記注冊。而多地設立禁飛區,讓消費級無人機無處可飛,也讓“黑飛”事件頻發,大疆作為消費級無人機領域的頭把交椅,銷售自然深受牽連。

  2020年,《DroneAnalyst 2020無人機市場部門報告》指出,大疆在無人機市場的份額從2018年的74%下降到2019年的69%,這是自2016年無人機分析師開始收集數據以來,這家中國無人機制造巨頭的市場份額首次下降。

  此外,頻頻傳出要上市的大疆,一直也沒有“最新消息”出現。要知道,大疆的200億美金估值還是在2018年,現在是多是少,官方并沒有披露。

  大疆講了50%無人機的故事、25%的影像故事,接下來,該講25%的新業務了。畢竟作為一家人工智能企業,大疆的重頭戲其實是AI技術——它足以撐起那25%的業務。

  這也能解釋,為何當年大疆的投資方紅杉資本詢問汪滔需要什么幫助,汪滔的回答出人意料:“幫大疆舉辦一場機器人賽事”。在后來,舉辦機器人賽事幾乎成為大疆的傳統。

  現在,大疆必須拿出這25%的新業務,或開辟新市場,或為產品添加新的功能。

  大疆的AI是什么?

  飛在空中的大疆,如今正在“降落”。

  2020年后爆發的新冠疫情中,大疆無人機銷售雖保持了相對穩定的業績,但它也明白,業務不能栓死在無人機這一棵樹上。

  于是憑借多年在無人機上積累的AI研發經驗,大疆正在其他領域搞事情。

  產品上,大疆發布運動相機、攝像穩定器、開發可編程機器人、汽車操作平臺甚至麥克風,大疆這些產品最顯著的特征是,都嵌入了其在無人機領域研發的AI屬性。

圖/大疆機器人車圖/大疆機器人車

  比如運動相機的對焦追蹤功能,技術來自無人機攝像中的物體跟焦;AI可編程機器人自動避障,技術來自無人機對物體的分析識別功能;還有麥克風的超遠距離信號傳輸,無人機中的無線傳輸技術也功不可沒。

圖/大疆運動相機圖/大疆運動相機

  技術上,這些從無人機“提取”的AI,也開始學習“地面的東西”——大疆的工程師在實驗室訓練機器、分析數據、模擬落地場景,原來在空中的AI得以運用在不同領域的硬件之上。

  因此,農業植保機可以在天空識別土豆大小的植物;攝像機穩定系統能跟蹤滑雪選手這樣高速運動狀態的人或物體;大疆內部孵化的子公司Livox(覽沃科技)發布的激光雷達,也能準確的對前方物體一探究竟。

  當大疆用新產品和新業務敲開另一市場的大門時,新的領域并不像無人機市場那樣,大疆獨領風騷,這一次,大疆面臨的敵手眾多。

  技術很美 市場難做

  手持AI技術,大疆進入市場的方式通常有兩種,一是直接進入,二是用技術給別人做嫁衣。

  比如在進入智能汽車領域,大疆準備了5年。

  大疆對車的興趣從2015年就開始了,那時,大疆位于美國硅谷的研發中心聘請了之前在特斯拉負責自動駕駛技術的戴倫·里卡多和蘋果公司資深工程師(主要負責天線設計)羅布·施拉博。

  兩年之后的2017年8月,大疆又發布了一條招聘信息,聘請汽車測評編輯。媒體根據這條消息,猜測大疆在默默造車。

  大疆公關部趕緊出來辟謠:

  “你不知道大疆的業務有多大。從大了說,都是人工智能產品。因為是特殊項目,所以我們目前沒有做公開招聘。現階段還不會讓你測大疆自家的產品,會從其他品牌開始。”

  這段意味深長的回復,意思是說:大疆在開發某種與車有關的東西,但大疆并不會自主造車。

  果然,2019年,大疆開始與車企合作并推進自動駕駛技術,到了2020年,已完成車載領域的軟硬件解決方案。大疆的車載方向的主要業務圍繞硬件與軟件全套解決方案展開,包括智能駕駛項目研發、視覺處理技術、路徑規劃等。

  但在這一領域,大疆并不是無敵的,“AI四小龍”甚至各大車企、造車新勢力都有自己的研發團隊,大疆制造的智能車載嫁衣誰來穿,還充滿未知。

  另外的領域,比如2021年全球規模達4836萬臺的運動相機市場,大疆從口袋相機到模塊化相機,運用了穩定防抖、精準追焦等多種AI技術,但面對的對手依舊強大——比如Gopro、Insta360這樣的行業大佬和后起之秀,不僅有全球頂尖的攝像頭技術,且無論在設計還是對極限運動賽事的贊助上,都堪稱行業標桿。

  掌握著AI技術的大疆,或許拿到了行業入場券,但在全球范圍內拔得頭籌,依舊前路漫漫。

  同樣,誓言“即使虧損三年也要在農業無人機市場取得領先優勢”的大疆,在農業無人機這個小眾領域,也使用最先進的AI技術——農業無人機可在高空用AI識別不同植物的信息,并對應不同種植片區別噴灑藥劑。

圖/大疆農業設備圖/大疆農業設備

  這片山頭,大疆的競爭者也有像億航、極飛科技這樣的老牌無人機公司競爭,大疆盡管技術上成熟,但行走市場的步伐并不順暢。

  基于AI,大疆開發出的各種技術都非常務實,技術轉化為產品十分接地氣,且很少有虛無縹緲的概念技術,大多數產品都充滿了人工智能的科技感和人文關懷。

  不過憑借這些技術,想找回那個曾經輝煌的自己,拿到更多市場的第一把交椅和“全球首款”,大疆路漫漫,且考驗重重。(來源:AI藍媒匯)

大疆無人機創新
新浪科技公眾號
新浪科技公眾號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

創事記

科學探索

科學大家

蘋果匯

眾測

專題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數碼 新浪手機 科學探索 蘋果匯 新浪眾測

公眾號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為你帶來最新鮮的科技資訊

蘋果匯

蘋果匯為你帶來最新鮮的蘋果產品新聞

新浪眾測

新酷產品第一時間免費試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學家新聞,精彩的震撼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