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90后”“00后”成電信網絡詐騙主要受害群體
上海市公安局近期披露,本市接報的電信網絡詐騙既遂案件中,1990年以后出生的受害人數量占全部受害人數量的比重超過六成。這與一般的大眾認知相悖,大多數人認為中老年人更易受騙。事實上,作為互聯網原住民的“90后”“00后”等年輕一代,日漸成為詐騙團伙的主要目標。
記者從上海警方獲悉,近兩年,本市30歲以下的電信網絡詐騙受害人數量顯著升高,個案損失也在增加。與此同時,針對年輕人的詐騙手段也更多,兼職刷單、網購退貨、虛假網絡貸款、游戲充值等,都是年輕人容易上當的詐騙圈套。
在校大學生被洗腦
“那一刻完全陷進去了”
“我從來沒有申請過網貸。”丁輝一開始是警惕的,但他聽到對方說有借貸記錄可以提升信譽度,就產生了興趣
今年3月25日,上海某高校大三學生丁輝接到一個陌生號碼來電。對方聲稱是一家網貸平臺客服,收到丁輝的貸款申請,征信系統里查詢到他信用良好,可以向他提供無抵押、無利息信用貸款。根據對方的說法,良好的借貸記錄可以提升用戶信譽度,對以后向銀行申請房貸等都有助益,但需要核驗申請人的還款能力。
“我從來沒有申請過網貸。”丁輝一開始是警惕的,但他聽到對方說“有借貸記錄可以提升信譽度”,就產生了興趣。為了搞清借貸規則,他再三追問對方“是否需要上傳身份證”“是否會收取其他費用”等。在對方反復承諾下,丁輝半信半疑轉接了“審核員”的電話。“審核員”準確報出丁輝的姓名、手機號,甚至是身份證號碼。“審核員”告知他,網貸平臺是“經中國人民銀行認證、授權”的,征信系統是相通的。
當時已是晚上8時多,為了進一步打消丁輝的顧慮,“審核員”提出可以即時審核他的貸款資質。“他說,因為我的信用記錄良好,可享受VIP用戶待遇。”與“審核員”通話的同時,丁輝收到一條帶鏈接的短信。“審核員”在電話里要求丁輝點擊鏈接,下載網貸平臺的內測版軟件。所謂“驗證”,是讓丁輝在平臺上綁定一張銀行卡,然后用手機銀行將1000元轉到指定的“公司賬戶”。“審核員”說轉賬金額會立刻返還,丁輝也確實收到銀行的資金變動提示。他開始相信這是正規的“還款能力”驗證程序。
完成銀行卡驗證后,對方開始探聽他的支付寶余額,并讓他把余額里的2000元轉到指定銀行卡,進行更全面驗證,說“這個驗證可以提升貸款額度”。按照“審核員”指令,丁輝打開支付寶,再次重復之前的操作。這次收款賬號跟之前一樣,實際是個人賬號。但這一次的驗證資金沒有立即退還。對方表示,平臺跟銀行的后臺往來系統正在升級,資金往來通道暫時切斷,保證在當晚24時前退還驗證金。
兩人的通話還在繼續,丁輝按照對方提出的“為保證通話質量,不能開免提”的要求,一邊接電話,一邊操作轉賬。“當時整個人都處在慌亂中。”丁輝后來說。緊接著,“審核員”探聽起丁輝的微信零錢余額,并讓他把微信零錢提出來轉到銀行卡,他才有所懷疑。丁輝的微信錢包里有1萬多元,是為參加語言培訓準備的報名費。他感覺數額太大,提出分筆驗證,每次驗證2000元。驗證過程中丁輝手機信號并不好,連線突然中斷。再次接通時,“審核員”嚴肅地說,驗證過程不能中斷,一旦3分鐘內聯系不上丁輝,系統會判定他存在虛假認證可能,就會凍結所有資產。為防止電話再次中斷,丁輝一次性驗證了1萬元。然而,這筆錢也沒有返還。丁輝慌了,立即詢問“審核員”原因。對方隨即給出查詢結果,稱丁輝未如實告知信用額度,信用評價存疑,要先將錢凍結。
根據“審核員”的指示,丁輝又登錄所謂征信網站,輸入名字、身份證號等信息后,顯示他確實被凍結1萬元。在“審核員”繼續要求他把支付寶“借唄”的2.4萬元額度提取出來進行驗證時,丁輝遲疑了,提出第二天再驗證。“審核員”表示,如果現在中斷驗證,系統會自動認定丁輝是惡意驗證人,不僅征信會有污點,且之前凍結的錢在當晚24時前無法追回。為了保護自己的征信記錄,丁輝又一次選擇相信對方。然而,“審核員”堅稱,他們看見的信息與丁輝自述的不一致,要求他下載其他借貸軟件,以確認沒有其他信用賬戶。
