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體股民:《投資研報》巨額特惠,滿3000減1000,滿1500減500!【歷史低價手慢無,速搶>>】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經國務院批準,由中信集團、新浪集團主辦,新浪財經、中信出版集團承辦的2024環境、社會和企業治理全球領導者大會(以下簡稱“2024 ESG全球領導者大會”)于10月16日-18日在上海召開。本次大會的主題為“推動全球ESG合作、發展與共贏”。
10月18日,2024 ESG全球領導者大會進入第三天。
大會上,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世界資源論壇和國際標準化組織等負責人,以及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紐約大學等高校院長及名譽教授,共同出席會議并發表精彩演講。
此外,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201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2011年年度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分別分享了ESG相關議題。索尼中國、西門子能源、默克中國、德勤中國、畢馬威、博世集團等企業嘉賓,亦共同圍繞ESG前沿話題展開觀點碰撞。
經濟增長:“雙碳”戰略是一條雪厚坡長的投資賽道
大會開場,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陳文輝談及ESG理念下的經濟和企業發展時指出,“雙碳”戰略是一條雪厚坡長的投資賽道。他指出,在整個“雙碳”發展過程中,會不斷地出現一些問題和矛盾。茅出來以后,一定要有盾阻擋它,有了盾以后,為了刺破盾,需用更新更好的茅,雙碳產業的發展就是這樣。
世界資源論壇協會(WRFA)主席歐貝樂 (Bruno Oberle)同樣表示,ESG是經濟增長的強大推動力,我們這個世界充滿機遇,而且為經濟也帶來一些機遇,但是我們要做出一些改變。例如替代化石能源,替代化石燃料進行發電,還有給二氧化碳定價。他建議歐洲的二氧化碳市場和中國的二氧化碳市場合并為一個全球的市場,這是一個長期的目標。
上海醫藥執行董事、總裁沈波在分享上海醫藥ESG實踐時分享指出,“為履行社會責任,上海醫藥專門建立了罕見病平臺,在這些經濟成本并不明顯的藥品領域進行投入,來幫助罕見病患者們生產藥物。”據其透露,目前上海醫藥在罕見病藥物創新方面,涉及了49種罕見病,覆蓋了67個品種。
諾獎得主:如果我們不這樣做,世界將陷入混亂
華東理工大學名譽教授、華東理工大學奧利弗·哈特合同與治理研究中心主任、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哈佛大學教授奧利弗·哈特表示,政府以及企業界關注ESG可持續性非常重要。如果我們不這樣做,世界將會陷入一片混亂。我們已經看到這樣的事情,我們不能選擇逃避,不能把頭埋在沙子里假裝這一切都不存。
2011年度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卡曼表示,在社會責任方面,不平等、貧窮在全球范圍內與日俱增。即使各個公司對公平勞動實踐作出了承諾,但是這些不公平現象仍然存在。這些現象激化了世界范圍內的沖突、流離失所和不穩定現象,也導致國家內部和與其他國家之間的貧富差距變大。
碳市場:北京綠色交易所將升級為全球綠色交易所
北京綠色交易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乃祥指出,“從促進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碳市場和碳金融與本次大會的主題ESG一脈相承,一直以來,北京綠色交易所積極發揮平臺優勢,從三方面積極參與了ESG相關工作。”據他介紹,“下一步,北京綠色交易所將升級為面向全球的國家級綠色交易所,建設綠色金融和可持續金融中心。”
ESG與科創管理:MBA、EMBA知識解不了科創企業難題
