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李傲華
2023年,中國創新藥市場“改朝換代”。
4月21日盤后,恒瑞醫藥(600276.SH)披露2022年年報,實現營收212.75億元,同比下降17.87%;實現歸母凈利潤39.06億元,同比2021年的45.3億元下降13.77%。
其中,2022年,恒瑞醫藥累計研發投入達到63.46億元,費用化研發投入48.87億元,資本化研發投入約14.59億元。如果算上資本化的研發費用,恒瑞醫藥2022年的凈利潤約為24.47億元。
這已經是恒瑞醫藥連續第2年營收凈利潤雙雙下滑。作為中國醫藥界的“老大哥”,恒瑞醫藥正處于轉型的焦灼期。
不過,比起營收、凈利潤的數字,恒瑞醫藥此份年報更引人注目的是創新藥收入。
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恒瑞醫藥創新藥收入為81.16億元,而百濟神州(688235.SH,06160.HK,BGEN.US)創新藥產品的收入則達到12.5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86.51億元)。這意味著,百濟神州正式超越恒瑞醫藥,成為中國目前創新藥收入最高的藥企,且與2021年相比,百濟神州的創新藥收入同比增長達107.3%。
前有高速增長的百濟神州,后有中國生物制藥(01177.HK)、翰森制藥(03692.HK)、先聲藥業(02096.HK)等虎視眈眈的“追趕者”,恒瑞醫藥腹背受敵。而恒瑞醫藥與百濟神州之間的“創新藥”一哥之爭,也僅僅是中國創新藥企爭霸賽進入白熱化階段的開端。
“出海”是必選項
恒瑞醫藥和百濟神州的首次正面交鋒發生在PD-1領域。
截至目前,已獲得上市批準的國產PD-1抑制劑共有8款。由于獲批時間相對較早,君實生物(01877.HK ,688180.SH)、信達生物(01801.HK)、恒瑞醫藥及百濟神州被視為國產PD-1的第一梯隊玩家。
在2022年以前,恒瑞醫藥PD-1抑制劑卡瑞利珠單抗(商品名:艾瑞卡)的銷售保持著較大優勢。2021年年報顯示,卡瑞利珠單抗銷售量141.43萬瓶,如果以集采中標價格2928元/瓶計算,卡瑞利珠單抗2021年為恒瑞醫藥帶來了超41億元的收入。
相比之下,百濟神州的PD-1抑制劑替雷利珠單抗(商品名:百澤安)在2021年的銷售額約為2.5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7.56億元)。
在剛剛出爐的2022年年報中,恒瑞醫藥并未披露卡瑞利珠單抗在過去一年的具體銷量,但從醫療機構實際采購量來看,卡瑞利珠單抗從2021年的44.27萬瓶上升至2022年的46.74萬瓶。據此推測,卡瑞利珠單抗仍是銷售最高的國產PD-1。
百濟神州的替雷利珠單抗則在2022年實現快速放量,銷售收入為4.23億美元(折合人民幣28.59億元),同比增長65.8%,是國產PD-1第一梯隊里銷售增長速度最快的一款。
但在中國創新藥市場,“卷王”PD-1無疑已是一片紅海。智慧芽新藥情報庫數據顯示,目前,中國還有77個PD-1類藥物處于臨床試驗階段,正在等待著獲批上市分食市場。
此外,國家醫保談判所帶來的價格壓力也如影隨形。2020年,君實生物、恒瑞醫藥、百濟神州的三款PD-1以平均78%的降幅全部納入醫保,年治療費用直接降到5萬元/年。
在價格不斷下探和新增適應癥持續擴容下,有國產PD-1產品的銷售收入已經出現下滑。
根據合作伙伴禮來披露的數據,信達生物的信迪利單抗(商品名:達伯舒)2022年的銷售額較2021年下滑30%。君實生物的特瑞普利單抗(商品名:拓益)2020年銷售額約10億元,2021年為4.12億元,同比下滑近60%;2022年,其銷售額雖然回升至7.36億元,但仍低于2019年的7.74億元。
PD-1的集體降價只是醫保談判下創新藥境況的一個縮影。
根據IQVIA數據,醫保談判自2017年起,歷經6輪探索實踐,參加談判的產品數從2017年的44種增加至2022年的147種,2022年國家醫保談判成功產品價格平均降幅達到60.1%,覆蓋了多種創新藥。
恒瑞醫藥年報指出,自2022年1月1日起,公司的阿帕替尼、吡咯替尼、硫培非格司亭、瑞馬唑侖、氟唑帕利、海曲泊帕等多款創新藥執行新的醫保談判價格,醫保銷售價格平均下降33%。
在這種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本土藥企不再局限于國內市場,出海成為中國創新藥企的必選項。
