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貝聯合羨煞中信證券 退與不退都是錯(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30日 11:32 華夏時報
中信明哲保身 大洋彼岸正在討價還價,貝爾斯登曾經的“戀愛對象”中信證券卻已經明哲保身。 中信證券毫不掩飾其國際化戰略的雄心。為了避免重蹈野村證券錯失成為國際一流投行機會的覆轍,去年11月,每股在110元左右的中信證券和已經卷入次債危機的貝爾斯登達成了換股協議。 當時,這一合作廣受贊譽,分析人士紛紛表態,稱中信證券在其股價高位與貝爾斯登達成協議,是較為合算的買賣,而中信證券走向國際,有利于開辟亞太以及歐美市場,逐步走向成熟。 但一位中信證券工作人員對《華夏時報》記者說,其實當初也有人擔心貝爾斯登的風險問題,因為當時其旗下已經有兩家對沖基金倒閉。 現在貝爾斯登瞬間倒下,中信證券立刻公告,稱未曾與貝爾斯登簽署任何正式協議,更未支付任何價款,因而公司不會承擔相關的投資風險及損失。 未簽署任何正式協議和未支付任何價款,是因貝爾斯登會計年度的問題而使得中信證券對貝爾斯登的盡職調查沒有完成,也就無法提交相關部門審批。 主客觀原因阻礙中信 未完成是福。但是否也失去了一個走向國際的機會? 早前中信證券也曾與法國里昂證券接觸,但里昂證券明確表示不會將其亞洲業務裝入合資的公司內,導致談判無法進行。但貝爾斯登表示,愿意將亞洲業務裝入在香港成立的合資公司,于是,合作有了可能。 現在的貝爾斯登是否一文不值?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克里斯托弗·考克斯3月20日表示:“貝爾斯登的失敗,并不是因為流動性危機,而是信心危機。盡管貝爾斯登仍然有高級別的抵押資產可以提供給借款人,但是借款人和貝爾斯登的交易伙伴仍然越來越不愿意和其達成融資協議。” 對于摩根大通來說,這項交易還是有利可圖的,否則即使有美聯儲支持,其也不會只甘心做“滅火器”。對比兩家的業務結構,貝爾斯登的大宗經紀業務和全球交易處理業務是摩根大通所中意的,而摩根大通自身的投行業務已經相當出色了,因此他們對此興趣索然。 對中信證券來說,囊獲貝爾斯登的投行業務,卻是大有裨益。盡管中信證券的2007年年報顯示其業績大幅增長,但同樣顯示其沒有擺脫靠天吃飯的弊端。可惜的是,中信又放棄了這個機會。 當初,中信與貝爾斯登簽訂協議時,兩者的股價分別約是110元、116美元,為何當摩根大通僅僅以2美元收購貝爾斯登時,中信卻只是安靜地走開? 譚寧表示,他不對中信證券錯失國際化時機的看法發表意見。只是強調,之前的努力將為其在國際化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中信的國際化戰略不會改變。 張斌分析,參與并購與否,這要根據公司的戰略而定。現在也無法確定美國的情況是否會好轉,避開風險和嚴格監管也是有必要的。這是主觀原因。 “但是美國的金融業還是非常有競爭力的行業。”張斌補充說。 于是,更多的原因集中在了客觀上。摩根大通的收購得到了美聯儲的支持,而為其提供了大量的融資和承擔了一部分風險。張斌認為,中信要在貝爾斯登即將倒閉之時收購,當然無此支持,難度不小,風險也很大。 而美國對中國企業并購美國機構一向審批嚴格、保持警惕。不久前,美國的“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舉行了整整一天的聽證會,題目就是“中國主權財富基金投資對國家安全的含意”,十幾個專家學者和政策制定者到會作了證詞,他們幾乎眾口一詞,對中國剛剛成立的CIC表示出極大的關注和擔憂。 但貝爾斯登的員工們或許樂意見到中國人入主他們的公司,這樣,裁員的比例就不會高得離譜。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