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韓忠楠
1月17日,上海海通國際汽車碼頭,伴隨著汽笛鳴響,上汽集團旗下的安吉物流申誠號遠洋滾裝船正式迎來首航。
據悉,這艘擁有7600車位的LNG雙燃料滾裝船是上汽集團首艘清潔能源滾裝船,也是第一艘由中國船東投資建設,全球現役裝載量最大的清潔動力滾裝船。
上汽集團相關人士介紹,這艘滾裝船是上汽集團委托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團——中國船舶集團建造的。此次遠航,約有5000輛上汽、東風和宇通的自主品牌新車駛向歐洲。
無獨有偶,就在幾天前,比亞迪的滾裝船BYD EXPLORER NO.1正式從深圳啟航,將駛向荷蘭符利辛根港和德國不來梅哈芬港。據悉,此次首航的汽車滾裝船共裝載了5449輛新能源車出海歐洲。
中國車企“買船熱”背后,透露出海外市場對于中國汽車產品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的旺盛需求。伴隨著中國汽車年產銷量邁上3000萬輛新臺階,中國的汽車出口也迎來了里程碑式的躍升。
中國汽車出口量世界第一
日前,海關總署發布最新數據,2023年我國汽車出口量達到522.1萬輛,同比增長57.4%。
在相繼超越韓國、德國后,2023年,我國的汽車出口量再度迎來質變提升。據日本汽車工業協會最新預測,日本2023年全年汽車出口量約為430萬輛,這意味著,2023年中國的汽車出口量將超越日本,正式躍升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出口國。
伴隨著中國汽車出口的加速,與之相關的產業鏈也在積極出海。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介紹,2023年,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和太陽能電池作為外貿出口“新三樣”產品,合計出口1.06萬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增長了29.9%。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中國汽車出口躍升全球第一,能夠提高中國在全球的經濟地位,提高中國在全球汽車供應鏈上的權重。
“圍繞汽車產業有很多上下游產業,中國汽車出口加速,有利于帶動中國汽車制造業規模壯大,進而拉動經濟增長。”盤和林指出,中國汽車出口量的大幅攀升,在帶來一系列利好的同時,也將促進中國的汽車產業更加頻繁地參與國際競爭。
近期,得益于中國汽車出口的亮眼表現,多家海外媒體關注到中國汽車產業的質變提升,并表示,中國汽車出口量躍升世界第一,標志著全球汽車行業格局發生重大變化。
對此,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表示,應該理性面對現有的成績。
“一個國家的汽車出口數量是按照屬地原則統計的,中國汽車出口中也包含了外資品牌在當地生產然后出口的汽車數量。”付炳鋒說,實際上,中國汽車全球化步伐較晚,近年來才大規模地走向國際市場,中國車企的海外布局和技術輸出也剛剛開始,需要理性看待中國出口成績,守住汽車出口增長趨勢。
付炳鋒認為,中國汽車走向國際市場是一個長期的任務和系統的工程。未來,伴隨著汽車智能化的深入,中國汽車產品的智能化優勢會在海外市場進一步發揮,潛力很大。
新能源汽車成出口主力軍
在新疆霍爾果斯口岸,大量排隊出口的中國品牌車輛,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作為全國最大的汽車出口陸路口岸,近年來,在中國汽車出口激增的大潮之下,霍爾果斯口岸汽車整車出口呈現“井噴式”增長態勢,紅旗、理想、奇瑞、吉利、比亞迪、長安、極氪、坦克等中國汽車品牌車型,均經由該口岸走向海外。
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在霍爾果斯口岸通關商品車已超30萬輛。這當中,很大一部分車型為新能源汽車。
一位常駐俄羅斯的中國商人向證券時報記者透露道,此前他在俄羅斯做旅游生意,但近年來觀察到俄羅斯市場對于中國汽車需求旺盛,他開始轉型從事汽車貿易。
“在俄羅斯市場,我們已擁有穩定的客戶和銷售渠道,當地消費者對于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特別是混動車型的認可度很高,銷售很暢通。”上述人士告訴證券時報記者,目前經由他的銷售渠道賣向俄羅斯市場的新能源汽車規模還比較小,但類似于他這種零散的銷售人員有很大一批。
另外一位從事汽車平行出口的銷售人士也向證券時報記者證實了上述情況。他表示,最近一年,國內涌現了一大批做平行出口業務的貿易商,大家都在以“螞蟻搬家”的形式將中國汽車帶向海外。
據悉,僅2023年7月,就有200多輛理想汽車被以私人平行出口的方式售賣至中東、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國家和地區。
