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豬增多,就該獵殺?

野豬增多,就該獵殺?
2021年11月27日 10:52 新浪科技綜合

  最近,國內有關野豬出沒的報道不斷登上熱搜,讓這個原本不被關注的動物進入到普通人的生活。野豬為何會增多?它們是最近才增多的嗎?以后野豬還要不要保護?或許不少人會產生這樣的疑問。

  其實,野豬變多的新聞十多年前國內就有了,有關部門也為此采取了包括狩獵在內的各種應對措施。而且,野豬不是瀕危物種,也沒有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在這個背景下,野豬多了是喜還是憂?如何科學理性地看待由此引發的生態和社會問題?筆者認為這才是需要重點關注的。

  野豬是什么時候多起來的?

  野豬是家豬的祖先,在分類上屬于偶蹄目、豬科。野豬是名副其實的“大胃王”,在野外能吃的東西它們幾乎來者不拒。也正如此,野豬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超強,它們的足跡也遍布亞歐大陸。不過,野豬最喜歡的還是森林、灌叢、沼澤等食物資源相對豐富的生境。

  在食物鏈上,野豬是豺、狼、虎、豹等頂級食肉動物的主要食物,因此它們在進化過程中形成的生存策略就是大量繁殖。母野豬通常每年秋季交配、春季產仔,每窩可產4~12頭幼崽,食物充足的年份母豬甚至可以兩年繁殖3次。在缺乏天敵的情況下野豬崽的成活率比較高,一般第二年它們就能參與繁殖。

  了解了野豬的這些特點,就不難理解野豬為何能在短期內實現種群快速增長了。

  野豬不僅是生態系統食物鏈上的重要一環,也是早期人類重要的食物來源之一。考古資料顯示,早在8000多年前人類的祖先就開始圈養野豬了。不過到了近代,由于人類的大量獵捕和對野豬棲息地的侵占,野豬在歐洲不少國家的數量都迅速減少,部分地區甚至徹底消失。20世紀50年代以后,歐洲各國開始重視環境保護工作,經過多年努力生態環境大有改善,當地野豬的生存狀況也明顯改觀。

  國內野豬的數量也經歷了先降后升的過程,但原因有所不同。

  據稱1949年全國的野豬數量超過200萬頭,有些農村還成立了護農狩獵隊,專門捕殺野豬等野生動物。此后幾十年國內野豬的種群數量急轉直下,到90年代初,其野外數量已驟降至幾萬頭。1989年《野生動物保護法》出臺,野豬沒有被列入國家重點野生動物保護名錄,農村地區依然可以獵殺野豬。

  直到2000年國內野豬的保護才迎來轉機:它們被列入當年8月頒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即“三有動物”名錄)之中,禁止隨意獵捕和買賣,給野豬種群的恢復帶來了一線生機。1996年,我國《槍支管理法》實施。由于獵槍被大量收繳,針對野豬的非法狩獵活動隨之減少,客觀上進一步助推了野豬種群的快速增長。

  破解人獸沖突須科學應對

  《野生動物保護法》的實施和獵槍收繳雖然促進了野豬保護,但野豬種群的增長仍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約,如種群基數、天敵數量、棲息地的質量以及環境承載量等。

  進入新世紀以來,國家對生態環境保護越來越重視,野生動物保護也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除了天然林保護工程等重大生態項目的實施,我國自然保護區的數量和保護地的面積也屢創新高,相關執法部門對野生動物違法犯罪活動的打擊力度也持續增強,這些舉措都為野豬種群的增長提供了便利條件。

  可以說,野豬種群的恢復性增長是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展歷程的一個縮影,野豬保護取得的成績對其野生動物保護也有借鑒和參考意義。

  從生態角度看,野豬雖不是瀕危物種,但它們與當地生態系統的關系非常密切:它們可以幫助多種植物授粉和傳播種子;野豬在尋找果實和根莖的過程中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氣性,防止林下植物生長過密,并加快有機物分解;野豬排泄物有助于增加土壤肥力等等。此外,野豬還是多種掠食動物食譜上的一員,它們種群數量的波動直接影響頂級掠食動物的生存。我國虎、豹、狼、豺等食肉動物的生存現狀普遍不容樂觀,這也是導致部分地區野豬種群增長過快的一個重要原因。

  以野豬為代表,如何有效緩解人與野生動物沖突,無疑是我國生態保護領域面臨的新挑戰,急需有關部門本著科學的態度研究和制定解決方案。

  筆者認為,首先,一個地區野豬的數量是否過剩,不能簡單地用是否與人類發生沖突為依據,而是要建立在對野豬種群參數的科學監測和評估的基礎上,如密度、性比、年齡結構、出生率、死亡率等。

  其次,人工狩獵雖然是野生動物種群管理的一種手段,但是否采用還要看能否滿足以下前提:一是該物種的數量已明顯超過環境承載量、二是狩獵的數量不會影響該物種以及該地區其他野生動物的可持續增長。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驗顯示,人工狩獵并非總能奏效,長期效果也有待觀察。只有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從生態系統保護大局出發,才有可能找到有效破解之道。

  (作者系世界動物保護協會首席科學家,本報記者趙廣立整理)

  來源:中國科學報

野豬
新浪科技公眾號
新浪科技公眾號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

創事記

科學探索

科學大家

蘋果匯

眾測

專題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數碼 新浪手機 科學探索 蘋果匯 新浪眾測

公眾號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為你帶來最新鮮的科技資訊

蘋果匯

蘋果匯為你帶來最新鮮的蘋果產品新聞

新浪眾測

新酷產品第一時間免費試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學家新聞,精彩的震撼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