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頻頻破發的狀態,北交所近3個月來股價漲勢好、流動性佳,一躍成為A股市場最受歡迎的板塊。
據證券時報記者統計,2023年12月以后,北交所新股有效申購戶數較此前一個月增加了3倍。此外,2023年年末,北證50的日均成交額較年初增加了近10倍。受益于股價和流動性大漲,企業的估值也得到修復。2023年北交所上市企業最新的平均市盈率較發行之日的平均市盈率增加了1倍之多。
作為科技創新企業背后的重要推動力,創業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VC/PE)對近半年上市的北交所企業的滲透率高達88%。疊加排隊時間短、上市門檻較低等多個利好因素,北交所越發受到VC/PE的關注。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北交所具有較好的開放度和包容度,更適合專精特新企業通過“小步快跑”快速實現企業的資本戰略,也更有利于投資機構擇機退出。
打新熱情持續高漲
持續火爆的北交所行情,吸引了眾多投資者涌入打新。
2023年北交所最后一只新股萊賽激光于12月28日上市,上市首日漲172.12%。自去年10月27日阿為特上市首日漲超10倍以后,北交所新股不再破發,上市首日股價翻倍的現象也增多,如派諾科技、靈鴿科技、西磁科技等。
在此之前,北交所新股破發是常態,即便不破發,新股上市后的表現也不強。比如2023年3月至4月期間,多只新股出現破發情形,甚至有新股跌超10%。因此,新股的賺錢效應和成交額整體較弱,但從11月開始,這個現象大為改善,多只新股上市以來日均成交額過億元,有的甚至在2億元以上。
賺錢效應開始走強,越來越多資金開始涌入。記者觀察發現,2023年11月以前,多只北交所新股有效申購戶數不足5萬戶,11月后北交所打新人數逐漸增加,12月上市的新股有效申購戶數均在20萬戶以上。
驟然增加的打新人數,使得北交所近期新股凍資金額超千億元,網上申購中簽率降至0.1%以下,認購倍數超千倍已成常態。比如1月5日上市的捷眾科技在網上申購階段,吸引了約22萬戶投資者打新,認購倍數達到1340倍,網上發行凍結資金達到1427億元。萊賽激光、西磁科技、靈鴿科技、派諾科技、無錫晶海、廣廈環能、機科股份等多股凍資金額同樣達千億元。
近半年上市的企業
VC/PE滲透率達88%
記者從執中ZERONE數據查詢了解到,從2023年7月至今,在北交所上市的企業有36家,參與北交所公司股權投資的機構有50家。
這些投資機構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有國資背景的投資機構,如國開科創、國投招商、蘇州高新投、錫創投等;二是市場化的頭部機構,如清控銀杏、達晨財智、普華資本等;三是產業資本,如大族創投等。這些機構中,產業資本、國資占比較大。
從業績來看,按照上市公司首次公開募股(IPO)日來計算,這些投資機構所獲得的平均內部收益率(IRR)約為26.8%,回報倍數(MOC)約為4.6倍。在北交所上市企業分布的主要四大行業——生產制造、先進制造、汽車交通、企業服務中,雖然生產制造領域企業數量居多,但為機構獲取最大收益的卻是企業服務行業的企業,從企業IPO日收盤價來看,這些企業獲得的平均MOC約為6倍,其次是生產制造類企業,MOC約為4倍。
此外,在上述這36家北交所上市企業中,有32家曾在上市之前獲得過股權融資,也就是說,投資機構的滲透率高達88.89%,僅次于同期的科創板,遠高于A股全市場80%的投資機構滲透率。
如2023年12月上市的靈鴿科技,背后大族創投持股15.4%,大族創投是大族激光旗下投資公司。此外,2023年11月上市的并行科技,背后清控銀杏創投及其關聯方銀杏華清基金合計持股11.36%。而在更早前9月上市的萬德股份,背后股權投資機構包括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風險投資公司、陜西省現代能源投資基金、國開科技創業投資公司等3家國資,以及市場化投資機構達晨創投,其中,達晨創投的持股比例約為10%。
但值得注意的是,從整個2023年北交所上市企業來看,VC/PE的滲透率為65%,與全年A股市場75%的滲透率相比,仍有提升空間。目前北交所還未開通直接申請上市,所有受理的企業均需在新三板掛牌滿1年。因此,手上擁有優質新三板企業的VC/PE,才能享受到這一波北交所的市場紅利。
