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財經嘯侃
幾天前,號稱“中國最大有機乳品公司”的中國圣牧(01432.HK)發布盈利警告,預期2017年虧損約10億元,這是中國圣牧創立8年來的首次虧損。
中國圣牧將虧損原因歸結為三個方面:一是計提應收賬款減值撥備約6.5億元;
二是集團為應對原料奶市場需求疲軟而控制奶牛數量,原料奶價格普遍下降,生物資產公平值減銷售費用的變動產生重大虧損約6億元;
三是2017年面對乳制品激烈的市場競爭,集團調整市場戰略,自有品牌液態奶的銷量和售價相較上年均降幅較大,同時原料奶的平均價格相對上年降幅較大。
無獨有偶。
現代牧業(01117.HK)日前發布的盈利預警顯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現代牧業2017年虧損凈額不少于9億元。
另外,據《財經嘯侃》特約、獨家撰稿人五谷君獲悉,原生態牧業(01431.HK)2017年也將處于虧損狀態。
這真是讓人震驚不已,幾年之前,奶牛養殖還是“好日子”,現如今,奶牛養殖卻成了“燙手山芋”。
作為中國萬頭牧場代表的現代牧業、中國圣牧和原生態牧業“清一色”陷入虧損泥淖,而輝山乳業則已經破產重組了。
有人說,2018年以來,中國奶牛養殖行業的“壞消息”一個接著一個,前景并不樂觀,虧損可能會成為常態。
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勝利告訴《財經嘯侃》特約、獨家撰稿人五谷君,目前國內乳業上下游的差距正在拉大,加工企業利潤較好,但養殖企業苦不堪言。尤其是在原材料、人工等成本大幅上升的當下,加工企業通過產品提價,開發高端高價產品來化解成本問題,而上游的原奶價格還在不斷下滑。
屋漏偏逢連夜雨!
3月27日,一位消息靈通人士告訴《財經嘯侃》特約、獨家撰稿人五谷君,因為貸款實在還不起了,山西省山陰縣一養牛老板自殺,他用死證明了養牛人的不易。
不幸離去的這位老板,名為雷志仁,是山西省山陰縣志仁奶牛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今年剛剛60歲出頭。
工商信息顯示,志仁奶牛專業合作社注冊資本為300萬,成立于2007年11月,雷志仁就是法人代表。
實際上,除了萬頭牧場,目前中小牧場更是舉步維艱,由于成本高、欠款多,中小牧場主也都是勒著腰帶過緊日子。
“養奶牛還不像養肉牛,乳制品加工廠門檻太高了,進不去。而養肉牛就不一樣了,市里面農貿市場租賃一個門店,找一個會剝牛的師傅,牛養大了直接賣肉就可以了。不打水,沒有死牛肉,上門的客戶還是很多的。行情好了賣快點兒,行情不好就多養幾天嗎。可是牛奶就不是那么回事兒了!乳制品加工廠拒收了,偷偷拉到黃河故道里倒了都是要花錢的!!!”一位已經轉行從事草業的人士表示,其牧場于2017年4月初關門,關門之前也是經歷了很多個不眠之夜的內心掙扎的,不甘心是最大的心理障礙。“不愿意承認自己的失敗……那種痛苦,沒有經歷過的人很難體驗到的,因為關門了,就意味著幾百萬的固定資產變成了廢物了!而且,還要每年承擔十多萬的土地租金!可是,如果不關門呢,繼續被壓榨下去,可能還要債臺高筑!……兩害取其輕,還是狠心關了!”
為何國內奶牛養殖虧得一塌糊涂呢?
說白了,就是奶價太低!
幾年前,優質原奶收購價格可以達到4元/公斤;但是,如今優質原奶收購價格則降至3.5元/公斤,其他原奶收購價格也就2.8元/公斤,最讓人痛心的則是,由于國內原奶過剩,不少乳制品加工企業開始提高門檻,都在變相減收、限收甚至拒收。
但實際上,如果按照牛奶消費量和原奶供應量對比的話,國內原奶其實并不過剩,然而,廉價進口大包粉(注:三鹿奶粉昔日股東即新西蘭恒天然就是向我國輸入進口大包粉的一個主要外資企業)蜂擁而入,致使國內乳制品加工企業加大進口大包粉的使用力度,自然就要減少對國內原奶的收購了。
海關數據顯示,今年1月,中國進口大包粉18.6萬噸,同比增長31.5%,平均價格為3058美元/噸,盡管價格已經是近年來的高位,但換算回原奶的價格為3.1元/公斤,依然比同期農業部監測的10省原奶收購價格3.5元/公斤要低。
李勝利指出,國內的規模化牧場的整體成本和效率已經控制不錯,但總成本偏高的問題依然存在。目前國內成本控制較好的牧場原奶成本在2.7-2.8元/公斤,很多牧場的成本還要超過3元,但大包粉的主要出口國新西蘭由于其放牧、設施較少等先天優勢,原奶成本在1.7元/公斤,還會長期保持競爭優勢。
“企業都是逐利的,進口大包粉價格低廉,盡管營養存在損失,但是在利益面前,企業仍選擇了進口大包粉”,一位乳企人士告訴《財經嘯侃》特約、獨家撰稿人五谷君,不能指望企業去自我改變,有關部門必須從行業標準上去約束,從而將進口大包粉攔在門外,這才能讓國人喝上好牛奶,并拯救國內奶牛養殖行業。
責任編輯:陳靖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