業內人士解釋,平行出口就是指將國內的新車,以二手車的形式出口到國外。目前,在中國汽車出口“井噴”發展的過程中,平行出口也是一種補充的出口途徑。
霍爾果斯口岸的繁忙,是中國汽車出口升溫的一個重要的橫截面。而在汽車電動化的大潮之下,新能源汽車也成了拉動我國汽車出口增長的重要力量。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120.3萬輛,同比增長77.6%,增速高于傳統燃油車,成為中國汽車出口再上新臺階的重要推手。其中,純電動汽車出口110.2萬輛,同比增長80.9%;插混汽車出口10.1萬輛,同比增長47.8%。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透露,當前,中國每出口3輛汽車就有1輛是電動載人汽車,這為全球綠色低碳轉型作出了突出貢獻。
據悉,比利時、英國、泰國、菲律賓、西班牙、阿聯酋、墨西哥、俄羅斯等國家,是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的主要目的地。
不久前,比亞迪宣布在匈牙利賽格德市建設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基地。相關公告顯示,該基地將分階段建設,預計將為當地創造數千個就業崗位。據悉,這將是中國車企在歐洲建設的首個生產基地。
歐洲之外,東南亞也是中國車企建設海外生產基地的首選之地。近日,有消息稱,比亞迪將投資13億美元在印度尼西亞建設產能為15萬輛汽車的工廠。這已是比亞迪繼泰國、匈牙利、巴西之外的又一個海外工廠。
比亞迪印尼業務負責人趙鷹表示,比亞迪計劃在2024年年底前在該國完成設立多達50個銷售網點。
中國新能源車企在東南亞布局海外工廠的熱度極高。僅2023年,就有比亞迪、哪吒汽車、長安汽車相繼宣布在泰國建設工廠。在此之前,上汽集團、長城汽車已分別通過泰國生產基地,輻射東南亞市場。
中國車企勇于在海外市場建設生產基地,透露出中國車企對旗下產品的自信以及對海外市場前景的看好。1月16日,在長安汽車2024全球伙伴大會上,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公布了公司的海外戰略,按照規劃,到2030年,長安在海外市場投資計劃突破100億美元,海外市場年銷量突破120萬輛。
長安汽車總裁判斷,車企的競爭已從卷成本卷價格延伸至卷技術,又從卷國內市場延伸至卷國外市場。目前,全球化已駛入發展快車道,中國車企需要牢牢把握海外機會。
產業鏈大出海時代來臨
新能源汽車出口的加速,最顯著的效應是帶動了與之配套的動力電池企業的出海。
寧德時代、中創新航、遠景動力、蜂巢能源、國軒高科、億緯鋰能(維權)等動力電池企業均在近年來公布了海外投資計劃,搶灘國際市場特別是歐洲市場。在海外建設工廠和配套產業鏈,已成為鋰電行業的新趨勢。
鋰電產業出海熱,不僅是中國動力電池企業為了搶抓海外市場機遇帶動的,還是一種“雙向奔赴”。目前,在綠色能源轉型的驅動之下,諸多歐洲國家也在積極吸引中國企業投資。
此前,波蘭投資貿易局駐華辦事處首席代表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就表示,電池包、電解液等新能源產業鏈上下游的產品,特別適合在波蘭做投資、生產,中國的車企可以通過波蘭作為生產跳板,進而覆蓋整個歐洲市場。
不止如此,均勝電子、拓普集團、東山精密、三花智控、模塑科技(維權)等汽車零部件企業,也顯著受益于新能源汽車出口大潮。日前,均勝電子披露了2023業績預增報告,預計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約176%。而這主要得益于海外市場業務的穩步增長,這與中國車企加速走出去有著密切的聯系。
國信證券分析稱,當前我國汽車工業已從成長期邁入成熟期,結構性發展機遇在出海及電動智能化轉型。國產汽車零部件企業生產工藝和成本管控能力優秀,近年來可伴隨整車客戶進行屬地化供貨,大力開拓北美、墨西哥、歐洲、東南亞等市場。
伴隨著上汽、比亞迪等中國車企紛紛采用國產滾裝船運輸汽車出海,汽車產業鏈帶來的溢出效應進一步凸顯。
上汽國際黨委書記、副總經理趙愛民表示,上汽在滾裝船上投資了100億,實際上就是對未來預期堅定信心的表現。按照規劃,2024年上汽目標在海外市場達成135萬輛銷量,2025年達到150萬輛目標,并逐步打造成全球化的國際汽車公司。
“在做汽車出口業務的同時,我們深深感受到,中國制造在全球的趨勢是向好的。”趙愛民表示,依托中國制造以及中國汽車產業積累的電動化、智能化優勢,中國車企勢必在全球汽車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盤和林認為,中國汽車出口還將保持增長,因為中國汽車受益于中國完整的汽車、電池供應鏈,受益于中國汽車工程師紅利。而對于國內汽車業,汽車出口將成為檢驗國產車品質的重要衡量標準,未來很多汽車企業將出海拓展市場空間。
責任編輯:常福強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