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唱空中國”敘事,同時加快推進資本市場結構性改革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10月23日,滬指收盤報2939.29點,跌1.47%,深成指報9425.98點,跌1.51%,創指報1864.91點,跌1.69%。
這是A股近期持續跌勢延續所致,當日除了青島啤酒、工業富聯等個股有負面消息沖擊外,并無宏觀經濟利空因素。同時,由于香港重陽假期,也無北上資金流出,因此,下跌仍由非理性因素驅動。但是,隨著滬指跌破3000點,一些投資者也看到了投資機會正在到來。
從宏觀經濟角度看,我國第三季度經濟增速超過市場預期,經濟回穩復蘇趨勢明顯,貨幣政策、財政政策都在積極加碼以鞏固夯實經濟復蘇基礎和進程。應該看到的是,我國經濟企穩回暖是基于市場內在的動力,是一種健康的結構優化的增長。尤其是國內消費以及包括新能源汽車、半導體、新能源等新興產業保持較好的增長。因此,我國經濟基本面并不支持股市持續走低。
今年以來,A股持續下跌主要與中美利差擴大有關。為應對通脹,美聯儲持續加息至5.25%-5.5%水平,并暗示今年仍有可能加息一次,中國則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執行持續寬松貨幣政策的國家,利率不斷走低,中美利差不斷擴大并引起人民幣匯率貶值,引發部分外國資本撤離,在股市表現為北向資金持續流出。
最近,美國債市股市加劇動蕩引發了包括A股在內的全球股市出現下跌。上周,由于各期限國債收益率上升,利率可能比市場預期更長時間處于高位,標準普爾500指數周跌幅達到2.4%。本周一,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升至5%,為2007年以來首次,這意味著用于投資估值模型的股票貼現率需要更高,股票吸引力在下降,投資者拋售引發了市場的恐慌情緒,因為美股估值正處于歷史高位,市場擔心國債收益率繼續升高并引發股市踩踏。這種恐慌情緒和市場動蕩傳遞到了A股。
此外,長期以來,北上資金流動的影響力被過度放大,甚至被視為市場風向標,具有定價權。一些境外投行往往以各種理由看空中國經濟,從而形成了一種非理性的“中國經濟不確定”的國際敘事,讓以散戶為主的投資者感覺風險時時處處都在,而忽略具體的經濟數據和企業業績。可見,這種波動現象與中國市場缺乏足夠的長期資金和機構有關。
首先,中美雖然存在較高利差且美股隨時可能陷入動蕩,但中國資本市場還未完全開放,除了所謂北上資金流動外,理論上受美國市場的影響較小。中美處于完全不同的市場周期,美國高利率高通脹,美股估值處于泡沫狀態,經濟可能因高利率時間過長而陷入衰退,股市也可能陷入大幅下跌趨勢。中國市場則處于低通脹低利率狀態,經濟正在企穩恢復增長,貨幣政策穩健,如果說受周期完全相反的美國市場所影響,那么這種影響應主要是心理性的。
其次,A股具有內在的結構性挑戰,包括長期資金較少以及機構投資散戶化。對于向市場注入長期資金的一些措施,比如鼓勵養老金、保險資金或者公積金等入市,則由于各方面對風險的擔憂而尚難以大范圍推行。此外,A股還應更加重視投資者回報,如果投資者權益不受重視,市場就會持續低迷。應該考慮著手改變市場的這些結構性問題。
最后,我國機構要建立自己的敘事體系和主導權,而非被境外機構輸入的觀點和判斷左右。這種敘事的獨立性源于中國市場獨特的周期和經濟運行方式。我國經濟轉型與高質量發展在持續推進的過程中,成果和進步是顯而易見的,我國應對風險的能力與資源也是確定而強大的。在中美競爭的大背景下,境外一些機構唱空中國具有一定的政治因素,我們的機構需要警惕這些政治濾鏡,獨立地系統地辯證地做出判斷,避免機構也出現“羊群效應”。
責任編輯:韋子蓉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