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化破題在即 人形機器人超預期演進

產業化破題在即 人形機器人超預期演進
2024年01月10日 07:23 證券時報網

  “2024年,我們將重點關注人形機器人與場景應用的雙輪驅動。”科大訊飛人形機器人總負責人季超對證券時報記者介紹公司今年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布局,“技術方面,在人形機器人初步具備任務理解規劃、開放場景目標識別、魯棒高效行走和泛化抓取等基礎能力之后,我們接下來會聚焦于讓它如何跟具體的場景結合實現特定任務,同時以實際需求為牽引,反向推動技術研究。”

  有些公司加碼技術研發,也有些公司以大手筆固定資產投資加碼產業化。1月3日和4日,兩大特斯拉汽車配套供應商拓普集團三花智控接連公布總規模逾百億元的機器人生產基地投資計劃,被業界認為是人形機器人商業化進程臨近的標志性事件。

  在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的需求牽引下,作為人工智能(AI)新明星的人形機器人吸引了包括小米、字節跳動等在內的重磅玩家入局。IPO、技術加碼、產品迭代、重磅投資……在2024年開啟之際,人形機器人新藍海便掀起陣陣巨浪,帶領著一眾玩家涌入通往下一個科技時代的黃金賽道。

  大模型助力下的拐點

  特斯拉A股產業鏈上,兩筆重磅投資幾乎同時現身,總規模超百億元。

  1月4日,拓普集團公告,與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簽署了《機器人電驅系統研發生產基地項目投資協議書》,公司擬投資50億元,建設機器人核心部件生產基地。此次投資建設機器人電驅系統研發生產基地,可將公司布局的機器人相關技術和產品落地并實現商業化、規模化生產。

  此前一日,熱管理龍頭三花智控及其控股子公司與杭州錢塘新區管委會簽訂投資協議書,計劃總投資不低于50億元。其中,公司擬在錢塘區投資建設機器人機電執行器和域控制器研發及生產基地項目,計劃總投資不低于38億元。

  投資是否涉及人形機器人,兩家公司目前均對記者保持緘默。不過,一方面,兩家公司都是特斯拉在華配套供應商,另一方面,從金額和體量上,投資規模僅通過工業機器人或難以消化,因此,不少業內人士將兩項計劃指向了針對人形機器人領域的前瞻性布局。

  這牽引出人形機器人今年或迎來產業化破題關鍵節點的市場判斷。此前,特斯拉發布二代擎天柱Optimus機器人視頻,市場就給出判斷:相比Atlas百萬美元的造價,Optimus可能降至數萬美元之內,說明人形機器人有大規模量產的可能。

  人形機器人的勃興,以及量產預期的濃烈,很大程度上來自于AI大模型的爆發,尤其AI大模型底層能力的突破顯著推動了“具身智能”這一前沿技術的發展,與人形機器人技術相結合,催生了更多可能性。

  “人形機器人在全球范圍內已經做了數十年,但距離落地應用始終還很遙遠。隨著AI大模型底層能力的突破,訊飛看到了大模型在人形機器人上的應用潛力并決定開始布局。”季超對記者表示。

  季超團隊在2022年就看到大模型在通用AI方面的驚艷表現,開始思考機器人在通用AI底層能力的突破上會發生哪些變化。大模型具備諸如語言理解、邏輯推理、多模態等高階能力,可以讓機器人擁有更加聰明的“大腦”,具備理解和規劃的“腦力”,而人形機器人兼顧移動和操作基本功能,且形態最適配長期以來以人為中心的環境,具有很好的通用屬性。這被視為通用AI最理想的載體之一,這也是科大訊飛在2022年決定研發人形機器人的重要原因。

  去年10月,科大訊飛人形機器人產品正式亮相,這是業內首個集成全自主國產星火認知大模型的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復雜任務拆解準確率達95%,開放場景物體識別成功率達85%。科大訊飛還發布了以人形機器人為牽引,推動“視覺-語言-動作”多模態具身智能大模型的長期戰略目標。

  產業化落地望超預期

  按照此前主管部門規劃,到2025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創新體系初步建立;整機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實現批量生產;其中還明確,提高人形機器人的人-機-環境共融交互能力,支撐全場景落地應用。

