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國金證券
前期報告提要與市場聚焦
前期觀點回顧:國內基本面、流動性驅動或增強,海外風險有望緩和。展望10月,我們判斷,A股“盈利底”與“估值底”均已確認,維持四季度A股(3100點)底部反彈觀點不變,期間更看好港股反彈彈性:流動性+政策驅動力更強。國內來看,三季報上市公司利潤或將超預期回升,將從基本面及流動性支撐A股。海外來看,維持對四季度美國經濟、通脹及債券收益率趨于下行的預判,靜待勞工市場關鍵性信號出現。
市場聚焦:1、9月社融數據解析?2、市場剩余流動性判斷?3、國內經濟已經筑底回升,奈何A股遲遲不漲、原因幾何?4、歷史不可復制,重新審視當前A股上漲條件?
9月社融點評:國內經濟復蘇的可持續性增強,流動性依然低迷
9月社融數據一定程度反應國內經濟企穩信號。結構上,居民端需求回暖,將有望提振消費及控制地產風險;企業端焦點仍是“花錢意愿”而非貸款意愿。其中,居民長期貸款亦同比增長58.28%,相較7、8月份負增長有較為明顯的改善,意味著2023Q4國內房地產銷售面積、竣工面積及房地產資金來源等重要地產數據將有望從低迷中回暖,即房地產風險至少在年內有望得到有效控制。9月“M2%-社融%”增速差收窄至1.3pct,再度創下今年以來的新低;同時,M1同比增速進一步放緩至2.1%,反應市場剩余流動性不容樂觀,亟需外力“支援”。
重新審視當前A股上漲條件
2023Q3以來國內經濟已經逐步顯現出筑底跡象,且復蘇動力亦在逐步增強,為何A股表現仍舊彷徨不前?回顧歷史上,“政策底”-“估值底”-“盈利底”到最終“市場底”的確認,往往對應兩個核心要素:一是“寬貨幣”到“寬信用”必然是傳導通暢,將有利于釋放增量流動性,對“估值回升”形成支撐;二是國內經濟筑底回升,往往伴隨著房地產投資明顯回暖。本輪A股“市場底”雖現,但未見明顯反彈:一方面,就估值而言,“估值底”已現,但估值擴張動力則趨于下降;另一方面,就房地產而言,年初至今其風險趨勢性擴大,成為國內經濟復蘇隨時可能被“打斷”的隱患。展望后市,9月居民中長期信貸改善將有利于抑制房地產風險加劇,緩解投資者對國內經濟潛在風險的擔憂,進而強化基本面復蘇的可持續性邏輯;然而“M1%-短融%”未見明顯改善,意味著估值擴張動力依然不足,為此我們呼吁“平準基金”加快成立,為市場注入增量流動性,方可促使A股市場表現回歸更為理性的基本面邏輯。
風格及行業配置:成長+券商“搶反彈”,建倉“消費”
(一)靜待流動性約束緩解,維持緊握成長+券商“搶反彈”。成長大概率輪動,建議均衡配置,包括:(1)汽車,尤其是“智能汽車/無人駕駛”大賽道的確定性機會;(2)AI尤其看好傳媒,將受益AIGC產業周期+盈利高彈性+機構加倉;(3)醫藥生物,尤其CXO和創新藥將受益于美國利率中樞下行,有利于海外醫藥投資回升,以及國內消費復蘇預期;(4)機械自動化(包括機器人、工業母機等)更受益于行業景氣周期筑底回升;(5)電力設備有望反彈:中美雙邊談判之后,美國或放寬對中國光伏產品采購預期,目前尚處于景氣周期且估值已經降至合理偏下水平的細分領域將受益。券商,受益于印花稅調降政策落地,其中經紀業務占比較高、管理費用率較低的券商或將尤為受益。(二)建倉消費,包括:(1)地產后周期,家居+家電,將受益于政策“組合拳”下,銷售面積改善及二手房置換需求回升;(2)具備較高消費彈性的醫藥(含醫美)、汽車及消費電子;(3)順周期旗手,白酒不僅受益于外資回流,一旦被動去庫開啟,將引領消費行情啟動。(三)港股,主線恒生科技,建倉恒生非必需性消費。
風險提示
國內經濟復蘇不及預期;美國通脹及貨幣緊縮超預期;人民幣匯率仍在持續貶值。
責任編輯:王旭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