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股價不漲真相:董明珠非把業績型公司變成故事型

格力股價不漲真相:董明珠非把業績型公司變成故事型
2018年10月22日 10:58 中外管理

【線索征集令!】你吐槽,我傾聽;您爆料,我報道!在這里,我們將回應你的訴求,正視你的無奈。新浪財經爆料線索征集啟動,歡迎廣大網友積極“傾訴與吐槽”!爆料聯系郵箱:finance_biz@sina.com

  格力股價不漲真相:別人僅僅講故事吹牛,董姐瞎折騰執行力還強

  中外管理雜志

  文/劉步塵

  格力電器經營業績雖好,股價卻并不怎么爭氣的根源:董明珠非要把一家業績型公司,變成一個有故事的企業。事實上,除了徒然增加不少爭議,她并沒有達到目的。

  10月8日晚,格力電器破例發布2018 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預計當期實現營業總收入1490.51億元-1508.55億元,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5.78億元–215.68億元。“營業總收入”和“凈利潤”兩項指標,均逼近2017年全年水平。

  這是一份堪稱完美的成績單!

  某網站當晚發起一個活動:猜猜明天格力電器漲多少?猜多少的都有,猜漲停的居多,也有猜漲7%的,比較謹慎的猜漲3%的。實際漲多少呢?2.37%,第二天又跌掉1.34%,這個結果讓不少格力股民失望:這么好的業績,怎么還是拉不動格力電器的股價?

  平心而論,在中國,能比得上格力電器這么優秀的企業不多。別的不說,凈利潤額及凈利潤率兩項指標,均比最大競爭對手美的集團高出不少;尤其凈利潤率一項,比大家一致崇拜的華為還高。但表現在股價上,格力電器動態市盈率只有不到9,尚不及業績堪憂的海信電器。投資者一直鬧不明白,怎么會出現這種市盈率“倒掛”的現象?到底問題出在哪里?

  根結在于:“風”又轉向了

  就像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旋律,我發現資本市場也有一個“主旋律”現象。

  什么意思呢?比如說,兩年前的投資者和五年前的投資者相比,對互聯網價值的認知可能大相徑庭;今天的投資者和兩年前的投資者相比,對實體經濟價值的認知也有很大不同。我稱之為:“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

  2016下半年,互聯網的標桿企業樂視生態遭遇信任危機,“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互聯網概念隨后不久集體下行。

  投資者開始尋找新的投資方向,恰好時值國家力推“中國制造2025”戰略,于是,實體經濟映入投資者眼簾,猛然之間,投資者發現:哎呀,我們犯了一個大錯誤,互聯網企業只會講故事,根本沒什么業績;你看,這些實體經濟企業多好,盈利能力那么強,價值被嚴重低估,多好的投資機會!

  投資觀念呼啦一下子變了,從互聯網轉向實體經濟。投資者潮水一般涌向格力電器、美的集團、青島海爾等一批行業地位高、盈利能力強的家電企業。格力電器自此股價大幅攀升。彼時,家電巨頭特別有自豪感:土里埋不住夜明珠,我們的價值終于被發現了!

  潮水來得快,退得也快。好景不長,僅僅一年有余,投資者就開始抱怨實體經濟的投資價值了。

  他們發現,實體經濟企業根本不適合“炒股”:因為它業績增長不可能像互聯網企業那樣具有夢幻色彩,而且它有一個非常大的短板——沒有互聯網企業那樣講故事的能力。總之一句話:實體經濟沒有大的想象空間。

  于是,投資者開始拋棄實體經濟企業,開始新一輪尋找。

  新的投資主旋律是什么?不知道,不清晰,今天的投資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迷茫。

  A股市場的心態,從來就是炒股第一而非投資第一,“賺快錢”的心態讓大多數股民變成了沒有耐心的猴子,當他們面臨在“有故事”和“有業績”之間二選一時,他們更愿意選擇有故事的企業。

  這一點,在樂視網身上體現得尤其充分,看看樂視網都垃圾到什么樣了,不照樣有人押注賈躍亭嘛。

  有業績沒故事的企業適合投資,有故事沒業績的企業適合炒股。

  一旦投資觀念發生變化,企業在股民心目中的地位隨之改變。

  格力電器本質上屬于業績型公司——雖然掌門人董明珠特別渴望通過頻繁地出現在人們視線里的方式,讓格力電器成為一個有故事的企業。事實上,除了徒然增加不少爭議,董明珠并沒有達到目的。