關于“ESG視角下的科創與管理”,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陸雄文指出,今天在管理學院MBA、EMBA課程里教的知識,不足以解決科創企業所碰到的挑戰和痛點。“因為這些知識是過去七八十年來工業化過程當中,由制造業、服務業、小企業變大企業,包括銀行、保險,怎么從大企業變全球企業,但科技創新是另外一回事情,只有從0到1,當中沒有0.3、0.7、0.8。”
共識與分歧:全球強制ESG披露正在加速
華美銀行高級董事總經理、亞太區運營決策委員會主席吳佳青看到,中國企業對ESG國際標準的積極性發生了巨大變化。“以前,ESG國際標準剛剛引入中國的時候,評級發給了很多中國企業,基本上沒有什么回復。但今天,中國企業對國際標準的積極性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在不僅回復,還主動跟評級公司進行溝通。”
CDP全球聯席披露總監李蜚則看到,“今年來看,全球強制性的ESG、可持續相關信息披露主流化的程度一直在加速當中,尤其看亞洲的國家,從這一點來看,從自愿性披露過渡到強制性披露,也達成了共識。”
LSEG亞太區FrontOffice解決方案總監阿曼·薩霍維奇則看到,ESG評價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做法,客戶(尤其是金融領域客戶)會了解到相關的監管框架,嘗試著按照框架進行考量,比如說企業通過ESG如何吸引更多投資者,不管資產經理還是對沖資金,都需要通過ESG全方位的考量方法實現價值的增加。
醫療保障:新藥獲批給中國漸凍癥患者帶來希望
因身體原因,漸凍癥抗爭者、連續創業者、京東集團原副總裁蔡磊選擇線上出席。目前,蔡磊發聲困難,只能通過網絡連線的方式參與活動,但即便這樣,他也僅僅在開場時與現場觀眾簡單打了招呼,“我是蔡磊,是一名漸凍癥的抗爭者,非常榮幸受邀參加此次大會。由于身體原因,今天無法趕到現場……”。
作為漸凍癥抗爭者蔡磊的妻子,破冰驛站直播平臺創始人段睿來到了現場,她分享稱,“罕見病可能是最后人類剩下的蘊藏著極大秘密和可突破的又一個孤島,各個科研院所對于攻克這些難關,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有了越來越多的信心,這個信心來自科技發展,科技發展讓過去很多東西覺得太難了,現在變得可行。”
渤健生物亞太區總裁丁偉波指出,在漸凍癥這個領域,全球都沒有好的辦法,但是新藥品的獲批給中國的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但同時,在罕見病領域,藥品從研發到可以最后真正讓每個患者受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中國目前在罕見病領域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尤其是在可及和支付這個環節,這需要整個生態體系支持罕見病領域的發展。”
瓷娃娃罕見病關愛中心、病痛挑戰基金會創始人王奕鷗表示,罕見病其實是一個雖然受眾面很小,但是特別復雜的社會問題,它在很多原有的理論框架、傳統的解決問題里面,包括市場機制里面都是失靈的。全球罕見病超過1萬種,其中只有5%是有藥可用,95%的罕見病患者到現在連有效的藥物都沒有。
金域醫學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梁耀銘表示,中國的醫療衛生政策正在從以病人治療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重點在于早篩、早診、早干預、早治療。這是中國醫療體系的進步,但如果要求更高的話,這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
公益組織:希望把ESG概念推到新水平
福特基金會地區主任兼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張美玲表示,ESG治理歸根結底還是為了全人類,“S”關乎人,現在有些做法已經大行其道,ESG還是有必要的,今天大家來參加論壇也希望能夠把ESG的概念推到下一個水平。
一個地球自然基金會秘書長裴彤表示,ESG所體現的社會價值內核和公益組織所追求的社會價值內核是一致的,在ESG里的很多部分正是NGO組織、公益組織一直所致力,全力以赴正在實現的價值。
菜鳥集團副總裁牛智敬表示,大家對ESG和公益在概念上這幾年逐漸清晰了一些,總體來講不管是哪個概念,對于企業來說,對內要尋求自己的合規、能力建設,對外作為企業,不管你服務的公眾、客戶有多少,都要想到自己的社會效應。
