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財政學會會長樓繼偉:財政赤字貨幣化在中國實施的可能性及其影響分析

中國財政學會會長樓繼偉:財政赤字貨幣化在中國實施的可能性及其影響分析
2023年02月23日 21:13 新浪財經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2023年02月23日,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財政學會會長、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副主席樓繼偉在申萬宏源2023資本市場春季策略會上發表了“中國財政與長期經濟展望”主題演講。

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財政學會會長、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副主席樓繼偉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財政學會會長、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副主席樓繼偉

  對于“財政赤字貨幣化”,樓繼偉表示,首先必須明確,財政赤字貨幣化或政府債務貨幣化,無論在我國或在其他國家都不是一種制度,而是一種現象。我國和世界大多數國家都明確立法,不允許中央銀行通過一級市場購買政府債券,為財政赤字直接融資,在制度層面做出了明確的限制。但是政府債務貨幣化做為一種現象,在特定國家以及特定的經濟周期中是確實存在的。主要發生在經濟低迷時期,非政府部門無意愿或無能力投資和消費,金融部門認為借債方信用過低也不愿意給予融資。這一時期確實需要擴張性的財政和貨幣政策,財政赤字大幅度增加,通過發行債券對政府債務融資。貨幣政策通常處于量化寬松狀態,中央銀行從二級市場大量購買國債和其他資產,市場利率極低甚至接近于零利率。從而政府債務可以極低的利率從市場融資,形成了財政赤字貨幣化的效果。這里所說的特定國家是指成熟的發達國家。脆弱的發展中國家很難出現這種現象,因為政府信用和貨幣信用都比較低,財政和貨幣政策大規模擴張往往會發生嚴重通貨膨脹、貨幣大幅貶值和資本外逃。

  還有一點也需提醒注意,各國中央銀行都在二級市場購入和賣出國債,進行貨幣政策操作,這是國際通行的做法,與財政赤字貨幣化無關。我國中央銀行從不做類似操作,而是發行和回購自行創造的各類工具進行貨幣政策操作。這種做法需要對沖各類工具到期產生的流動性變動,操作成本高、透明度不足,市場方需要計算凈投放或凈收回的流動性。還是應當借鑒國際通行的做法。

  他列舉了財政赤字貨幣化的國際案例。財政赤字貨幣化最典型的場景發生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日本,到現在仍未結束。九十年代初期房地產和股市泡沫破滅之后,30多年來維持極度擴張的財政貨幣政策,國債利率長期處于近零狀態。政府債務率從不足100%到現在達到250%,日本央行也開啟了“零利率+QE”時代,通貨膨脹率到近期因輸入性因素才超過了2%。多年來日元匯率雖有波動,但目前的匯率水平大致與九十年代相當。日元作為完全可兌換貨幣,成為全球資本做carry trade(套利交易)的工具,本國企業也可低利率融資大量在海外投資獲得超額回報。日本經濟最需要的是結構性改革,但財政赤字貨幣化政策也是必不可少的,否則日本經濟早已崩潰。

  美國出現了兩個周期的“財政赤字貨幣化”。

  第一次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后,美國實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除了增加財政赤字擴大財政支出外,還推出TARP計劃,發行約7,000億美元特別國債,一部分以累積可轉優先股方式入股系統性重要金融機構,充實其一級資本。另一部分用于從市場上購買MBS,防止其價格過度下跌,穩住市場預期。美聯儲實施了多輪量化寬松,美聯儲資產負債表擴張了4倍以上,從二級市場大量購入國債,利率維持在極低水平。2009年股票市場快速回暖,金融機構得以在股票市場融資補充資本金,一部分有毒MBS破滅,大部分MBS止跌回升。5年之后TARP計劃的資金得以逐步回收并有所盈利。美國經濟從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中快速走出。

