鈉離子電池火了:工信部表態,機構現分歧!能否從儲能走向動力?會不會撼動“鋰大爺”地位?
包鋼業績暴增32倍!減產和漲價之后,整個行業的利潤有了火箭般的增長!機構:當下正是新繁榮的起點
文 陳嘉禾
最近,雪球論壇上一個投資者發的貼子火了起來,大意是說投資長春高新(000661)的股票,已經把本金虧光了,心情感到十分壓抑。
投資失利,從來都是一件讓人感到糟心的事情,尤其是對于那些重倉投入的投資者來說更是如此。仔細查看了一下長春高新的股價,這個股票從2021年5月17日的最高點523元(2021年8月27日前復權價格,Wind資訊計算,下同),下跌到8月27日的257.77元,跌幅達到51%。很明顯,這位倒霉的投資者在股價下跌了51%的時候把本金虧完,一定是使用了至少1倍于本金的融資杠桿。
芝焚蕙嘆、物傷其類,在感到唏噓與惋惜之余,我不禁想到了一條巴菲特和芒格曾經無數次教導人們的投資鐵律:不要用金融融資類杠桿做股票投資。
為什么不要用杠桿
在今天的證券市場里,借錢做投資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大量的金融公司都給投資者提供各種各樣的融資杠桿。在內地資本市場,正規經營的證券公司所提供的股票投資杠桿,倍數一般不超過1倍。但是同時,數量眾多而魚龍混雜的民間融資,卻很容易突破這一限度。在海外市場,各種金融投資杠桿更是品種繁多,杠桿倍數也可以達到很高,有些外匯投資甚至可以達到上百倍的杠桿。
用融資杠桿投資股票,看似可以放大收益,但是這些所有的杠桿,都有一個致命的問題:會因為價格的下跌,而讓投資者提前還錢。
在股票投資中,判斷一家公司值多少錢是相對比較容易的,困難的(或者說不可能做到的)是判斷公司的股價會如何波動。也就是說,如果一家公司現在的股價是10元,我們經過充分計算,覺得它的價值其實是50元,這個工作是相對比較容易的,只要有足夠的商業和財務知識就可以。但是,這家公司的股票到底是從10元直接上漲到50元,還是從10元先跌到2元,再上漲到50元,則是我們沒法判斷的。
如果一位投資者不用杠桿,那么不管這家公司的股價是直接從10元上漲到50元,還是從10元先下跌到2元再上漲到50元,對于這位投資者來說,結果都一樣:他會賺5倍。只不過在第二種情況下,投資者的心情會更加忐忑一些罷了。而解決心情忐忑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出去旅游半年,或者按九圜青泉科技總經理馬言的話說,“去馬達加斯加讀個狐猴研究專業再回來,中間幾年的股價波動閉眼睛不看”,這些方法都是可以的。
但是,如果投資者用了杠桿,那么事情就會變得大不一樣。
如果這只股票從10元先跌到了5元,再漲到50元,那么用了本金1倍以上杠桿的投資者,都會在5元被強制平倉。由于有預警線的存在,甚至實際能承受的杠桿倍數還會小于1倍。而如果股價先跌到2元、再從2元漲到50元,那么只要用25%以上的杠桿,投資者就會熬不到股價漲到50元的那一天。
以上所說的,只是一個假設的模型,但是投資者千萬不要以為“從10元先跌到2元再漲到50元”的例子很極端,不會在真實市場中出現。實際上,在真實的股票市場中,這種“先暴跌再暴漲”的事情,可以說屢見不鮮。
以香港股票市場的長城汽車(02333.HK)為例,我的一位做價值投資的朋友,就因為用了杠桿做投資,曾經險些在這家公司上差點栽過跟頭。
根據Wind資訊的數據,長城汽車的股票價格從2015年的最高15.327港元,下跌到2018年的最低3.486港元,跌幅77%。然而到了2021年8月,這同一只股票又上漲到了最高39.000元,比最低點上漲了10.2倍。
