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醫藥流通“巨無霸”已就位。新一輪競爭里,搶地盤、穩地盤遠遠不夠,“工業化”“品類、業務形態多元化”“批零一體化”,才是破競爭壓力、立龍頭地位的關鍵。
撰文丨潤嶼
醫藥流通巨無霸們,成了產業中的“主角”。
MNC紛紛找上門來。科赴旗下百年品牌邦廸,正式交給了國藥控股做商業化,BI同樣將森福羅(普拉克索)和泰畢全(達比加群酯),交給了國藥控股做推廣;輝瑞中國將針對肺癌與乳腺癌的四款成熟藥物的商業化運營,一并“外包”給華潤醫藥商業;再早些時候,上藥與賽諾菲達成20多個產品的CSO合約。
國內的工業企業亦與之加深合作。前不久,國藥控股與中國生物制藥達成深度戰略合作,共同打造遍布全國的零售網絡。
流通企業內部也在強強聯合。英特集團牽手上藥銷售,一邊推進上藥旗下多產品合作,一邊共探新模式、新業態。
幾大巨頭,地位已基本穩固。商務部在11月發布的《2023年藥品流通行業運行統計分析報告》顯示,全行業已形成1家年銷售規模超5000億的超級巨無霸——國藥;4家超1000億元的大型藥品流通企業,上藥,華潤醫藥商業,九州通,以及重慶醫藥-中國醫藥聯合體。5家企業,占全國醫藥市場總規模半壁江山。
來源:商務部《2023年藥品流通行業運行統計分析報告》
在地位穩固的基礎上,巨頭之戰,從“搶地盤”到“穩地盤”,進一步走到了需增強專業服務能力,從流通供應商向醫藥全生態鏈服務商轉型的關鍵階段。在這一階段,追求“工業化”“品類、業務形態多元化”“批零一體化”是關鍵,具體行動上,如布局上游醫藥工業;做專業CSO,或藥械品牌運營;在下游延伸零售布局,如國藥控股旗下國大藥房,九州通好藥師,上藥旗下的上藥云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階段,國資力量發揮著關鍵作用。在全國藥品流通直報企業中,國有及國有控股藥品流通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占比為61.8%。國藥、華潤、通用技術集團,三大醫藥央企流通板塊,均在前5陣營。排名第9的海王生物,其實控人在今年變更為廣東省人民政府;今年剛揭牌的“新物種”浙藥集團,在今年10月成為了英特集團(排名第10)的大股東。
新階段,新戰事,正式開啟。
從巨頭到“寡頭”
進入21世紀后,醫藥流通行業以提升集中度為結果的行業大整合,發生過三次。
第一次是2010-2012年間,伴隨著九州通A股上市、上海醫藥H股上市,以及《全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的發布,在政策與資本的雙向推動下,上藥、九州通、華潤醫藥、國藥集團,紛紛在全國各地跑馬圈地,奠定了這四家全國性布局的醫藥流通公司基本版圖。
第二次發生在2016年前后,在“兩票制”政策的推動下,醫藥流通巨頭們的地理覆蓋版圖加速向下延伸,“4+N”的全國醫藥流通產業格局基本形成。
其后幾年,小額交易持續新增,如國藥控股并購貴州意通、安徽醫藥、成大方圓;重藥控股加深在寧夏、大連、海南等地布局等。此外,在2019年國家集采正式執行后,一些規模小、渠道單一的藥品流通企業難以為繼,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兩極分化,大者恒大。
過去兩年,流通巨頭們仍在不斷推進資源整合。
2023年,上海醫藥商業板塊下屬上藥控股和上藥科園完成初步整合,打破區域限制,開啟了全國一體化高效協同體系;華潤醫藥商業先后收購安徽立方藥業和四川科倫醫藥貿易集團51%的股權,提高相關地區綜合競爭力和市場份額。
今年年初,國資委提出把市值管理納入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考核體系內。政策驅動下,醫藥流通企業并購整合繼續,龍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中國醫藥即在年初宣布,通用技術集團擬拿下重藥控股的控股股東重慶醫藥實控權。兩者合二為一后,重慶醫藥-中國醫藥聯合體在最新榜單中排名第5,體量突破千億,是第6名南京醫藥體量的兩倍,正式改寫醫藥流通行業格局。
整合后,步履不停,繼續夯實“地盤”。5月,重藥控股與京東達成戰略合作,圍繞消費品供應鏈、藥品醫療、批發零售、倉儲物流及供應鏈等建立合作。不久前,中國醫藥再度加碼對遼寧公司的控制權,實現對后者的100%控股,以增強在東北地區的競爭力。
整體來看,現在前五大流通“巨無霸”收入加起來,已經超過13000億,2023年收入同比增長9.6%。《2023年藥品流通行業運行統計分析報告》顯示,全國1.48萬家藥品批發企業中,從市占率來看,收入TOP100的批發企業占比為76%,而前5大流通巨頭主營業務收入,占同期醫藥市場總規模的51.3%。且相比美國前三大醫藥流通企業在2015年就已達96%的市占率而言,國內流通行業集中度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新局面已定,現在的醫藥流通巨頭,又更深層次進入到了新的競爭階段,對此,既要拿出堅定的戰略戰術,讓業務調整適應新形勢;
又要將團隊重新優化,更好與自身的資源稟賦相適配;
同時,必須快速實現服務水平和多元化能力進階,扎穩“第二曲線”,實現醫藥全生態鏈服務商的轉型。
*九州通業績逆轉,華潤瘋狂“圈”新品,流通巨頭開啟隱秘戰事!