“‘出海’已經成為中國藥企的整體戰略。”一位醫藥行業人士對時代財經表示,“我們常說一個新藥的研發成本需要10億美元,花費10年時間。如果僅靠中國市場,企業很難回收研發成本,因此‘出海’是一個必然選擇。中國創新藥在海外市場總體上呈現出迅猛增長的態勢。首先,中國創新藥具有質量和價格的雙重優勢;另外,中國創新藥的臨床試驗數據、真實世界數據也在不斷得到美國FDA等國外監管部門的認可。”
寧澤基金投資總監武強也對時代財經指出,由于有商業醫保的支持,歐美創新藥市場可能是國內市場的10倍以上,而國內的支付手段較為單一,主要依賴醫保支付。“如果可以在國外上市,企業的估值也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百濟贏在起跑線上
目前,國產創新藥出海主要有兩種模式——自主出海和License-out(海外授權)。
自主出海,即中國藥企自主在海外開展臨床試驗,然后申報上市,獲批后銷售。而License-out,則是指中國藥企把自己產品的海外或全球權益賣給海外企業,由海外企業負責后續的臨床開發、申報上市、生產和銷售等工作。這種合作模式能更有效加快藥物上市,因此成為更多藥企的選擇。
百濟神州是自主出海模式的典型代表。
在中國生物醫藥行業,成立于2010年的百濟神州是一個神奇的存在。截至目前,百濟神州仍然是全球唯一在納斯達克、港交所、上交所三地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被認為是行業內融資能力最強的公司。與此同時,百濟神州的研發能力和BD(商務拓展)能力也位居前列。
“百濟神州成立之初(就有)兩根DNA,一根是科學,一根是國際化。”百濟神州聯合創始人王曉東在百濟神州登陸科創板時的新聞發布會上說。
王曉東是改革開放后獲得美國科學院院士的中國第一人,曾任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所長,早在創業之前就已經是學界的風云人物。百濟神州另一位創始人歐雷強則來自美國,在中國市場扎根多年,曾在麥肯錫擔任商業顧問,又在生物醫藥行業有著豐富的經驗。
創始人豐富的海外經驗或許對百濟神州國際化的發展路徑產生了直接影響。2022年年報數據顯示,百濟神州擁有一支超過2700名員工的全球臨床開發和醫學事務團隊。
由于自主出海需要堅實的技術積累和雄厚的資金支持,因此成功者寥寥,但一旦闖關成功,則可以獲取豐厚的回報。
憑借核心自研產品BTK抑制劑澤布替尼(商品名:百悅澤),百濟神州打響了自主出海的第一槍。
2019年,澤布替尼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實現了本土創新藥出海“零的突破”,也是目前為止為數不多的國內創新藥成功自主出海的案例之一。
2022年,澤布替尼的全球銷量已經達到5.6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38.9億元),同比增長接近160%。2023年1月19日,澤布替尼兩項新適應癥獲得美國FDA批準,分別為治療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或小淋巴細胞淋巴瘤(SLL)成人患者。這將使得澤布替尼在美國的商業化市場進一步擴大。
百濟神州在海外市場的收入比重也高于大部分同行。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百濟神州的中國地區收入為8.4億美元,美國市場收入為5.02億美元。其中,美國市場收入占總營收的比重達到35%。
因此,有業內人士評價稱,更準確地說,百濟神州是一家全球性的企業,而不是普通意義上的中國企業。
恒瑞國際化狂飆
在被百濟神州趕超之前,恒瑞醫藥一直穩坐本土醫藥創新的“頭把交椅”。
恒瑞醫藥是國內創新轉型起步最早的藥企之一。2011年,恒瑞醫藥的艾瑞昔布片(商品名:恒揚)獲批上市。該產品是恒瑞醫藥獲批的首款1類新藥,它的成功上市也成為恒瑞醫藥創新轉型的里程碑事件。
近年來,恒瑞醫藥同樣“惡補”國際化。2022年,恒瑞醫藥海外研發投入共計12.72億元,占總體研發投入的比重達到20.04%。但其“出海”之路卻沒有那么順利。
今年3月10日,恒瑞醫藥公告稱,公司此前引進的新藥普那布林上市申請未獲中國藥監局批準。2021年8月,恒瑞醫藥與大連萬春簽署協議,獲得普那布林在大中華地區的聯合開發及獨家商業化權益。但2021年12月,普那布林的上市申請就遭到美國FDA的拒絕。
此次普那布林在中國的上市申請遭拒,也正式宣告了恒瑞醫藥該項目的失敗,其前期支付的2億元首付款打了水漂。