人才培養:不僅是關注利潤,更要關注人、地球和環境
馬來西亞拉曼大學經濟學教授黃錦榮 表示,在談ESG時,很多人在討論ESG如何影響公司的運營,但往往很少人會談到公司的運營如何影響社會、環境。“我們談ESG的時候,‘E(環境)’特別重要,尤其是很多學生畢業以后往往會進入中小型企業,這些中小型企業在未來十年的轉型過程當中能不能跟上全球的腳步是重要的”。
克羅地亞薩格勒布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盧森堡商學院聯合創始人馬托·尼亞夫羅則在現場“花式”推廣起了學院和課程。據他介紹,學院有一個ESG領域相關的碩士學位項目,該項目的重點是“企業家精神”的培養。在其看來,“企業家精神”不僅是關注利潤,同時要更多關注于人、關注于地球、關注于環境。
復旦大學環境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志青在培養專業化的可持續發展人才方面提出三點建議:第一,把更多學科引入進來;第二,能夠走出課堂,走出校園;第三,要把產業和人才培養、教學過程有機結合。
上海交通大學ESG研究院執行院長尹海濤表示,我們觀察到現在ESG的口號喊得非常響,社會各界參與非常多,但ESG發展的最大挑戰在于數字。尹海濤認為,“ESG的本質是把企業的環境、社會和治理的信息利用數字展示出來,讓企業和投資者非常理解。”
社會價值:ESG能促進內外部創造新價值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秘書長姚瑤認為,ESG引入給企業提供了非常好的管理體系,能促進內部和外部在創造社會價值這件事情上的更大認同。希望統一ESG指標披露、ESG報告發布,更好地與市場進行對話,把所做的貢獻社會價值的案例、好的故事傳遞出去。
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宿彥慧呼吁,企業在參與的過程中能將公益慈善組織加入進去,共同關注這一議題。以歐洲為例,在歐洲整個推動ESG領域,慈善公益領域占了23%,在中國可能未來也會成為很重要的橋梁。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俞建拖表示,對企業來說,ESG從以下幾方面有助于社會價值:第一,ESG理念相當于提供了價值認知,幫助企業找到在財務價值之外的非財務價值內容;第二,有了價值認知之后,幫助企業做價值發現;第三,價值創造,企業的本職工作要創造經濟的價值,此外也要創造環境價值,創造社會價值。
日內瓦國際安全治理中心商業與安全司司長艾倫·布萊頓表示,希望能在安全領域推動社會治理,在國際層面全球運行,特別是在一些比較弱勢的國家,與政府合作,與不同的民間組織合作,希望能促進安全,并貢獻于社會和經濟的發展。
可持續教育:不鼓勵父母無條件參與孩子教育
深圳市恒暉公益基金會創始人陳行甲分享了他對AI時代下教育的重新想象。他認為,諾貝爾獎的頒發向這個時代傳遞著重要的信息,AI for all,這是未來的趨勢和風口。未來,在教育領域,未來AI應用場景包括交互式閱讀理解、敘述性的學生成長報告等,有很多想象空間。
上海紐約大學應用社會與經濟研究中心社會學助理教授李昂然表示,教育社會學的角度發現,父母教育參與從某種程度上加劇了社會階層之間的差距,對教育公平產生影響。因此,他建議,我們不應該簡單地鼓勵所有父母無條件參與孩子的教育,而應該考慮在什么情況下,父母的參與能對孩子成長起到積極作用。
中國新學校研究會會長,上海新優質學校研究所副所長沈祖蕓表示,在中國的學校當中,其實愿景、使命、價值觀的戰略表達非常少,在十一體系當中完成了所有戰略表達,他們清楚地知道學校不要什么。在十一體系當中不可以為了學校的名聲而損害學生的利益,成為一條非常重要的價值觀。這是十一學校所有老師要完成的使命:“找到孩子偉大的地方,幫助他們在通往偉大的道路上行走”。
凱叔講故事創始人、全民閱讀推廣大使王凱(金麒麟分析師)表示,什么叫做終身學習?這要看怎么定義“學習”這兩個字。在很多人潛在邏輯里,終身學習等于“終身吃苦”。但是他認為,學習一定不是路徑,學習本身應該是個目標,在完成學習的過程當中,人可以感受到對自己的激勵,感受到快樂,才有可能真的愿意終身學習。
國際協會:要應對人工智能帶來的環境影響
國際民用航空組織(ICAO)秘書長薩拉薩爾表示,國際民航組織的各成員國政府已經設定了一個宏大的目標,力求在2050年之前實現國際航空業凈零碳排放。而可持續航空燃料以及低碳航空燃料技術是最大的機會所在,因為它們有希望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此外,航空業還在推進電動力以及氫動力飛機技術。
