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業板海選大賽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7日 02:09 21世紀經濟報道
丘慧慧 3月21日證監會發布的《創業板規則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與幾個月前流傳到深圳市高新技術產業協會(以下簡稱深圳高新協)秘書長黃云手中的一份“民間版”《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管理辦法》,只有細微的差距: 按照意見稿對備受關注的創業板“門檻”問題的界定,創業板上市公司在滿足“發行前凈資產不少于2000萬元、發行后股本不少于3000萬元”的必備前提下,歷年收益必須滿足以下兩個條件之一:A,最近兩年凈利潤累計不少于1000萬元,且持續增長;B,最近一年凈利潤不少于500萬元,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少于5000萬元,并保持近兩年營業收入增長率均不低于30%。 與“意見稿”相比,“民間版”的出入僅在于B條件的數額差距,前者約定“最近一年盈利,且凈利潤不少于500萬元”,而民間版本的要求為“300萬”。 標準上的細微差別,并沒有影響深圳高新協新近出爐一份《深圳市高新技術企業上市資源(創業板)調查》的權威性,該調查根據此前創業板門檻民間版A、B兩條件的界定,厘選出了符合條件的276家企業。 “考慮到我們采用的是2006年的經濟數據,2007年企業收益普遍增長,所以基本上B條件標準差距對調查結果的影響可以忽略。”黃云說,“我們對企業凈資產作的統計沒有將企業的無形資產計入考慮,并且統計中剔除了已經上市的企業和上市意愿不強的外資獨資企業。”他同時認為,相比深圳市政府此前公布的約有“2000家”候選創業板公司的籠統數據,“276”擠掉了相對不實的水分。 與此同時,創業板的胎動像一劑春藥催生了全國各地政府挖掘本土上市資源的熱情,不僅有天然優勢的浙江投注了相當多的精力,海南、山東、河南等地亦明顯不甘人后,一場圍繞創業板的選秀全面拉開。 “上市資源”軍備競賽 據深圳高新協介紹,此份《深圳市高新技術企業上市資源(創業板)調查》是受深圳市科技局所托組織的專題調研。據了解,此前的一年時間里,各種粗糙的數據影響了深圳市政府培育上市資源的明確性: 最早的,也被引用得最多的一個數據即市貿易工業局披露的“2000家”。“這個數據實際上只是簡單地按照企業的銷售額和凈資產規模做的初步統計。”深圳市科技局人士分析說,這些單一的數字很難反映出創業板的幾個核心問題: 首先,2000家企業中哪些企業有真實的上市意愿?——“一般外資企業基本沒有上市的意愿,這個可以剔除掉。”上述人士說。 其次,如何分辨并剔除那些有規模但欠成長性的企業?創業型公司的標志之一就是高技術、高增長,“規模達到了并不能說明它有持久的創新能力,和良好的成長性”。該人士說,除了考慮經濟數據之外,還要把以上兩條納入,才能真實判斷出各地上市資源的“含金量。” 于是,深圳市高新協另起爐灶,針對科技型創新企業進行了一輪新的選秀。 但顯然,在上市熱情的作用下,更多的地方選秀草草出爐,尤其是在創業企業較為密集的三地——浙江、深圳、中關村,最近幾日均由其金融辦、證監會以及貿工局等官方部門高調主導下,紛紛亮劍: 浙江省證監局局長王寶桐在“溫州論壇”上稱,浙江有108家企業符合條件準備上市,并透露了浙江的“野心”:一方面,浙江省證監局計劃上報20-30家浙江企業,作為首批登陸創業板的企業;其次,未來“浙江幫”欲在創業板中占到1/3席位。他同時還強調了,浙商聚集的溫州,“能在5月前完成上市所需各項準備”。 而中關村科技園區也在其公開數據中介紹:根據2007年底的數據,中關村2007年底凈利潤超過1000萬元的企業大約有500家左右,過億元的有上千家。按照目前創業板“意見稿”設定的門檻,中關村符合標準的創業企業將有1000多家,其中至少有300家企業可以作為創業板的重點企業來培育。 深圳市貿易工業局局長王學為近日亦修正了深圳市符合創業板上市條件的企業數量有“1100家左右”。 “這些數據之間沒有可比性。”黃云說,以深圳市而論,1100家與276家其實是不同部門得出的不同結果:貿易工業局的統計沒有行業限制,相對注重單純的凈資產和銷售數據;而科技局的統計則傾向科技型行業,所選取的企業樣本必然首先滿足一個條件:企業產品在國家頒布的《高新技術產品目錄》中,也就是企業所處行業必然是附加值相對高的高科技領域——“這比較符合創業板的特點。” 深圳高新協的調查結果顯示:符合創業板上市條件的276家企業,相對呈現比較良好的基本面:一方面“硬件”均值遠大于意見稿的要求——平均年銷售額1.44億元,平均凈資產8219萬元,企業平均存續時間8.22年;另一方面,行業分布也較為理想,從事電子信息業的占53.62%,新能源占19.20%,機電占11.96%,醫藥行業占7.81%,環保行業點6.16%,其它行業只有1.45%。黃云認為,滿足A條件的有209家,滿足B條件的有123家,而同時滿足A、B兩個條件的則有約60家——“你可以理解為,最優質的企業有60家,因為他們既有了規模,還有成長性,這是PE最感興趣的。” 深交所一位曾到各地巡回調研“上市資源”的人士評價,深圳市科技局近期這份統計“權威性會高一些,其它地方不是不可以統計出來,是本身資源基礎不如深圳理想”。他說,全國優質的公司儲備首選廣東、浙江兩地,“浙江、廣東的民營企業相對比例高,質量好,而深圳的民營高科技企業相對數量又要多一些”,他認為,相比而言,中關村的“1000家”上市資源統計可信度較低,“可能包含了不少流通領域的公司,成長性不會太好”。 而無論如何,“創業板肯定是一下子容不下幾千家企業的,”該人士笑稱,“目前中國主板與中小企業板的上市公司數量也不過是1500多家。”而顯然,胎動中的創業板大有千軍萬馬爭過獨木橋之勢。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