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外上市背景知識 |
中國企業海外上市五次浪潮 -1992年-1994年
國有企業中的制造行業開始在境外直接上市。例如:青島啤酒,上海石化,移動化纖。其中大多去H股上市。
-1995年-1996年
國企中基礎建設行業開始在境外上市。例如:東方航空、南方航空、大唐發電。
-1996年-1997年
大批國有企業通過紅籌方式實現境外上市。業界稱為“大紅籌”。
-1999年-2004年
民企開始通過紅籌方式實現境外上市。業界稱為“小紅籌”。裕興電腦是第一例。
-2005年10月21日-2006年8月8日
監管機構加強監管后通過“75號文”適度放閘。民營企業境外上市又掀一次浪潮。 |
|
圖注:海外上市陷阱:一家公司聲稱它馬上就要在海外上市了,只要在上市前買它的股票,兩個月的時間就會有超過100%的凈收益。聽起來很美。[詳細] |
|
中國企業海外上市步驟
按照商務部等六部委頒布的《關于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的規定》和國家外匯管理局頒布的《關于境內居民通過境外特殊目的公司融資及返程投資外匯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簡稱“75號文”)的規定,境內企業進行傳統的海外上市操作需要以下步驟:一、境外設立特殊目的公司(SPV);二、返程收購及上市。 |
海外上市殼公司注冊地 |
香港、BVI、開曼、德拉瓦等地是最常見的離岸公司注冊地。 |
|
圖注:內地企業海外上市主要流程。(單擊可看大圖;圖片來源:邦盟匯駿國際有限公司) |
|
海外上市相關的重要政策、文件 |
中國對紅籌上市方式監管的演變
隨著采取紅籌方式上市的企業越來越多,中國對這樣的上市模式的監管也隨之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詳細] |
-由商務部等六部委聯合制定的“2006年第10號文”--《關于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的規定》將于2007年9月生效,適度為紅籌放閘不到1年,口子重新收緊。[詳細]
-2005年11月1日,《關于境內居民通過境外特殊目的公司境外融資及返程投資外匯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簡稱“75號文”)開始正式實施,同時,廢止了外管局2005年發布的“11號文件”及其配套的“29號文件”。而新規的發布被業界稱為是“紅籌融資解禁”。[詳細]
-2005年上半年,外管局連出“11號文”和“29號文”加強監管紅籌模式。[詳細]
-2005年2月25日,《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通稱“非公36條”)出臺。[詳細] |
|
|
中國內地融資規模 |
圖注:2006年2月-2007年2月,中國股市逐月籌資額。(單擊可看大圖;圖片來源:CSRC) |
|
中國證交所IPO籌資額首超美英
中國工商銀行破紀錄地首次公開發行,令中國的證券交易所(包括香港聯合證交所、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一舉超過英國和美國,成為全球上市新股最大的資本來源。[詳細] |
|
|
|
|
|
【事件關注】納斯達克于北京時間2007年4月3日21:30(紐約時間4月3日上午9:30)在北京“遙控”敲響開市鐘,以慶賀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登陸該所。據悉,為一個國家舉行遠程敲鐘開市儀式,對于納斯達克來說尚屬首次,此舉也意味著海外證券交易所對中國國內上市公司資源的爭奪戰即將打響。[專題][行情][論壇] |
|
|
|
|
九大交易所齊搶上市資源
“九大交易所齊搶上市資源!”這是中國證監會研究室主任祁斌曾發出的感慨。祁斌所說的九大交易所,指的是上海、深圳、紐約、納斯達克、歐洲、倫敦、新加坡、香港、東京這九大證交所。 |
港交所:就像串門一樣方便
港交所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任光明認為,香港是內地企業到海外上市的“主渠道”。他說,內地企業到香港上市具有先天優越條件,“內地和香港兩地之間往來,感覺就像串門一樣方便”。
倫交所:最簡單、最容易達到的標準就是AIM標準