國際電信聯盟副秘書長拉瑪瑙斯卡斯表示,除需要不斷應對人工智能帶來的社會挑戰外,人類也要不斷應對人工智能帶來的環境影響,“干旱、洪水、火災以及海平面上升已經影響到數十億人的生存”。他介紹說,領先的科技公司消耗的能源是五年前的兩倍,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了50%以上,水資源消耗量則增加了90%以上。
S4 Capital/摩課士 創始人兼執行董事長蘇銘天表示,氣候危機無疑已成為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可持續發展也是重中之重。他強調,在當前全球大環境、經濟不確定和政治動蕩的背景下,可持續發展在人們心目中的優先級似乎有所降低,但這是極不應該的。
特邀演講:面對氣候挑戰,各國要以地球為中心
在特別演講環節,聯合國前副秘書長、潘基文中心常務理事金垣洙指出,在應對全球變暖等氣候挑戰時,現在各個國家都是以國家為中心來考慮問題,各自為政,支離破碎,沒有有效的協調。“我們的反應應該不是以國家為導向,而是以地球為導向,這樣我們才能有更好的反應,否則我們注定要失敗。這是一種新的范式轉變,這種新的范式轉變需要把人放在地球中心。”
默克中國總裁何慕麒表示,綠色轉型需要有穩健的激勵機制和系統,需要鼓勵個人、鼓勵企業、鼓勵政府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比如說在碳交易基于金融市場的機制和體制,另外國家也需要加強合作,在全球政策及法規方面需要共同努力。
城市發展:發展中國家要把適應氣候主流化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原一級巡視員孫楨表示,發展中國家需要把適應氣候變化主流化,甚至作為現代化建設的一部分。“基礎設施的重要性絕不亞于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所謂預防不良適應,不應該成為發達國家提供資金和評審項目的附加條件”。
馬爾代夫共和國駐華大使法茲爾·納吉布表示,馬爾代夫能力有限,在融資方面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要想達到一些計劃或者目標,需要全球的支持。“所以我們必須通過聯合國的一些倡議或計劃來幫助我們,我們需要很多的融資,同時我們還需要來自中國、西方這些國家的技術,幫助我們來應對這些挑戰。”
巴巴多斯駐華大使哈倫·亨利表示,中國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有長足的發展,尤其在交通方面。從中國購買電動巴士,有助于減緩氣候變化的影響。同時,巴巴多斯計劃從化石能源進行過渡,2030年不再使用任何化石能源。為了做到這一點,希望得到中國在能源生產和能源存儲方面的進一步幫助。
開利政府關系副總裁葛凱表示,每個空調的生產過程中都需要能耗,對用電造成了影響。為了調節空調,需要制冷劑,這兩個都會形成溫室氣體排放。開利的目標是推出基于科學的碳目標排放倡議。
制造產業:做ESG不是萬能的,但萬萬不能不做
羅克韋爾自動化(中國)有限公司總裁石安表示,如何把可持續發展和綠色化植入科創的階段,而不是工廠供應鏈建好以后再談怎么優化。要把科創到GDP之間的斷點打通,同時把可持續發展在初期就植入。
江森自控日立空調集團全球副總裁關宇表示,AI+一定是大家最大的技術突破機遇,我們也在積極踐行用AI賦能自己的品牌、技術、效率、規模的提升,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同時我們也在加大用AI賦能我們為客戶提供服務,能夠提高為客戶服務的智造化,配得上智能化的客戶。
南方中金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南方泵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沈海軍表示,ESG是為了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需要,更是企業的內需。
上海交大ESG研究院首席科學家朱慶華表示,ESG有點像老人讓你做個好人,你做了好人,假如你能力不強,其實你還是找不到工作的。但假如你能力再強,你不做好人,你走不長遠,哪天可能磕了碰了就被懲罰了。做ESG不是萬能的,但不做ESG是萬萬不能的。