我的這位朋友因為重倉長城汽車、并且使用了杠桿,在最低點的時候極度煎熬:他本來可以更輕松地賺上這筆錢。從2015年的15.327港元到2021年8月的最高39.000港元,6年的時間取得154%的回報,應該是一件讓人從到到尾感到愉快的事情。后來,每當說起這次交易,他都感慨萬千、心有余悸:以后再也不敢用杠桿了。
在一本互聯網上流傳的小冊子《沃爾特·施洛斯資料集》中,也記載了一則使用杠桿投資的傷心故事。我把原文摘抄于此,讓大家感受一下這則故事的沉重。
“GEICO保險公司(美國最大的汽車保險公司之一)25%的股份在創始人家族手里,利奧·古德溫(Leo Goodwin)去世后,他的兒子繼承了股票。為了做其它生意,他的兒子沒有賣出GEICO的股票,而是抵押股票來籌借本金。1976年,GEICO暴跌,他還不了債,銀行清了他的股票,他自殺了。”
要知道,GEICO保險公司是巴菲特的成名之作之一,巴菲特依靠投資這只股票賺了很多錢。但是,就是這樣一家優秀的公司、這樣一個長期來說非常優秀的股票,它的創始人的兒子,卻因為使用股票進行了融資(本質上和融資投資股票一樣),卻遭到了完全相反的命運。
巴菲特的一則軼事
有的投資者也許會問:“以上所說的,都是單只股票上,滿倉用杠桿的例子。那么,如果我有一個大型投資組合,難道不可以用一點點杠桿,比如5%嗎?比如我投資的是股票型ETF,用5%的杠桿,難道會碰到股票指數下跌95%的情況嗎?”
那么,對于這樣一個巨大的投資組合,自己明知它的長期復合回報率遠高于融資杠桿的資金成本,難道5%的融資類杠桿也不可以用嗎?
類似以上的“超低杠桿”邏輯,還有兩個類似的使用低杠桿的邏輯,也經常被保守的投資者所提及。一是如果投資組合的股息率達到5%,那么每年借入5%的融資杠桿,第二年光投資組合的分紅所產生的現金流,就可以覆蓋杠桿了,風險實在很小。二是如果自己每年的工資可以存下一些錢,那么提前借入這么一點錢的杠桿也是可以的,因為第二年工資就能還上了。
的確,從投資推演的概率上來說,使用以上三種杠桿,即相對于分散投資組合超低比例的杠桿、等于一年股息的杠桿、等于一年現金收入存款的杠桿,和之前所說的在單一股票上使用高杠桿,風險并不可同日而語。甚至,這種超低水平的杠桿,也讓人很難找到風險點在哪里:這也是困擾我的一個因素,讓我多次想動搖巴菲特所教導的“不要用融資類杠桿”的投資宗旨。
但是,我最終沒有選擇使用這種杠桿,這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原因,不是擔心5%的杠桿會導致投資組合覆滅,而是擔心一句話:“浸潤之譖、膚受之愬。”
浸潤之譖、膚受之愬,這句話出自《論語》,原話是孔子說“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明也已。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遠也已。”也就是說,人最怕的,不是疾風暴雨般的影響,而是潤物細無聲的耳濡目染、日漸改變。而如果這樣慢慢地影響,都不能讓一個人動搖,那么這個人才能稱得上是孔子所稱贊的明、遠。
一般來說,人們最怕的,不是激烈的變化,而是緩慢的影響。比如說,一天打游戲打到通宵,大多數人都會自責,覺得自己太放縱了。但是刷會兒手機看看無聊的信息呢?下班以后在路上看會兒無聊的視頻呢?這個好像不影響吧。但是久而久之,之前高度的紀律性也就慢慢頹廢了。
對于杠桿來說,事情也是一樣。如果我們用5%的融資杠桿,賺到了一筆沒什么風險的錢,那么8%可不可以呢?好像也可以。那10%呢?15%呢?好像問題都不太大。那20%怎么樣?25%呢?