  第二次是在2020年疫情發生之后,到現在仍未結束。疫情后美國采取擴張的財政政策,和量化寬松貨幣政策,財政赤字貨幣化現象再次出現。問題在于擴張性政策退出太晚,2021年3月已經出現通脹苗頭,仍通過了巨額的財政支出法案,美聯儲維持零利率和超寬松的貨幣政策。大量的流動性為國債低成本融資和推高資本市場價格。去年二季度隨著通貨膨脹率快速抬頭,美聯儲不得不快速加息應對40年以來最嚴重的通脹。在金融市場上表現為“股債雙殺”,去年是全球配置型投資者最為艱難的一年。

  在2009年歐債危機發生后,歐盟也應采取階段性財政赤字貨幣化政策。由于歐盟有統一的中央銀行,沒有統一的財政,各國的財政狀況十分不同。有的南歐國家因為過度福利化,稅收能力差,財政赤字率過高,在歐盟內部達不成統一的意見,最終要求脆弱國家采取緊縮性財政政策,重點是結構性改革。歐央行雖然采取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對國債風險過高的某些國家并不給予更多的購債支持。一直到2020年疫情發生,歐債危機并沒有完全結束。本輪疫情對歐洲經濟產生了重大沖擊,歐洲各國也采用了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政策,政府杠桿率快速上升,利率高企,對實體經濟產生重大的壓力。當年7月21日,歐盟領導人在歐盟特別峰會上達成了“歷史性協議”,這項協議是總額18243億歐元的一系列財政擴張計劃,其中包含協助歐盟疫情復蘇工具即下一代歐盟計劃(NGEU) 7500億歐元,以及長期財政框架(MFF)10743億歐元。與之相應的是由歐央行推出緊急抗疫購債計劃(PEPP),從二級市場購買政府債券,并實行降息政策,間接對成員國的財政赤字進行貨幣化融資。2022年多重因素導致歐洲通脹高企,3月歐央行實質上削減PEPP,并于7月加息,目前正在防止高通脹和防止經濟衰退之間,兩難平衡。

  他表示,國際經驗表明在發生金融危機,經濟受到重大沖擊等情況下,財政赤字貨幣化是不可缺少的政策選項,同時必須掌握好退出的節奏,否則會引起通貨膨脹。另一點更為重要,財政赤字貨幣化代替不了結構性改革,只是為結構性改革購買下時間。

  而對于我國的特殊場景,樓繼偉表示2020年疫情爆發三年來,受多重因素影響我國經濟受到的沖擊也十分嚴重,目前還沒有從“供給沖擊、需求不足、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下完全走出,財政貨幣政策也都處于擴張的狀態。目前企業和個人都處于恢復信心和修復資產負債表的過程中,消費和投資大概率不會出現報復性反彈。財政政策的擴張力度還可以加大一些,特別是增加中央預算赤字,主要是加大經常性支出用于“三保”。三年來也產生了一些財政貨幣政策相互配合的做法,但截止到目前,我國還不需要采取與發達國家類似的財政赤字貨幣化政策。反而是在過去一段時期,出現了市場流動性大量向地方融資平臺和房地產業集中的特殊現象。

  地方融資平臺公司通常是地方隱性債務的載體,做法是各地“城投公司”發行城投債。中央銀行用各種政策工具釋放出來的流動性,由于傳導機制缺陷大量的轉為對城投債和房地產業融資。所謂機制性缺陷主要表現為如下幾個方面。第一、出借方常常抱有“城投信仰”,認為當地政府不會讓融資平臺公司破產。地方政府也常常抱有“救助信仰”,認為中央政府不會讓地方財政破產,最終會出手救助。第二、城投債通常為“高息剛兌”結構性固定收益產品,甚至“名股實債”,投資人風險厭惡偏好強,理財公司銷售這類產品十分有吸引力。第三、堅信房地產價格只升不降,從而居民杠桿率快速抬升,借款盡快買房甚至炒房,金融機構也認為房地產抵押物更為安全,貸款更為集中到房地產業。第四、一段時期“資金池”、“通道業務”等金融工具泛濫,金融機構利用這類工具將資金和風險“出表”,資金主要流向地方融資平臺和房地產公司。第五、地方融資平臺同房地產公司在資金融通上形成了正反饋機制,房地產價格越高漲,房地產公司負債率就越高,資金流轉越快,地方土地出讓收入也就越高,地方融資平臺就更有還款來源。由于這些機制性缺陷,市場流動性大量流入地方融資平臺和房地產業。