女性職場:性別平等是可持續發展重要力量
韓國原駐英國大使樸銀夏表示,性別平等不僅僅是道德方面的責任和要求,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推動可持續發展,它是一個重要力量。所以性別平等在聯合國得到了很好地體現,在聯合國的很多活動中都體現了性別平等。
漢莎航空集團大中華區總經理陳倩表示,作為一個公司,應該創造環境,讓更多女性看到可能性,也就是榜樣的力量。如果有更多女性看到這樣的可能性,會給她們更多的信心。
SGS中國區總裁郝金玉表示,作為一家企業的管理者,自己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性別的平等,比如女性地位在公司中的提升,會帶動業績的提升。“我在多年的管理中可以很清晰地感覺到,很多女性非常有才華,他們的溝通能力很強,有包容性,而且也愿意合作”。
女足運動員、足球公益項目“星球計劃”發起人趙麗娜表示,男性和女性在職場上不應該是競爭關系,或者說應該是良性競爭,兩者都希望能夠讓行業、運動項目發展得積極向上。
循環經濟:希望企業對ESG從被動向主動轉型
利勃海爾(中國)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白瑞克表示,希望企業能有內在的對ESG的追求,從被動向主動轉型,中國需要在ESG方面投入更多來解決環境績效的問題。
索尼中國副總裁,人力資源和ESG負責人金燕敏表示,ESG是長遠的話題,索尼非常注重可持續發展。如果每個個人,每個公司都正確地做事,就能打造更美好的未來。
東鵬集團副董事長何穎表示,ESG企業不僅僅關注財務績效,還關注企業長期健康。中國私營企業需要改變心態和思維,從董事會到高層管理層有充分的討論,并且能充分了解ESG的標準,并且制定一步步的策略,包括短期和長期的戰略制定和執行。
資產管理:數據是ESG發展的基石性問題
富達國際中國區董事總經理黃小薏表示,數據是ESG發展中的基石性問題,從投資者的角度來說,信息是市場的氧氣。黃小薏指出,全球都在討論漂綠行為,如何進行產品的分類命名和投資比例這一系列的規則約定,是監管很艱巨的一項工作。
路博邁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閻小慶表示,對于投資機構而言,ESG數據是其面對的一大挑戰,首先是數據的核驗問題。他介紹說,上市公司披露的財報是有審計的,但ESG披露目前尚未有核驗措施。此外,ESG相關數據披露的意愿仍然不足。
安聯基金副總經理、首席投資官鄭宇塵表示,在中國,隨著數據披露越來越多,未來有了這些數據之后,我相信未來更多的ESG投資基準可以建立起來。有了業績投資基準,基于良好數據做的分數也好、KPI也好,我們就會有更好的依據給金融產品做區分,否則大家現在還是更偏向主題投資或者比較綠的。
東方匯理資產管理公司可持續投資中國區總經理關睿表示,目前全球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出臺了對于ESG信息披露強制性或自愿性的披露要求,其中氣候信息披露是一個重點。她認為,近些年來,上市公司對ESG數據披露的重視程度大大提高,但也強調,這并非一蹴而就輕易能夠完成的,需要給予一些耐心。
燈塔工廠:希望能集合眾力,共同推進相關措施
中信泰富特鋼總裁助理高國華表示,隨著“雙碳”的推進,如何打造從上游、下游到自身完整的全鏈條低碳產品路線。他指出,除自己在降碳上努力,不斷開發低碳的演進工藝,不斷降低自己的消耗,同時也要培育上游低碳的供應商,更好地為下游提供低碳產品。
西門子能源有限公司副總裁,西門子能源大中華區供應鏈管理總監黃潔表示,打造智能制造的車間需要供應鏈上下游一體化,還需要政府,高校,研究單位等一起來合力,只有以海納百川的思維,整合各方面的資源跟智慧,才能夠真正實現智能制造的高質量發展。
麥肯錫公司全球資深董事合伙人葉言之表示,對于推動可持續發展,燈塔工廠首先它的實踐能夠在組織內部提升意識,管理層能夠理解成為燈塔工廠的目的,目的是希望能集合眾力,包括數據、資源、意識,能共同推進相關的措施去評選燈塔工廠。
科赴中國生產運營負責人莫柏赫表示,科赴在氣候變化等方面也設立了非常清晰的目標,因為氣候變化會對我們造成巨大的影響,希望到2030年能100%地使用可再生能源。
聯寶科技智能制造解決方案總監談正軍表示,智能制造領域涌現出非常多新技術應用,特別是在能耗、設備節能減排方面。公司通過改善制氮機給企業在電力消耗上每年可以節約350萬度到500萬度電。
