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寶鋼股份2003年會計估計變更的兩個問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11日 16:56 經濟觀察報 | ||||||||||
■經濟觀察研究院 盧逸飛 無論依據會計上的授權原則,還是公司治理上的權責劃分原則,寶鋼股份僅僅通過董事會決議就進行了重大會計估計變更,且該項變更的當期影響數竟高達19.06億元,人們就可以質疑寶鋼股份(資訊 行情 論壇)針對運輸類固定資產會計估計變更的合理性。除此之外,從會計核算的角度講,寶鋼股份2003年會計估計變更存在以下兩個疑點。
重大會計差錯還是會計估計變更 寶鋼1998年至2003年的凈利潤分別為12.38億元、22.75億元、29.92億元、25.61億元、42.72億元、69.76億元,而公司恰恰在業績大幅上升的2002年和2003年進行了針對固定資產的會計估計變更,影響當期利潤分別為6.35億元和19.06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變更的原因合理,也就是說如董事會報告所稱“國外同類設備更新加快導致進口運輸設備維修備件短缺和排污控制標準提高等因素的影響,原預計使用年限與實際存在的情況存在較大差異”,那么公司為什么不在以前年度對固定資產計提減值準備呢? 退一步說,即使以前年度沒有計提減值準備,現在才發現其不合理,在這種情況下也應該進行重大會計差錯調整,減少以前年度損益,而不是直接按未來適用法沖減本期凈利潤。這兩種截然不同而又看似均合理的會計處理方法導致的結果差異是顯而易見的。 寶鋼股份選擇在業績大幅增長的年度調減當年利潤的會計處理方法,確實掩蓋了變更前折舊費用計提不足對公司以往會計年度表觀業績的粉飾作用。 變更前后數據的合理性 2003年報中董事會報告稱:公司變更前年折舊率為9.6%-16%,全年折舊費用為4.87億元;變更后年折舊率為9.6%-19.2%,應計入本年度的折舊費用為23.94億元。僅此變更,公司的折舊費用就較變更前增加了392%,會計變更真有這么大的功效嗎?進一步研究發現,公司2001年至2004年上半年的運輸類固定資產的折舊比率如圖所示。 公司2003年折舊年限變更前的運輸類固定資產使用年限為6-10年,在其凈殘值率為4%的情況下其年折舊率應該為9.2%-16%,而公司的實際折舊比率在2001年、2002年和變更折舊年限前的折舊比率均不到9.2%(這是全部按照10年折舊的年折舊率,也就是理論上的最小值)。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部分固定資產未計提折舊或者是有一部分運輸類固定資產已經提完折舊仍在繼續使用?在直線法計提折舊的而又不存在會計變更的情況下兩種情況必居其一?。究竟是哪種情況,我們無法確定。 即使2001年和2002年中確有一部分運輸類固定資產已經提完折舊仍在繼續使用,也就是說2001年和2002年的折舊數據合理的話,那么2003年會計變更前后的數據的邏輯上仍然存在很大問題,因為2003年折舊年限變更后的折舊額是變更前的近5倍之多。且不說公司的運輸類固定資產只是有一部分的折舊年限由6年變為5年,即使假設該部分資產的折舊年限全部由6年變為5年,再進一步假設該部分資產變更折舊年限前已經計提了4年折舊,(在以上情況下變更前后的折舊差異是最大的)那么變更折舊年限后的2003年度折舊也只能是變更前的2倍,而絕不會達到現在的近5倍。也就是說,公司變更折舊年限前后的折舊額的差異是不符合數學邏輯的。 同時我們還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從2001年到變更折舊年限后的2003年,寶鋼股份這3年的平均折舊率為10.83%,這個數字在年折舊率9.6%-16%的區間內,也就是變更后從2001年到2003年折舊總額在合理范圍之內,而此后按照2004年上半年推算的全年折舊率是12.04%,也在合理范圍之內。為什么會是這樣,不排除一種可能,公司前幾年少計了折舊,在業績大幅增長的2003年又補提這部分少計的折舊。當然這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情況,但這種可能也絕不能排除。 《獨立審計具體準則第8號——錯誤與舞弊》指出,錯誤包括原始記錄和會計數據的計算、抄寫錯誤和對事實的疏忽和誤解,而蓄意使用不當的會計政策則屬于舞弊行為。 雖然我們不能就此斷定寶鋼的以上行為屬于舞弊,但是此項會計估計變更中的異常現象卻值得我們去認真思考。 系列報道: 相關報道: 相關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