  根據財政部數據,截至2020年年底,中國政府債務為46.55萬億元,負債率為45.8%。其中,中央政府債務余額20.89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余額25.66萬億元,均控制在全國人大批準的限額之內。地方政府隱性債務余額數據不可能有官方統計,市場方估計在30~50萬億元。更有市場方人士利用財經數據平臺,搜集各地城投公司債務余額,加總竟有65萬億元之多。對這些數據我很難做出評判,總的情況是數量巨大,而且同房地產公司債務高企,居民債務率快速上升交織在一起,蘊藏著系統性風險。

  如何化解系統性風險又在此過程中不爆發風險,是今后一個時期對我們重大的考驗。他認為,措施可以聚焦于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補上機制性缺陷,這方面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總的方向上,2015年起中央陸續提出去杠桿、“房住不炒”,堅決遏制地方隱性債務增量,有效化解存量。在金融領域,近年來不斷加強金融監管,“資金池”、“通道業務”等金融業務已被清理,已不得新發行“高息剛兌”產品,嚴格控制商業銀行將資金和風險“出表”,適當分離所辦理財公司等等。在財政領域,中央文件明確省級政府要承擔起化解隱性債務責任,中央財政不予救助。并要求清理規范地方融資平臺公司,剝離其政府融資職能,對失去清償能力的要依法實施破產重整或清算。

  當然完全補上機制性缺陷需要一個過程,這就涉及到另外一個方面,就是要設計和推行過渡性措施,是最為困難的。地方專項債券對應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建設項目,目前這類項目越來越少,但中央向各地安排的專項債額度還在增加。除了繼續安排地方再融資債券外,還可以批準將一部分專項債額度用于借新還舊,這有助于逐步消化隱性債務。更難解決的是高杠桿、高負債、高周轉的房地產“三高”運行模式已經走到盡頭,由于各種因素作用,2022年大量的房地產企業現金流斷裂,甚至申請破產。“爛尾樓”也大量增加,又引發了“斷貸潮”,購房業主、商業銀行、甚至城投公司都卷入其中。在預期轉弱的現狀下,簡單的刺激購房作用不大。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針對性的綜合施策,首先要度過最艱難的時刻。去年11月發布的“金融16條”就是比較有效的做法,屬于過渡性措施,著力于在化解風險過程中不產生新的風險。最終要過渡到取消“預售制”,這是房地產“三高”運行的重要節點之一,我估計過渡期至少需要幾年。

  更為重要的也是更為艱巨的是推進結構性改革。我國租房的比例遠遠低于其他國家,中央各部門早就提出提高租房比例,并要求“租購同權”,但進度并不理想,十四五規劃進一步強調了這一要求。重要的原因是一些制度性問題,戶籍、就學、就醫、甚至買車都同住房所有權掛鉤,居民多購少租也是不得已。解決制度性問題需要結構性改革,這需要克服大量的既得利益障礙。有一個數量指標可以表達扭曲的嚴重程度,即租購價格比,成熟市場經濟國家都實現了“租購同權”,租購價格比不超過15年,也就是不足15年的房租相當于購房價格。我國一些一線城市這個比例達到了30年以上,反映了制度扭曲溢價。十四五規劃確立的這一結構性改革任務是艱巨的,需要各部門、各地方共同配合不懈的努力。

炒股開戶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紅包,100%中獎!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衛曉丹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2-27 寶地礦業 601121 --
  • 02-24 鐵大科技 872541 3.38
  • 02-24 茂萊光學 688502 69.72
  • 02-23 凱大催化 830974 6.26
  • 02-23 綠通科技 301322 131.11
  •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