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黎雨辰 北京報道
半年報披露落下帷幕,由上市公司參股的公募基金也公開了自身的盈利情況。
據不完全統計,2023上半年共有超60家公募基金公司經營數據獲得公開。從凈利潤角度出發,盈利能力同比實現正、負增長的機構數量大致相仿,但受年內主動權益基金規模沖擊,產品線更全面的頭部公募機構,上半年營收、凈利潤普遍呈現出收縮態勢。
相比之下,中小機構的業績分化更加顯著。其中“固收系”機構更顯著地受到了產品規模增長助推,也有其他特色化業務為少數公司貢獻了收益增長,如REITs、主動量化基金等。
頭部公募盈利能力欠佳
2023年以來,大型公募機構依然在盈利方面保持著絕對的頭部優勢,但和自身去年同期相比,增收的難度正在加大。
統計顯示,上半年共有易方達基金、工銀瑞信基金、廣發基金、華夏基金和富國基金半年凈利潤突破10億元,分別為16.17億元、12.84億元、12.15億元、10.74億元、10.65億元。
其中,易方達上半年依然維持頭部地位,1-6月營收和凈利潤分別為61.85億元和16.17億元,不過同比去年同期均有微降,降幅分別為9.46%和6.31%。工銀瑞信、富國基金的凈利潤分別為12.84億元10.65億元,同比下降14.68%、5.06%。
和2022上半年的凈利潤10億元名單相比,上述機構的位次并沒有發生太大變化。但有所不同的是,匯添富基金在今年掉出了這一梯隊,上半年僅盈利7.97億元,也成為這一名單中凈利下滑幅度唯一一家超過20%的機構。
擴大到凈利潤規模排名前十的范圍來看,廣發基金、南方基金和華夏基金則是上半年中唯一同比實現增長的三家機構。其中廣發基金報告期內實現凈利潤12.15億元,同比增長21.28%,在三者中增速最高。
整體來看,凈利潤排名前十的公募,其上半年凈利潤之和整體同比下跌了約2.46%。此外在已公開數據的機構中,凈利潤超4億元的機構共有17家,但僅有5家實現同比正增長,報告期內的對應營業收入整體也呈現普降。
業內人士指出,在A股市場的持續調整下,主動權益基金規模下滑或為上半年業績下降的主因。截至二季度末,全市場主動權益類基金總規模為4.77萬億元,比去年末下降2320億元,降幅約4.8%。
一家接近頭部的公募基金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固收和被動指數基金是其公司上半年對營收與利潤增長貢獻較大的兩類產品。
“年初時大家對經濟復蘇的預期更高,所以對固收市場比較悲觀,但沒想到其實上半年債券市場還是一個牛市,所以我們有很多債券基金和中長期信用債的產品上半年的規模增長都很明顯。”該人士稱。
放眼下半年,七月公募“降費潮”開啟后,公募基金經營業績的不確定性或還將持續。
前述公募人士對記者表示,宣布降費后,公司內部一度對2023年的收入和利潤進行了重新測算,并“發現存在一定的業績壓力”。但目前產品整體發行規劃受降費影響不大,整體仍會持續全產品線布局。其中,公司今年會持續重點布局相對具有優勢的ETF產品。
“ETF的短線交易型資金呈現出‘高拋低吸’的特征,尤其是下跌行情中,投資者會基于定投、網格交易等策略,更積極地參與到ETF配置中,以期在后續的反彈行情中獲取較為豐厚的收益。”華安基金總經理助理許之彥此前曾受訪表示,今年短期ETF份額快速增長,或預示著較好的逆勢布局機遇。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我國股票型ETF規模已經超過1.26萬億元。華夏基金創業板成長ETF基金經理榮膺指出,隨著指數化投資理念逐漸深入人心,ETF已成為居民和機構客戶實現資產配置的重要基金產品。
中小機構的特色“生意經”
在中小公募之間,業績的變動與位次的變化依然激蕩不止。
而結合上半年內新發基金數量與部分半年報描述來看,專門化、特色化的業務布局是托舉起公司盈利與規模增長的主因。
例如長城證券半年報指出,旗下長城基金2023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達93.06%,主要因公司基金管理規模同比增長,帶動同期經營業績提高。
記者發現,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長城基金在管產品凈值規模已取得了三個季度的持續增長。今年上半年,公司在管規模從2531億元增至2820億元,半年提升11.42%,其中股票及混合型產品凈值下降,債券型和貨幣型基金貢獻了主要增長。
對于上半年凈利潤漲幅超637%的東興基金,東興證券則同樣在半年報中表示,這一成績得益于管理規模的快速上漲。
從數據來看,撐起東興基金規模的主要是債券類產品,股票及混合類產品則合計不足5億元。公司在半年報中稱,未來東興基金將“充分發揮自身特色優勢、補足薄弱點,加快權益類業務布局,推動固收產品進一步擴大規模。”
固收產品之外,也有其他一些新興業務在上半年為中小機構帶來了業績加持。如西部利得基金則在半年報中總結稱,公司堅持“基礎產品供應商”的定位,穩步拓展公募REITs業務。其營收、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了5.94%和15.05%。公司還于上半年正式獲取QDII業務資格,不過報告期內還尚未有產品正式發行。
而今年上半年的利潤“增速王”還要數國金基金。雖然整體規模不高,但上半年凈利潤較同期足足上漲了1207.8%。
記者觀察發現,區別于上述幾家以固收和貨基為重的中小公司,國金基金是在依靠量化產品“乘風起飛”。
據天相投顧統計,截至2023年二季度,主動權益量化基金最新規模在10億以上的基金管理人共有23家,而國金基金是唯一一家主動權益量化基金產品過百億元的公募。上半年末,國金證券總在管產品凈值規模457.01億元,較去年12月進一步提升72.26億元。
除了一只貨幣基金外,國金基金規模最大的一只產品是“國金量化多因子”,其AC份額今年上半年末合計超62億元,相比去年年末40億元左右。此外,國金量化精選、國金量化多策略作為公司的明星產品,上半年末資產凈值分別達到50億元和20億元,三只基金目前合計占據了公司總在管產品規模的近三成。
近期國金基金的一紙“限購令”,也進一步印證了資金此前對相關產品的熱情追逐。8月23日,國金基金發布公告宣布,了保證基金的平穩運作、保護基金持有人利益,上述三只主動量化產品批量限購,單個基金賬戶單日單筆申購及單日累計申購金額均不得超過1萬元。
量化公募基金緣何賺錢?對此,國金基金量化投資事業部總經理姚加紅曾于上半年末公開表示,“量化公募的換手較低,也對規模容量起到了積極作用。高頻策略比較依賴市場的波動和成交量,低頻策略表現與此類市場環境相關度低。”
此外,也有部分披露數據的小型公募機構存在虧損,不過今年上半年虧損的公募機構數量整體少于去年同期水平。其中據不完全統計,報告期內共有東海基金、南華基金和瑞達基金實現扭虧為盈。
九泰基金則是上半年唯一擴大虧損的機構,其凈利潤同比從-0.17億元繼續下挫至-0.31億元。公開信息顯示,公司最新在管產品凈值規模為18.36億元,基本全部為權益類產品。
(作者:黎雨辰 編輯:姜詩薔)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