總有一天,在使用杠桿賺錢帶來的快感刺激下,我們很可能會不斷突破自己的上限,最終把杠桿加到一個“和前兩天差別不大,但是終于足夠危險的地步”。而我之所以不使用哪怕是5%的杠桿,或者是前述三種風險極低的杠桿,這里真正的原因,并不是因為我害怕這樣風險極低的杠桿可能帶來致命的風險,而是我害怕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心念,在杠桿帶來的財富刺激之下,一點點放大自己的風險承受度,最終走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
在《沃爾特·施洛斯資料集》中,還記錄了一個巴菲特的小軼事,讓我們看到了股神對自己的嚴格要求。曾經有一次,巴菲特和一個人打高爾夫球,這個人對巴菲特說:“沃倫,在這個18洞球場里,你要是能打出一個一桿進洞,我就給你1萬美元。你要是打不出來,就給我10美元。”
高爾夫球的一桿進洞非常難打,但是10美元畢竟也不多。巴菲特想了一下,說:“我不跟你賭。”
那人問他:“為什么?你最多不就輸10美元嗎?贏了你就能賺1萬美元!”
巴菲特回答說:“小事不守紀律,大事也不會守紀律。”
消費類與融資類杠桿的區別
巴菲特對自己嚴格的要求,讓他成為了這個星球上投資做的最好的人。但是,巴菲特在反對金融融資類杠桿的同時,卻在自己的投資組合中,通過運營保險公司、使用浮存金的方式,大量使用了杠桿。
這種杠桿,我將其稱為“消費類杠桿”,這是一種和金融融資類杠桿完全不同的杠桿,需要加以區分,在此特地說明。
簡單來說,金融融資類杠桿會在投資組合短期下跌的時候,要求你提前還錢,或者增加抵押品、或者清盤。但是,消費類杠桿則不會出現上述情況:你借了這種錢買來的東西,哪怕跌的只剩1%,你也不用提前還款,而是只要把每月的貸款還上就行。
舉例來說,借了幾萬元買了一條鉆石項鏈的人,哪怕項鏈被人偷走,也不用提前還上本金。而一般來說,房屋貸款也不會讓貸款人提前還本金,只要每個月把月供還上就行。對于保險公司來說,事情也是一樣,沒人會因為投資組合的下跌,就要求保險公司提前兌付保單。
以上,是關于消費類與融資類杠桿的區別,需要加以說明。當然,對于一般投資者來說,在證券市場里很難直接借到消費類杠桿,所以了解這個知識點的目的,主要在于知道杠桿與杠桿的不同。當然,如果投資者能借到類似巴菲特的消費類杠桿,那一定是一件值得珍惜的事情。
尋找穩妥的投資方法
在證券市場里,人人都想賺錢,這本來沒錯。要是不想賺錢的人,根本也就不會來這個市場了。但是,賺錢的方法多種多樣,而使用金融融資類杠桿,只是其中最簡單粗暴的一種方式。
這種杠桿如果用多了,有一天也許會給投資者帶來滅頂之災。而用少了,雖然看似沒有風險,但是日積月累,會讓人逐步放下自己的心理防線,陷入到追求高風險高收益的危險境地。這正所謂“立身成敗,在于所染。蘭芷鮑魚,與之俱化。慎乎所習,不可不思。”(語出《貞觀政要》。)
其實,資本市場的賺錢機會,遠遠不止杠桿這一種。對于想賺錢的投資者來說,何不選擇更加穩妥的方法呢?多研究一些上市公司,多尋找股票的價格與價值之間的錯配、股票與股票投資機會之間的錯配,多分析一些商業模式,如此這般,既可以找到更多高收益的投資機會,又能分散投資組合的風險,還能改善自己的商業視角與洞察力,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責任編輯:王涵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