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評論員涂洪長
如今有不少流行語都讓人一頭霧水。當“絕絕子”“集美們”等網言網語成為流行,很多人都可能懷疑自己是否已落伍?但事實上,在流行話語體系中,“落伍”二字已被“奧特”或“out”取代……在這種網絡話語狂歡中,“好好說話”似乎已成稀缺品。
“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近年來,網絡流行語的迭代很快,“××體”層出不窮。在不少人的潛意識里,使用網絡熱梗和流行語意味著年輕、新潮和時尚,是否掌握這些話語關乎代際間能否愉快相處,這種“落伍焦慮”又助長了效仿、跟風之勢,一段時間以來,網絡用語如大水漫灌,充斥各種表達空間。
漢語文化本是不斷更新的,網絡流行語是也是一段時期的社會表情。有人認為,容得下“玩笑”和“戲謔”,本就是漢語包容性、多元化的體現。比如,“給力”“出圈”等網絡詞語,就已逐漸被主流表達吸納。而且,有些網絡段子無傷大雅,有些一時流行的網絡熱梗很快就會過時,大家更多時候要以平常心態觀之。
不過,我們在認可網絡話語創新的同時,也應該認識到,網絡世界的表達也應有規矩、有底線?,F在有不少人都在感慨,有些不良網絡文化甚至網絡“語病”,有可能成為負面情緒的“垃圾桶”和漢語文化的“污染源”。對于一些潛在的危害,有必要保持警醒。
相信很多人都已經注意到部分網絡表達的問題。比如,有一些網民張口閉口“屎尿屁”,討論直奔“下三路”,“傻×”“裝×”“×絲”等臟字滿天飛;比如,有一些網絡平臺和機構熱炒“小鮮肉”“小奶狗”現象,渲染畸形審美;比如,有一些網絡熱門歌曲詞不達意,為了押韻胡編亂造……這些網絡“語病”折射出的粗鄙、油滑和輕佻之氣,可能一定程度上損傷現代漢語的規范和美感,誤導青少年特別是未成年人的語言認知,甚至不利于構建清朗的網絡空間。
存在的未必合理,流行的未必健康。我們不能強求所有表達都一本正經、一臉嚴肅,但也要警惕被泥沙俱下的網絡文化牽著鼻子走,甚至被所謂“魔性表達”纏住舌頭和筆頭。我們的表達創新當然要與時俱進、貼近受眾,但如果對網絡流行文風無原則的遷就、盲從和跟風,不僅不是創新,反而是投機、偷懶的表現。長久下去,表達的健康性、規范性都可能成問題,還談何傳播力和塑造力?
離開了網絡流行詞匯,我們真的沒法“好好說話”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相比嶄新的網絡時代,老祖宗傳下的漢語已經使用了幾千年,一代代中國人都在接受它的滋養和教育。這條博大精深、生生不息的漢語長河,向來有吐故納新的氣象,更有激濁揚清的力量。我們今天所創造的表達經驗,也將接受時間的淘洗和后來者的檢視。從這個意義上說,倡導“好好說話”,堅持表達的守正創新,是對漢語的尊重,更是對歷史和未來的尊重。
來源:半月談新媒體
監制:孫愛東
主編:王新亞
責編:秦黛新
校對:杜肖錦(實習生)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