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周評:年初以來ETF流入的節奏、結構和對定價權的影響
來源:東吳證券
研究員:陳剛/陳李/蔣珺逸
近年來ETF 指數基金規模不斷擴大。
ETF 基金規模在近幾年進入加速擴張階段,截止2024 年一季度,ETF 基金持股市值已近兩萬億元,同比去年一季度增加超6000 億元。
中長期資金入市是被動投資占比提升的主要原因。鼓勵中長期資金入市是“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的重要著力點,而被動投資基金具備的低成本、低風險、規模大、分散化投資等優勢能夠較好地滿足耐心資金的投資需求。隨著險資、社保基金等機構在政策支持下提高權益投資比例,被動投資基金也將逐步擴容。
從海外經驗來看,被動投資是大勢所趨。美國市場被動投資基金發展較為成熟,晨星數據顯示,截至2023 年底,美股被動基金規模超越美國主動基金。而日本受到政府養老投資基金持續增加對股票配置、央行購入ETF 等影響,被動股票基金規模也不斷提升。
ETF 資金是今年A 股市場的重要增量資金,起到市場穩定器的作用從規模來看,ETF 資金是今年A 股市場的重要增量資金。2024 年上半年ETF 凈流入近4000 億元,其中一季度就流入超3000 億元,相較之下2023年全年流入規模僅在4500 億元。
ETF 資金對指數起到托底作用。今年ETF 幾次明顯的放量均發生在市場進入底部區域。今年一月初市場風險偏好走弱,流動性收緊,大盤探底,滬深300、中證500、中證2000 等寬基ETF 放量托底指數反彈;近期市場再度回調,滬深300 ETF 在幾個交易日內顯著放量后指數在低位實現企穩。
ETF 資金流入是今年銀行板塊取得明顯超額的重要因素若板塊成交額占比明顯低于市值占比,則少量資金就能對板塊形成有效拉動。銀行今年總市值迎來大幅增長,弱復蘇背景下高股息交易邏輯的強化固然重要,但增量資金的作用也功不可沒。31 個申萬一級行業中,銀行板塊的市值最大,但成交額卻偏低,相較市值明顯低配。而銀行又恰好是ETF基金重倉標的,因此多只銀行個股在近期創下新高。
增量資金享有的定價權將決定市場風格的走勢銀行板塊的超額說明增量資金行為指引市場交易主線。過去十年A 股幾輪大級別的風格切換,背后也存在增量資金定價權的讓渡。
2014-2015 年,市場加速上漲的背后,是“兩融”市場的升溫,滬深兩市融資融券余額一度超兩萬億元。高風險偏好的杠桿資金入市,新股、題材類板塊在本輪行情中表現活躍。
2016-2017 年,供給側改革促進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龍頭競爭力不斷提升。適逢聰敏錢外資開始流入,在外資“以大為美”的審美偏好下,中國版“漂亮50”迎來價值重估。
2019-2021 年,消費升級、龍頭進階,政策支持下,電新、電子板塊產業周期強勢,2020 年出口超預期下的需求共振,構成了核心資產上行趨勢的底層邏輯。這一期間,快速擴張的公募基金和加速流入的外資風格均偏向白馬成長股,因此共同驅動了核心資產行情。
2022-2023 年,隨著美聯儲開啟加息周期,分母端迎來拐點使得永續DCF思維下的估值承壓,核心資產開啟調整。北向、公募資金式微,私募量化、游資主導下,大小盤風格切換,小微盤表現強勢。
增量資金的屬性決定了市場風格。“新國九條”強調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遏制“炒小炒差”等不良風氣,對于企業財務造假、量化高頻交易等領域的監管趨嚴;同時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增強市場內在穩定性、陸家嘴論壇上也提到壯大耐心資本,讓金融更好服務科技創新。因此,中長期資本的流入將推動市場風格切換,中大盤風格可能長期維持溢價。
風險提示:國內經濟復蘇速度不及預期;海外通脹及原油擾動下降息節奏不及預期;地緣政治風險;統計數據口徑存在偏差
責任編輯:王若云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