為北交所源源不斷
輸送優質上市企業
排隊時間短、上市門檻較低、無行業限制等多個優勢疊加,加上滬深交易所近幾個月IPO申報受理率較低,北交所越發受到企業和資本的關注。
對于上市門檻較低,創東方投資總裁、管理合伙人阮慶國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北交所對企業的盈利規模和行業屬性要求雖然比較寬松,但對法律和財務合規性的實質條件不會降低,“只是對企業規范性要求略有寬松,只要不惡意財務造假,不對公司財務數據造成重大沖擊,按照中小創新企業的特性,相信監管會給予一定的寬容。”
瑞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駿德也認為,北交所的財務指標、公司治理與內控合規等方面的條件,都更適合廣大初具規模、戰略清晰的中小企業,對發展中的中小企業更加友善。
顯而易見的是,目前北交所的上市成功率顯著高于科創板、創業板和主板,阮慶國認為,這是北交所起步期間的政策紅利,這個紅利將有助于企業通過“小步快跑”實現企業的資本戰略,此外,上市成功率代表了一種預期,無論對創業公司還是創投機構來講,確定性是非常重要的。
根據銀河證券研報對2023年9月1日至12月6日期間北交所受理的上市企業分析,所受理的這27家企業在2022年平均營業收入達到5.09億元,平均凈利潤為7315.88萬元。而且,它們絕大部分都是專精特新類企業。
據記者了解,像深創投、達晨財智、東方富海、基石資本、同創偉業等老牌創投機構,以及部分產業資本、地方國資投資平臺都投了不少專精特新企業,這將為北交所源源不斷地輸送優質上市企業。
更受業內期待的是,北交所直接上市制度在2024年落地。據記者了解,雖然具體的上市門檻還不清楚,但已有券商將按照3000萬元~5000萬元左右的上市標準去尋找和儲備項目。“以硬科技企業為主,消費類企業也有機會。”華南一券商投行人士對記者表示。
估值和流動性顯著提高
仍需持續形成長期趨勢
雖然擺在眼前的是一條退出的“快車道”,但創投機構依然對北交所的流動性和估值存有顧慮。“北交所平均市值20億元,以此前一級市場的投資價格,很多企業上去了我們就虧錢。”北京一家VC機構投資人士對記者表示,即便北交所能接受企業直接上市,有些VC機構跟企業簽訂的回購條款是有指定在滬深交易所上市的,如果企業要上北交所,意味著機構要放棄回購或者重新修訂協議。阮慶國也坦言,當前市場對北交所的顧慮主要集中在流動和估值水平。
記者通過Wind查詢了解到,2023年全年,北交所新股發行的平均市盈率都在17倍~17.5倍之間,顯著低于滬深兩市。以2023年12月發行的幾只新股為例,萊賽激光的發行市盈率為17.34倍、西磁科技為18.61倍、靈鴿科技為15.49倍、派諾科技為16.81倍。但值得一提的是,經過上市后的大漲,上述新股平均市盈率達33.71倍,較發行市盈率增長1倍以上。
流動性方面,以北證50的成交額為例,2023年以來,該指數日均成交額從年初的僅有11億左右,提升至121億元,增加了近10倍。尤其是在去年9月1日《北京證券交易所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發布簡化投資者審批手續,創新推出與科創板合格投資者互認措施后,北交所開戶數持續增加,截至2023年12月28日,北交所合格投資者開戶數已達675萬戶,較年初增加149萬戶。
浙商證券研究指出,北交所前期流動性長期低迷,主要源于個人投資者和公募等機構投資者參與度較低,同時市場兩融和做市商機制推出較晚等因素的綜合影響。但隨著北交所“深改19條”將提升市場流動性作為重點,后續相關政策密集落地,市場各方積極響應。基本面穩步向好加上市場信心顯著提升,有望持續吸引增量資金參與北交所,從而顯著改善北交所長期以來的流動性問題。
“近期北交所流動性大漲,對于估值修復起到了一定作用,新增了大批投資者,但仍需持續形成長期趨勢。”阮慶國表示,從目前階段來看,對于規模大、天花板高、成長迅速的企業,仍然會優先考慮主板、科創板、創業板,這也符合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發展規律和不同板塊間的定位差異。
責任編輯:江鈺涵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