  這恐怕才是格力電器經營業績雖好,股價卻并不怎么爭氣的根源。

  當然了,格力電器漲上去難,跌下來也不易。2018年至今,美的集團跌了25.6%,青島海爾跌了約27%,小天鵝A跌了約30%,老板電器跌了58%,格力電器跌了約12%,跌幅算是比較小的。

  格力自身的不確定性是第二層因素

  什么樣的股票最值得投資?當然是業績好又有故事可講的企業。

  要業績有業績,要故事有故事,今天明天都很好,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價值投資”型企業。

  的確,格力的今天確實很好,但是明天呢?就不一定了。炒股炒的是什么?是預期。格力電器的明天具有很明顯的不確定性,這讓投資者對格力多了許多擔憂。

  上面提到,董明珠這幾年保持了超高曝光率,就是想給媒體及資本市場提供更多關注的機會,讓格力成為一個有故事的企業。問題在于,故事也有好壞之分,并非所有的故事都是投資者愛聽的,尤其是那些講得并不怎么成功的故事。

  比如格力做手機的故事,大家早已耳熟能詳,我就不再贅述了。不管董明珠多么不情愿承認,事實擺在那里:格力做手機已經徹底失敗,未來成功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

  格力做新能源汽車,照樣一波三折。從今年集中爆發的各種關于珠海銀隆的負面報道看,董明珠個人投資珠海銀隆也是一個失敗的決策。由此可見,“格力曲線進入汽車領域”的夢想也沒那么好實現。

  格力做芯片,爭議同樣非常大。誠如董自己所說,“別人做芯片股票大漲,格力做芯片股票大跌”,董說這話有抱怨的成分,卻無自省的意思。事實上,人們傾向認為,董明珠在“中興遭遇美國制裁”的政治背景下做出進軍芯片產業的決定,本身就說明這是一個帶有強烈應景色彩的決定,而非一個審慎的決策,如此決策,正是企業管理者之大忌。

  可以說,過去5年除較好地維持了空調的傳統優勢,格力并沒能培育出第二個像樣的產業。這正是格力電器曝出“5年6000億”的宏偉目標之后,外界的反應大多覺得不可思議:你的增長點在哪里?

  沒有增量就沒有未來,沒有未來就沒有預期,沒有預期哪有股價上漲的動力?這是非常簡單明了的邏輯。

  可能有人會說:美的集團凈利潤及凈利率都低于格力電器,憑什么市值比格力還高?

  這的確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二者的市值差是怎么形成的?

  我傾向認為,這是投資者對兩個企業不同的預期帶來的必然結果。

  認真研究這兩個企業的戰略布局,你并不難得出一個結論:方洪波主導的美的集團,未來布局清晰而符合邏輯;董明珠主導的格力電器,未來布局不清晰且缺乏邏輯。

  正是因為資本市場對美的集團的未來預期高于格力電器,美的才克服了實際業績不如格力的短板,實現了對格力市值的反超。

  事實上,美的集團對格力電器市值的領先是最近幾年才發生的,2015年之前,格力電器市值一直領先美的集團至少150億元;2016年之后,美的集團才實現對格力電器的反超。2017年,美的集團市值最高時領先格力電器約800億元,目前基本保持在領先400億元的水平。

  這說明一個道理:你不可能一面沒有建立可預期的未來,一面讓投資者對你的未來建立信心。

  至此,猛然聯想起賈躍亭當初那句自鳴得意的名言——“一般人要理解我的生態戰略需要15年”,我覺得賈躍亭其實是一個非常愚蠢的家伙,如果大多數人不能理解你的戰略,還有人愿意為你的未來買單嗎?

  事實上,清晰而合理的產業邏輯沒那么難懂,這個世界哪有唯獨你一個人才懂的道理?愛恩斯坦的“相對論”那么難理解,也還是有人能夠理解;如果你覺得別人不理解你,很可能不是別人錯了,而是你不具備被人理解的道理。

  因此,股價上不去,不全是因為投資者目光短淺,格力電器自身也需要好好地檢討。

  沒業績的不漲,有業績的也漲不上去,這么說來好像股票沒法炒了。是啊,要不說炒股炒到一定境界,炒的其實是自己那份定力呢。

  (本文作者系家電行業資深觀察人士)

  來源:中外管理雜志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10-25 新疆交建 002941 --
  • 10-24 宇信科技 300674 --
  • 10-17 長城證券 002939 6.31
  • 10-11 昂利康 002940 23.07
  • 10-09 天風證券 601162 1.79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