  對于2024年人形機器人市場,此前市場普遍認為,人形機器人技術層面還停留在初級階段,行業整體處于發展初期,商業化進程面臨成本、可靠性和功能實用性等多重考驗。

  不過,從拓普集團和三花智控等諸多公司動作來看,一些變化正在出現,人形機器人量產及產業化落地,有望超出此前預期。

  2023年最后一個交易日,優必選登陸港交所。上市儀式上,人形機器人優悠踏著臺階走上舞臺,將鑼錘遞給優必選董事會主席,另一位人形機器人Walker S則是首次亮相,手持另一個鑼錘,一起敲響開市鑼。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由人形機器人敲鑼的上市儀式。

  近期諸多跡象表明,部分公司的人形機器人產品已經鎖定場景驗證。中國電科21所研制的人形機器人預計今年一季度投入到智慧物流生產場景中做應用驗證,在應用中去發現問題。智元機器人高管曾透露,公司商業化落地首先瞄準的是智能制造場景,比如汽車制造行業。此外,還有一些公司試圖在清潔行業或家庭智慧養老找尋落地機會。

  有機構分析師認為,在產業積極探索商業化路徑方面,智能制造或將成為人形機器人大規模應用的領域,長期視角下家庭服務是最具潛力的應用場景之一,2024年人形機器人或將迎來規模商業化元年。

  未來新終端

  人形機器人產業化超預期演進,一眾公司成為擁躉。

  1月2日,超捷股份公布了今年首份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雖然公司下游主要聚焦汽車行業,但人形機器人成為投資者關心的核心話題之一。

  有投資者提問,未來要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取得突破,超捷股份的優勢有哪些?公司方面回復,客戶資源、技術積累、品控能力、產能供應等都是優勢,公司將人形機器人領域作為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由于機器人用到的緊固件和連接件相對來說更加精密,技術難度會更高,而公司聚焦于中小尺寸精密緊固件、連接件,相對來說公司的產品更具優勢。

  德昌股份博威合金固高科技等公司也都公布過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探索、研發、布局等相關信息。產業鏈公司之外,綜合實力更強的小米、字節跳動等制造業和互聯網巨頭也已踏入這一賽道,與國外的亞馬遜、OpenAI、三星等一道,在人形機器人全球產業發展競合中逐浪而行。

  小米目前正積極推進仿人機器人在自有制造系統中的分階段落地。按其規劃,將分三步走:短期內扎根某一個場景,實現多功能產品技術驗證;中期融入小米制造、智能制造等場景來做產業驗證;長期來看,小米希望拓展機器人在3C和汽車制造場景之外更多場景中的應用和價值實現,形成7:2:1的“黃金法則”——70%的工作由自動化設備完成,20%由仿人機器人完成,剩下的10%由人類完成。

  大廠和A股龍頭之所以布局者眾,緣于人形機器人的“鏈主”作用較強。與傳統機器人基于特定的規劃執行特定的操作相比,人形機器人不僅能與物理世界交互,還有感知和理解能力。

  中國信通院相關人士介紹,“感知”讓AI能夠學習人類對世界的認知,“生成”讓AI有自主決策的能力。這些都是人形機器人的地基。同時,人形機器人需要與真實的物理世界交互,這還需要真實世界的參數訓練。此外,由于硬件產品的存在,又會觸及作為制造業的低成本大規模量產。

  季超認為,硬件穩定性是執行到位的關鍵,如何完成一系列復雜任務的拆解和規劃,將是大模型和具身智能帶來的上限。這兩個方面同等重要。

  “人形機器人是通用機器人的終極形態,最終會向‘跟人一樣’的方向發展,過程中會涌現各種品類的通用機器人。”季超表示,短期內,人形機器人將以實際應用場景為牽引,各行業也會為不同的任務推出不同型號的機器人產品;長期看,未來人形機器人將會在各行各業充分打磨,本體上下游產業鏈和任務數據積累會日益完善。伴隨著通用AI的“奇點”降臨和機器人硬件成本不斷降低,人形機器人有望走進千家萬戶。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江鈺涵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7X24小時

  • 01-15 盛景微 603375 --
  • 01-09 騰達科技 001379 16.98
  • 01-09 永興股份 601033 16.2
  • 01-08 康農種業 837403 11.2
  • 01-05 貝隆精密 301567 21.46
  •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