ESG信披:上市公司是綠色轉型重要力量
中證指數公司副總經理劉蔚指出,上市公司是實現綠色轉型的重要力量,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微觀基礎。ESG實踐提升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推動上市公司向新質生產力方向轉型升級,有效推動高質量發展。ESG評價因其對ESG實踐的導向、診斷和反饋作用成為ESG生態鏈的樞紐,是促進ESG生態中各方合作共贏的關鍵節點之一。
權威機構:ESG是實現長期價值的關鍵戰略工具
國際罕見病研究聯盟主席戴維·皮埃爾斯強調,罕見病的研究和治療需要全球合作,“沒有任何一位專家能夠獨立應對罕見病這樣一個龐大的議題,可以學的東西實在太多了”。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秘書長塞爾吉奧·穆希卡表示,將ISO以及相關的國際標準引入ESG討論,商業領袖可以更好地規劃未來發展,讓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性和市場競爭力不斷提高。
標普全球Sustainable1主席克里斯·霍伊斯勒表示,目前,全球仍處于可持續金融發展的關鍵時刻。投資者和金融機構在支持向低碳經濟轉型的融資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可以幫助推動變革。但投資者迫切需要了解的問題是:究竟有哪些可靠的數據能夠支持他們做出更明智的投資決策?他認為,答案在于數據、監管和技術這三者的結合。
德勤中國董事會主席蔣穎表示,過去幾年,全球范圍內對ESG和可持續發展的關注度持續上升。無論是政府、投資者還是企業本身,都越來越認識到ESG不僅僅是一種合規管理的要求,更是實現企業長期價值的一個關鍵戰略工具。
安永中國主席、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全球管理委員會成員陳凱表示,要想做好ESG投資,金融機構需要充分開展氣候風險壓力測試,氣候風險意識不足是許多金融機構的主要難點。許多金融機構未能充分認識到氣候風險的復雜性及其長期影響,往往認為氣候風險與傳統的金融風險無關,或低估了其對業務還有資產質量的潛在影響。
畢馬威亞太區及中國主席陶匡淳指出,近年來,ESG理念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傳播,然而,隨著ESG實踐過程中諸多問題的暴露,如過多依賴主觀判斷 、洗綠等,ESG在某些區域也遭受質疑,乃至于抵制。對ESG的態度從最初的狂熱,逐漸轉向了理性的審視。
必維集團大宗商品及工業與設施事業部大中華及東北亞區高級副總裁韓晶表示,企業在推進ESG治理時,每個階段都要有詳細的碳抵消的計劃,計劃和路線圖,根據企業本身和行業本身的特殊需求做出具體的行動方案。“顯然要實現這一計劃,光靠企業本身的努力是不行的,需要整個價值鏈上所有企業一同努力。”韓晶表示。
中信智庫專家、中信證券ESG研究首席分析師張若海預測,到2024財年的信披季,第一,披露上行的斜率大概率會支持;第二,高質量的信披財務實質性信披的點位會更多,一是這有利于投資人做更多的決策;二是有利于甲方在企業合作中尋找更有財務延續性,在財務之外能帶到長期可持續發展合作的合作伙伴。從大勢上來看,他認為,2024財年比2023財年會更好;二是企業擁抱的動力會更充足。
《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UNCCD)副執行秘書梅薩-穆 里羅表示,當前,全球多達40%的土地已退化,影響人口達32億。這一退化現象帶來的影響極為深遠,削弱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努力,威脅生物多樣性和糧食安全。每年有1億公頃的生產性土地喪失,其連鎖反應進一步波及民眾生計,加劇貧困,惡化資源爭奪的沖突。“行動刻不容緩,我們必須堅決果斷、團結協作,才能有效應對這些相互關聯的危機”,梅薩-穆里羅呼吁。
2024 ESG全球領導者大會由中信集團與新浪集團聯合主辦,新浪財經與中信出版集團承辦。貴州茅臺為首席戰略合作伙伴,中國建設銀行、長城汽車為戰略合作伙伴。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