“目前,對于中國公司來說,最簡單、最容易達到的標準就是AIM(倫敦高增長市場)標準。”倫交所大中華區總裁趙勇杰大力推薦專門面向高增長型中小企業的AIM。
紐交所:薩班斯法案將有調整
“我們在北京主要是見一些中國企業,尤其是一些創業型企業。對它們來說,目前是爭取上市的最好機會。”紐約證券交易所集團CEO約翰-賽恩今日在京對記者表示。 |
中國企業蜂擁至海外上市時,選擇一個合格的、具有豐富經驗,且能解決中國企業問題的券商是邁向國際化之路的前提和基礎。[詳細] |
|
|
歐交所:這里沒有薩班斯法案
很快,浙江的一家從事傳統產業的企業將赴巴黎歐交所進行上市前的準備工作。“不出意外的話,該企業將成為首家在歐交所上市的中國企業。”歐交所中國區總裁潘康喜形于色。
法蘭克福證交所:迎來首家中國內地企業
山東工友集團所屬的工友機械有限公司2007年3月30日在德國法蘭克福證交所正式掛牌上市,這是首家中國內地企業登陸德國股市。 東證所:10多家中國企業進入上市培育階段
操著一口流利漢語的東證所資本市場部門高級顧問山本秀樹稱,自己每個月都有兩周左右的時間泡在中國,平均每周要跑二三家中國企業,一年下來已親自去50多家企業進行了實地調研。
新加坡交易所:在新上市的中國企業被稱為龍籌股
新加坡交易所市場部副總裁凌東鷹稱,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國公司換手率高達100-150%,屬熱門股,遠遠高于新加坡本地上市公司。中國企業在新加坡的上市公司被稱為“龍籌股”。
韓國證交所力邀中國企業上市
“中國企業在韓國上市條件十分優厚,上市費用只相當于在香港的一半,而且上市周期短,不用經過韓國政府審批。”韓國證券期貨交易所副總裁鄭鶴鵬介紹…… |
|
|
|
|
國務院最新意見提出,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服務企業進入境內外資本市場融資,通過股票上市、發行企業債券等多渠道籌措資金。[詳細] |
|
|
國務院意見:積極支持服務企業境內外上市融資
《意見》提出,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服務企業進入境內外資本市場融資,通過股票上市、發行企業債券等多渠道籌措資金。鼓勵各類創業風險投資機構和信用擔保機構對發展前景好、吸納就業多以及運用新技術、新業態的中小服務企業開展業務。 |
證監會不批國企海外上市 或為經濟安全
報道稱,中國證監會自去年9月以來,已再無批出國企境外上市;此舉是希望鼓勵國企留在A股市場上市,冀以增加股票供應,為供求嚴重失衡的內地股市降溫。[詳細]
據記者了解,監管層的確在收緊國企境外上市,不過沒有形成政策,目標未必是出于給內地股市降溫,其所指更為深遠,有經濟安全方面的考慮。[詳細] |
上證所:大力推動藍籌市場建設
上證所理事長耿亮在該所成立16周年之際表示,上證所將繼續大力發展藍籌股市場,吸引國民經濟骨干企業在上海證券市場發行上市,并創造條件推動紅籌股公司和H股公司回歸境內市場上市。 |
深交所:已為創業板做好準備
深交所總經理張育軍表示,深交所將全力推動中小板盡快擴大規模,同時開設創業板已無法律障礙,深交所已為此作好充分準備。 |
傳天津申請建立證交所 天津政府副秘書長否認
2006年10月底,天津濱海新區管委會有關人士稱,天津已向中央提交了建證交所的申請,這一擬議中的證交所將定位于三板市場。 |
|
|
|
|
全球交易所競爭日趨激烈 整合進入高潮
交易所是一個全球性的行業,目前這個行業正在經歷變革,并處于一個關鍵階段,發展既面臨著機遇,競爭也越來越激烈。[詳細]
全球交易所行業購并浪潮受到內外部多重因素的推動, 其中內部動因包括節約成本、形成外部網絡和獲得新利潤增長機會。[詳細]
|
紐交所歐交所合并落定 變首個跨大西洋證交平臺
2007年3月27日,紐交所和歐交所發表聲明說,紐交所已買下歐交所91.42%的股份以及92.22%的表決權。世界上首個跨大西洋的市值高達290億美元、連接紐約、巴黎、布魯塞爾、阿姆斯特丹、里斯本和倫敦6大金融市場的證券交易平臺即將誕生。 |
專題:爭奪倫交所 納斯達克對倫交所敵意收購失敗
由于無法得到倫敦證券交易所股東的足夠支持,美國納斯達克股票市場公司提出的對前者總額為27億英鎊(約合53億美元)的“敵意收購案”2007年2月10日以失敗告終。 |
東證所紐交所達成合作 倫交所東證所將建戰略聯盟
2007年1月31日,東證所與紐交所達成聯盟合作協議。據悉,東京證交所與紐約證交所聯盟后,雙方將在公司股票上市、服務產品和電腦系統方面進行整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