丁輝終于意識到自己可能被騙了,在室友提醒下,立即報警。警方查詢發現,丁輝轉賬的銀行賬號其實來自西部某省一名年輕人,經核實,這個年輕人的銀行卡被人用幾百元錢收走用于詐騙。回想自己在騙子引導下一次又一次轉賬的舉動,丁輝覺得像是“在幫騙子給自己洗腦”,那一刻完全陷進去了。
未成年人幫人刷單
“騙子看中家長的錢包”
很多未成年人受害者的家長沒有履行好監護責任,對孩子使用手機不加管束,對支付賬戶密碼的保管也不到位
丁輝遭遇的其實是一種成熟且常見的電信網絡詐騙類型。近年來,在其他各類刑事案件數量逐年下降的同時,電信網絡詐騙的案發率卻一路升高。從受騙人員年齡分布看,“90后”已成為詐騙分子的重點詐騙對象。在上海,“90后”受騙人數遠超其他年齡段人數,算上“00后”“10后”,31歲以下的電信網絡詐騙受騙人員占比達62.7%。公開資料顯示,去年全國范圍內的電信網絡詐騙受騙用戶中,“00后”群體數量超過“60后”,占4.3%,進一步反映出詐騙分子正逐步把目標向熟悉互聯網但風險防范意識較差的年輕學生群體轉移。
這與一般公眾的認知相悖,大多數人認為中老年人更容易上當受騙。上海市公安局刑偵總隊九支隊接警處置大隊大隊長吳強說,這跟電信網絡詐騙的發展趨勢及“90后”生活習慣密切相關。據上海警方此前披露的數據,近兩年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法已呈現從電話、短信向網絡端發展的趨勢,網絡詐騙案件占比超過85%。“之前針對中老年人的詐騙主要是利用電話、短信實施。這兩年,利用網絡實施詐騙的情況越來越多,受害群體也呈現年輕化趨勢。”吳強還表示,作為互聯網原住民的“90后”“00后”群體,接觸網絡時間長、深度深,但由于缺少社會經驗,對各類網絡信息的甄別能力較弱,更容易掉入專業詐騙團伙設置的圈套。
從詐騙類型來看,發生在上海的“90后”“00后”等群體遭遇的電信網絡詐騙既遂案件中,兼職刷單類占24.7%、網購類占23.2%、冒充客服類占13.2%、“殺豬盤”類占12.1%、虛假貸款類占10.3%、冒充微信或QQ好友類占4.7%、其他如投資理財類占11.8%。這些詐騙手法并不新奇,卻足以讓涉世未深的年輕人甚至未成年人“入套”。今年5月15日,家住靜安大寧地區的12歲少年陳子涵,就因“兼職刷單”被騙1.46萬元。
據靜安公安分局刑偵支隊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偵查隊隊長孫蓀介紹,陳子涵在“快手”上看到一則“幫他人刷銷量,就能獲得報酬”的廣告信息,就添加了對方留下的QQ號。“跟常見的刷單詐騙套路一樣,騙子讓他先充值加入刷單群,然后從便宜的貨品開始,給他返還購物金并給予報酬,以此為誘餌。到后來,要求他購買的物品金額越來越高,騙子就不返還購物金了。”孫蓀告訴記者,陳子涵被騙的資金,全來自他母親的支付寶賬戶。“一開始是孩子說要買幾十元錢的東西,家長把支付密碼告訴孩子了。家長開始也沒注意余額變化,到晚上才發現賬戶少了1萬多元,這才得知孩子被騙。”
類似情況并不罕見,越來越多詐騙團伙已盯上未成年人。“騙子設計這些針對年輕群體的圈套,看中的其實是家長的錢包。”孫蓀說,他接觸過很多未成年受害者,部分原因是家長沒有履行好監護責任,“家長對孩子使用手機不加管束,對支付賬戶密碼保管不到位,給了騙子可趁之機”。
對于大學生群體來說,受騙最多的是兼職刷單類詐騙。在民警看來,很多大學生因缺乏足夠的社會經驗,容易被這類騙局迷惑。“犯罪分子正是瞄準初入社會、沒有穩定經濟來源的年輕人想賺錢的心理,誘惑他們步步落入刷單陷阱。實際上,刷單本身就是違法的。”
(文中丁輝、陳子涵為化名)
責任編輯:陳嘉輝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