曼然資管基金經理馬曼然接受時代財經采訪時指出,與Biotech相比,傳統藥企“出海”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缺乏有海外經驗的人才,但這是可以彌補的。
事實上,近年來,恒瑞醫藥正在大舉吸納具有海外經驗的管理和研發人才。
2023年1月,恒瑞醫藥宣布聘任江寧軍擔任副總經理、首席戰略官,負責臨床研究和商務拓展工作。江寧軍曾在禮來、賽諾菲等跨國藥企任職,2016年創立了基石藥業(02616.HK),擔任首席執行官等職務,在新藥“出海”方面頗有經驗。
目前,恒瑞醫藥的海外收入在整體營收中占比較小。年報顯示,2022年,恒瑞醫藥國內營業收入為204.34億元,占總營收比重高達96%以上,而國外營業收入為7.79億元,占總營收比重不足4%。
對于恒瑞醫藥來說,創新轉型,開弓沒有回頭箭。恒瑞醫藥方面對時代財經表示,公司堅持自主研發與開放合作并重,在內生發展的基礎上加強國際合作,將積極尋求與全球領先醫藥企業的合作,實現研發成果的快速轉化,加速融入全球藥物創新網絡。
值得慶幸的是,2022年,恒瑞醫藥國外市場收入同比增長26.37%,復蘇較為明顯。
據恒瑞醫藥方面透露,目前,公司首個國際多中心Ⅲ期臨床研究——卡瑞利珠單抗聯合阿帕替尼治療晚期肝癌國際多中心Ⅲ期研究已達到主要研究終點,目前已進入在美國遞交新藥上市申請準備階段,已與美國FDA召開了卡瑞利珠單抗的Pre-BLA(生物制品許可申請前)溝通會,并與戰略合作伙伴Elevar公司共同進行阿帕替尼美國FDA的NDA(新藥申請)遞交準備工作,相關準備工作正有條不紊地推進中,該適應癥已于今年1月在國內獲批上市。
2023年2月,恒瑞醫藥自主研發的抗癌創新藥EZH2抑制劑SHR2554實現海外獨家授權,將在大中華區以外的全球范圍內開發、生產及商業化的獨家權利許可給美國Treeline Biosciences公司,除了1100萬美元的首付款,未來還有權收取最多6.95億美元的里程碑款。
恒瑞醫藥的國際化戰略也并不囿于美國市場,對于近來中國藥企熱衷的東南亞市場,恒瑞醫藥也有所規劃。
“我們正積極籌備在新加坡成立子公司,讓恒瑞醫藥的創新藥和已取得歐美市場批準的仿制藥產品得以輻射到整個東南亞市場。”恒瑞醫藥方面對時代財經稱。
不可忽視的國內市場
雖然創新藥銷售收入總額已經被百濟神州超越,但在國內市場,恒瑞醫藥的創新藥收入仍然領先。
馬曼然指出,即使國內市場面臨著集采、醫保談判等諸多壓力,但中國創新藥市場的前景仍然可觀。
“企業的出海能力確實是很多投資機構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但并非是投資決策的決定性因素。創新藥在國內也有巨大的市場,如果能將國內市場做好,同樣可以實現良好的成長。我們在進行投資決策時,最終看的還是企業的競爭力,其中研發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和銷售能力是影響競爭力的最突出的因素。”馬曼然對時代財經表示。
近10年來,中國創新藥的發展突飛猛進。方正證券研報指出,2021年,我國創新藥核心臨床實驗開展數量已經超越歐洲,僅次于美國。2015年以來,中國藥政和醫保體系推出多項改革接軌措施,中國已開始在全球創新藥市場中占據相當份額,2021年我國創新藥核心臨床實驗開展數量為354個,僅次于美國。中國創新藥市場將成為未來中國醫藥市場進一步擴容的主要驅動力,也成為全球創新藥企業競爭的重要戰場。
但總體來看,目前中國創新藥的銷售體量較小。2021年,全球創新藥銷售額共計8300億美元,其中美國創新藥銷售額占比達55%,而我國占比僅為3%,前景十分廣闊。
據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報道,2020年,國家醫保專利藥支出金額為370億元,僅占國家醫保藥品總支出的5%左右。我國創新藥市場潛在空間巨大。
在發布2022年年報的同時,恒瑞醫藥也公布了2023年一季報數據,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0.25%與0.17%。這是自2021年年末恒瑞醫藥業績進入下行通道以來,單季度業績數據首次同比止跌回升。
百濟神州能否坐穩新一任“霸主”位置?恒瑞醫藥又是否能快速扳回一城?抑或有新的選手中途殺出,彎道超車?伴隨著這些疑問,中國創新藥新一輪卡位賽才剛剛開始。
責任編輯:常福強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