*國資整合提速!新千億流通巨頭或將誕生,九州通地位不保?第三輪“跑馬圈地”開始了……
新戰事開啟,勝出靠啥?
2024年,幾大“巨無霸”們根據自身多年來積累的資源和戰略側重點,都在進行能力升級。復盤下來,可看到幾點共性與趨勢。
趨勢一,向工業延伸。
一邊,布局上游醫藥工業業務,代表案例如上藥。據國投證券總結,上藥創新藥管線在今年進入到收獲期,且擁有多個知名中藥品牌,“新藥+特色中藥”布局有望充分賦能醫藥工業。另外,柳藥集團在工業板塊主要圍繞中藥布局,旗下子公司仙茱中藥科技、仙茱制藥、康晟制藥、萬通制藥等構成了公司醫藥工業體系……
另一邊,找到、并且驗證新業態——CSO(總代品牌推廣與運營業務)。這是更好邁向“工業化”的關鍵路徑。
專業CSO是創新產業鏈不斷細化的必然產物,天然有助于讓工業企業觸達自建商業化團隊觸及不到的地域。更重要的是,CSO的發展,呼應了當下的行業大趨勢。
時逢機遇。中國的新藥市場規模正快速增長,越來越多研發企業走過了研發周期,但商業化能力建設尚且不足,對CSO服務的需求快速增長;另外,在集采影響下,許多跨國藥企的在華成熟產品遇到激烈競爭,找到擅長應對市場分散、各區域呈現特點不太一樣的本土合作伙伴,不失為一種較明智的策略。
其中,華潤,上藥,國控,幾家巨頭都有著豐富的分銷渠道,強大的分銷能力,終端資源優勢和縱深的專業化程度,選擇與其合作,改變傳統的運營模式,能降低成熟產品銷售額大幅縮水的風險。這恰是賽諾菲、輝瑞、BI們紛紛找國內流通巨頭做“外包”的邏輯所在。
而站在流通企業的角度,必須抓住機遇,率先出擊。
從各家巨頭三季報可看到,他們都在加大CSO業務的布局力度。
其中,上海醫藥的CSO業務最早從2016年開始,2023年,上藥引入進口總代品種29個,藥品CSO銷售約29億元,同比增長約50%。據其今年三季報披露,報告期內公司藥品CSO合約推廣業務實現銷售收入約61億元,同比增幅達176.3%。
九州通正在CSO上打造第二增長極。今年,九州通總代品牌推廣事業群品牌煥新,更名為“全擎健康”。前三季度,其CSO業務實現銷售收入141.19億元,同比增長18%。
另外,區域性流通龍頭也在發力。英特集團在財報中提到了CSO的重要性,表示將通過英特數智公司,推動CSO模式業務擴面覆蓋,持續建設數智化綜合性營銷平臺。
趨勢二,往下游延伸,做零售布局,立穩院外零售市場。
截至目前,國藥控股、上藥、華潤、九州通,均有所布局。
仍以上藥為例,其2023年財報顯示,上藥云健康擁有200+家DTP專業藥房及授權院邊店,其中獲批雙通道資質的數量超百家。
另外,近期國藥控股與中國生物制藥的合作,即是為了充分整合國藥控股旗下國大藥房及SPS+專業藥房資源,以及中國生物制藥的產品資源,在院外市場開展深度合作,共同打造遍布全國的零售網絡。
趨勢三,加強醫藥供應鏈服務平臺建設,發展院內物流管理系統(SPD)項目,助力醫院醫療物資管理提質增效。同時,加強物流標準化運營管控,協同整合倉儲資源,提升物流能力和效率。據不完全統計,國藥控股、上海醫藥、華潤醫藥、九州通等企業SPD項目建設已超過2000個。
趨勢四,向多品類延伸,大力發展醫療器械、醫美產品、特醫食品、生物制劑、診斷試劑、寵物食品等業務。
這四大趨勢正如此前有行業分析指出的,現在醫藥流通公司業務拓展可以概括為“橫向圍繞一個‘能力中心',無邊界拓展品類;縱向圍繞‘一套服務',為上游工業客戶和下游用藥終端提供無縫鏈接,增強粘性。”
參考資料:商務部《2023年藥品流通行業運行統計分析報告》
國投證券《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流通公司新業態蓬勃發展》
一審| 黃佳
二審| 李芳晨
三審| 李靜芝
CM10 |集采| 國談 | 醫保動態 | 藥審 | 人才 | 薪資 | 榜單 | CAR-T | PD-1 | mRNA | 單抗 | 商業化 | 國際化 | 獵藥人系列專題|出海
啟思會 | 聲音·責任 | 創百匯 | E藥經理人理事會 | 微解藥直播| 大國新藥 | 營銷硬觀點 | 投資人去哪兒 | 分析師看賽道 | 藥事每周談 | 醫藥界·E藥經理人 | 中國醫藥手冊
創新100強榜單 | 恒瑞 | 中國生物制藥 | 百濟 | 石藥 | 信達 | 君實 | 復宏漢霖 | 翰森 | 康方生物 | 上海醫藥 | 和黃醫藥 | 東陽光藥 | 榮昌 | 亞盛醫藥 | 齊魯制藥| 康寧杰瑞 | 貝達藥業 | 微芯生物 | 復星醫藥 | 再鼎醫藥| 亞虹醫藥
跨國藥企50強榜單 | 輝瑞 | 艾伯維 | 諾華 | 強生 | 羅氏 | BMS | 默克 | 賽諾菲| AZ | GSK | 武田 | 吉利德科學| 禮來 | 安進 | 諾和諾德 | 拜耳 | 莫德納 | BI | 暉致 | 再生元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